今天聊聊:
今天来扯一下大厂的外包「毕业生」
今天上班,摸了不少鱼,不是工作不饱和,而是内心真的想给祖国妈妈过生日。节前的时间跟周一一样“难熬”,一个是期待假期的煎熬,一个是面对工作的无奈。
跟一位在大厂内部的人吹牛了一段时间,来说说为啥大厂总会有“毕业生”出来。毕业生其实就是从大厂离职或者被裁员的人。
软件外包人员
今天摸鱼的同时关注着公司的内部群的消息,我们公司比较喜欢用大量的软件外包人员,类似从中软、软通等这些主要给很多大公司提供软件开发的外包人员。
然后每个项目都会用几个正编的技术人员带领一群外包工作人员进行项目的开发工作,这种方式国内很多大厂基本都会这样做,比如腾讯、华为等这些互联 头部公司。基本上充斥着大量的外包人员。
从公司角度来说这种方式可以降低用工的费用,而且方式明显,就我们公司而言,我听说用工成本差不多达到1比2,也就是请一个正编的费用将近请两个外包人员的费用,还没有一些其他的成本,比如开除外包的成本少了不少,不用谈什么N+1之类的赔偿。
所以从公司角度来讲启用大量外包人员,成本少不少。
那么软件外包人员都会遇到什么事呢?
搬砖work
软件开发很多时候,跟盖房子很像,主体搭建好之后,剩下的工作只需要按照设计要求把砖垒上去。就我们公司而言,在编的人员负责搭建主体,搬砖的活基本让外包人员做。这种搭建主体的人员有个好听的名称「架构师」。他们搭好架子之后,就成了背后指指点点的人了。
比较得人心的一般是也会参与少量编码的架构师,有些架构师一点代码都不写了,指挥真的全靠嘴,这种人不能说他不对,只能说带兵打仗更适合身先士卒才能得人心吧。
所以外包人员在这种框架下,只需要努力搬他负责的那堆砖就行了。
福利welfare
一般甲方公司能请外包的情况,福利基本会比外包公司要好不少。当然每个不同的外包公司给的福利可能也有所差异,但是总体上比甲方的公司略差。
比如加班打车,我所知道的这些外包公司对加班打车,要求都比较高,比如不能超过多少钱,比如晚上加班到几点(基本上都挺晚的10点11点之后的那种)才能打车等等。
技术technology
一般甲方会对核心技术有所保留,比如架构如何搭建的框架,一般不会告诉你,当然自己去钻研应该没问题,不会有那么死板的甲方连代码都不给看的吧?外包人员的代码能力可能在面试的时候,要求也会相对低一点,一般都是技术主管去把控,能干活就差不多了。所以外包的朋友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尽量让自己自学成长。
领导leader
如果去一家公司做外包人员,遇到好的leader太重要也太难得了。好的leader不仅会关注你工作得怎样,更会想办法帮助你学习成长,逻辑是这样的,你能干得越好,他也就越省心。还有就是人品好的leader,我见过那种纯粹把外包人员不当人用的,啥活都能呢揽下来,做不做的完他不管,全都丢出给外包的开发人员。这不仅活没干好,还气走一批又一批的人。逻辑也简单,外包的人没干好跟我没关系。走了一批又来一批新的又吭哧吭哧地搞一堆前面的人留下来的“屎山”
OK,说了一堆软件开发的外包人员,其实互联 大厂里面的外包人员远不止只有开发人员,其他岗位也会有,比如设计、产品,就连上面提到过的「架构师」也有外包人员
那么这些大厂的的“毕业生”们很大部分来自这种外包工作岗位。
我关注着公司内部群的消息,有一个搞了好几年的项目终于被客户验收了,群里皆大欢喜,都在发送庆祝的表情,项目经理一边说这我们的项目终于验收了,一遍说着感谢谁谁谁的付出,以及谁谁谁的鼎力支持巴啦啦一堆。
另一边感谢的一些对象已经被公司列入裁员名单,并且已经开始让他们离开项目了。
所以在不需要外包人员的时候,随时可以让你离开。就觉得有点良弓藏走狗烹的感觉,但是这种却是互联 大厂的常规操作了。
经济寒冬,互联 公司首当其冲的就是这些外包工作人员。
前段时间腾讯裁剪福利,外包人员的一些食堂福利优先被取消了。这新闻听过吧,一般大厂想要裁减人员成本,会首先对这类岗位人员下手,其次再动用在编的人员的利益。常规操作了。
所以,给外包朋友一个小建议,能找个甲方的公司,尽量找,不能找的也不要沉浸在“搬砖”的温水里面,多搞点事情。比如学多点技术,或者搞点其他赛道等等,一定要找条后路。再不济也要在好一点的大厂里面做外包人员。
砖搬多了,就是有温水煮青蛙的效果,让人不会去成长。
边缘项目
“护城河”这个词知道吧?古代那些城墙外面,都会挖掘出一条很深的护城河,环绕城墙四周
城门外会架起一座吊桥,这个吊桥受到城门上面的士兵的控制,平时放下来让行人正常进出,有战事的时候,拉起来,这个时候敌人想攻占这座城,就先得夸过这个护城河,如果没有比较好的工具,那敌人只能用命填这个护城河,填满后才能攻城,付出的代价极大,最后还未必能够攻下城池。
很多大厂很有这种危机意识,尤其是互联 大厂。
一个大厂的某个项目成功了,良好地运营起来,并且不断给自己的公司赚钱,这个时候,有资金了,就会继续投入到一些新的项目中去,这些项目可能是其他方向的项目以及这个成功项目的一些相关的项目。
比如腾讯的QQ火了还会再搞个微信,你们说这俩软件都是 交类,腾讯有必要已经在QQ的基础上还搞一个微信?
这个微信说白了就是QQ的护城河。让其他人想再进入这个领域,成本就大到天际。
只不过微信这条护城河,后来发展到可以跟QQ分庭抗礼的程度了。
大厂都会有许许多多围绕主营业务周边的的那些项目,现实的情况是你主营业务可能有正常的市场,自己也玩得明白,但是起了一堆边缘项目后,不是每个边缘项目都能起来,大部分都是干不过市场。
这种模式不仅互联 大厂有,华为中兴等很多非互联 的大公司都喜欢用外包的形式。
于是在经济下行的当下,不想烧钱维持这堆项目了,就只能解散裁员了。可不是会天天有“毕业生”了嘛。
这种项目,大部分公司喜欢的模式也是那种少数正编带着一群外包人员搞事情,成本相对低,搞成了万事大吉,搞砸了成本也不至于太高。所以这群“毕业生”里面,有大部分都是外包人员。
结局:人太多太卷
这种局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们人太多,搬砖的活技术含量又不太高,码农都不算什么技术活了。
就比如招聘开发,一位在大厂的朋友跟我私下聊,他面试了许许多多的外包人员,又很多都是转行过来的,尤其是前端,跟计算机毫无关系的专业转行来这里做“切图仔”,比如什么服装设计的,销售的等等,甚至做了大半辈子实体生意的也来写代码打工。给人印象是各行各业的人都想来这行业里面卷。
当然了这种现象的还有一个推手,就是那些培训机构,一顿吹嘘后割了不少韭菜。然后将很多半桶水的人都推向了市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