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AutoR智驾》杂志与雅森国际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汽车消费论坛暨互联 汽车创新峰会将于3月9日在北京新国展举办,中国汽车界的先锋人物与来势汹涌的近10万后市场创业人士将齐聚一堂,我们将目睹一场资本席卷汽车后市场的大潮,从今天起我们推出系列访谈《汽车创业潮》,介绍这些激情四射的创业团队,今天我们关注一个以萝卜为符 ,以解决城市停车难为目的团队:萝卜停车创业团队。
今资本大潮掀翻了整个汽车后市场,洗车、保养、以及二手车,但对于发生频率更高的停车,却鲜有人过问。虽然在一些城乡结合部地区路边停车不会被贴条,各种违规拓展的停车位也增加了供给,但痛点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北京登记的停车位数量只有汽车保有量的一半左右,且大部分时间停车位的供给和需求没法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匹配。尝试过用互联 的技术和思维来解决这一问题的人并不少,但大多前仆后继宣告失败。可能是他们没能坚持到一个临界点,也可能是他们没赶上资本汹涌,没做成风口的猪。
见到萝卜停车创业团队的时候,是在知春路附近一个住宅区里,这是一套带家具出租的房屋,创始人肖遥刚刚租下这里,打算把这里当做技术团队的办公地点兼住处。在此之前,肖遥和他的合伙人高占良,带着四个地面推广人员租下了公益西桥附近的两套住宅,兼具办公室和住处,大家吃住在一起。
这就是这个团队的工作方式,不铺张不高调,务实高效。这也跟两个创始人传统行业出身的背景稍有关系。这个目前只有7个人的团队,希望借助标准化的停车位基础信息加上车主和停车场管理员分享停车位空余信息,形成动态+静态信息链,解决停车痛点。
团队:草根精英
肖遥(图左)与高占良
肖遥和高占良是这个团队的创始人,大概这个月他们刚刚引入了第三位合伙人,负责技术开发。此外,他们的团队还有4个负责地面推广和数据采集的“小伙伴”,都是90后本科毕业生,大部分时候肖遥和高占良都和他们吃住在一起。
肖遥和高占良是在云南认识的,是将近10年的朋友,两人都来自非传统行业,自称为“草根创业者“。相比互联 公司集体出逃创业的人们,两人认为自己的优势在于“能吃苦且互相信任”。
高占良则是从一家保险公司珠海地区的销售负责人职位辞职的,所有繁杂琐碎的事情都是他一手操办。比如,两人将萝卜停车加入北京市停车协会,成为了会员单位,高占良随即到协会谋了个差事,一周去打杂一次,跟停车管理企业打成一片。
肖遥在2014年2月份辞职来到北京,注册公司,租下房子,做基础市场调研。6月高占良完成了所有交接,来到北京汇合,找到了4个地推小伙伴。两人各自带两个小伙伴,把北京五环之内分区,开始“跑数据”。
六个人每天白天每个停车场跑一遍,拍下照片,记录下具体的位置、时租和长租的收费价格等基本信息,与停车管理人员做基本的沟通,考察一下周围环境。晚上回到住处,也就是办公室,对数据。大约花了半年的时间,他们收集齐了五环以内大约3000个停车场的超过8000条数据。
这半年来,小伙伴的收入并不高,但没有一个人离开。这个小团队会组织每周五下午半天的读书分享会,在假期组织一起自驾出游,年前还组织了吃饭和K歌活动。“我们这个团队的文化还是不错的。”高占良很自豪,当然他们两人也没给自己开多少工资。
模式:静态信息和共享经济
萝卜停车的iOS和安卓版本的app已经完成了一轮内测和一轮公测,他们现在想仿效微信路况的模式,开发一个微信服务 ,这个服务 的开发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在春节前完成。
最初想到做停车市场,是肖遥来北京考察项目时,总会找不到车位。“我想了下,开车的痛点就两个,一个堵车,一个停车。”肖遥说,“堵车我没啥办法,停车总可以想想办法。”
经过一番考察之后,肖遥决定动手。他这样概述萝卜停车的模式:一个数据+两个分享。一个数据,指的是团队通过线下收集来的静态停车数据,未来将覆盖95%的停车场;两个分享指的是车主用户对于空车位的分享和停车场管理人员对于停车场内空闲资源的分享。
其中,车主用户对于空车位的分享主要是UGC(用户产生内容)的模式,萝卜停车可以通过红包等方式奖励用户。“大部分时候,用户不需要知道具体有多少个空车位,他只要知道这的车位是不是紧张就可以了。”肖遥说,在一个车主离开停车场的时候,手机会提示车主为停车场的繁忙程度评分,分为红黄绿等档次,车主只要点一下就可以了。
而停车场空闲资源的分享,则主要依赖于停车管理人员。肖遥认为,很多住宅区或写字楼的地下停车场有大量空置现象,萝卜停车会鼓励管理人员将这部分车位通过app以相对优惠的价格出租出去。
在建立“一个数据”之后,萝卜停车只能提供静态数据。而随着用户量和上线停车场数量的增加,萝卜停车将能提供相对精确的动态信息。“我们现在是双线作战,用户足够多,停车场也足够多,数据就更精确。”肖遥说。
目前萝卜停车正在开发微信服务 ,并引入了新的技术合伙人。之所以选择微信服务 的原因,是因为肖遥认为停车app是一个应用场景,但很难成为一个入口。这个app本身也不具备高频使用的特性,还不如利用微信的入口,在需要的时候为用户提供帮助。在公测的时候,大约有800人打开了公测链接,但最终只有100人下载了一个app。
萝卜停车希望在2年之内实现平衡的现金流。之前这不到一年的时间,大概烧了100万的启动资金,来自创始人的积蓄和一些朋友的投资。未来,萝卜停车会尝试通过精准推送的广告以及流量导出获取收入,例如代客泊车以及其他汽车后市场服务。“未来是线下流量反哺线上,停车app的流量品质很好,转换率会很高。”肖遥说。
萝卜停车已经注册了“萝卜代泊”商标,希望向代客泊车等领域发展。目前在美国洛杉矶和纽约和中国香港都有类似服务。其中在美国,这类服务主要通过手机app匹配供给需求,而在香港更多是以线下的模式运行。肖遥认为,该业务主要是面向高端人群,在中国最需要解决的是信任问题。但他认为这并不困难,通过设置代泊险、或者设立基金先行赔付的方式,都可以有效解决信任问题。
当然,整个团队最看重的,是包年、包月等停车卡的增值服务。“一年停车的总盘子大概是200-300亿元,其中长租的市场有40亿元,是个很有空间的市场。”肖遥说,“停车是个场景,未来要设计出更多更高效的场景。”
市场:前仆后继风口正当时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家没有找到一个模式,资本想砸钱也不知道怎么砸。”肖遥说,停车场的管理相对分散,光北京就有2000-3000家物业公司负责管理,整个行业信息化水平很低,做停车辅助类的app就要一家一家去谈。“整个行业基础数据为零,信息化系统也为零。”他说,除了一些写字楼和商圈的停车场有电子道闸、车位信息显示牌等设备之外,整个行业是分散且初级经营的状态。
肖遥认为,之前已有不少企业死亡,大多是因为没能撑到一个“临界点”。他解释,这个临界点就是拿下绝大部分的停车场,和他们实现了信息和资源的互换或是共享,吸引到足够的用户,并开始逐步拓展盈利模式。“在这个临界点之后,基本是一马平川。”他说。
除此之外,整个行业走向互联 化,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培育市场,改变人们的观念。肖遥仍相信资本的力量,他表示如果资本保持高速入场的状态,最快一年半市场将拥抱互联 ,如果资本进入的较慢,则可能需要两年的时间。
此前已有观点预测,停车不是打车,烧钱也烧不出一个入口。对此肖遥表示,停车是一个很好的应用场景,一般人们是在去相对陌生的地方,才会进入这个应用场景,如果用户能在这个应用场景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才有可能转化为一个小入口。因此,停车辅助类app也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个“小生意”。
目前,已经上线的产品包括无忧停车、停车百事通、PP手机停车、停哪儿、停车宝、丁丁停车等,另外还有一些产品和萝卜停车一样,尚未上线,例如酷泊等。上述软件基本可以分为平台和硬件两类,平台一类主要功能包括寻找附近的停车场信息、实时车位空闲信息、预定车位等支付功能,远期向车位共享和代客泊车发展。硬件类则是通过改建停车场的基础设施,通过硬件获取动态数据,试图最终实现停车场管理的“大一统”。
拥有上亿注册用户的用车类app“车轮”也提供找停车位的服务,此前公司单独开发了一个“找车位”app,后来将找车位的功能集成至“车轮”app之下。车轮互联创始人吴锋坦承,app中车位信息存在信息不准确的问题。他表示,停车位信息,尤其是动态停车位信息的获取是个庞大的工作量,不应该由初创公司完成,车轮现在更专注于“自己能做的事情”,因此停车这一块并不是工作重心。
例如,停车宝在上月宣布获得明势资本、梅花天使和陈华的近千万元天使投资,其主要思路是对停车收费系统进行优化升级和改造,引入云停车管理系统,实现停车信息和支付的管理。无忧停车是由一家硬件公司转型成立的企业,更新了超过3000条停车位信息,并以平台的模式提供车位预定和车位租赁等服务。再例如,一款名叫丁丁停车的产品日前也获得投资,该产品主打智能地锁,可以帮助用户通过智能地锁,实现停车位的共享。
想与先锋人物对话、向创业者学习,3月9日来自宝马、沃尔沃、乐视、博泰、阿里、汽车之家等公司的精英将在北京新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等你。
科技视角、极客精神!《AutoR智驾》为新汽车而生!好的科技是有宗教性的,潜移默化地度人于苦海,救人于危难!
添加微信:ZhiNengQiChe,
关注汽车的智驾时代!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