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可维护性
- 基本定义和说明
- 四种方式
- 重要性
- 十条指导性原则
- 三条基本理论
- 常见误解
- 推荐阅读
基本定义和说明
我们将一个软件系统可被修改的难易程度称为它的可维护性。
一个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由其源代码的多个属性决定。
可维护性(一个软件系统可被修改的难易程度)与性能(一个软件系统执行的时空开销,这里往往指得到输出的快慢)是软件质量的两个重要特征。(根据国际标准,软件质量可以划分为八个特征:可维护性、功能可适性、性能效率、兼容性、可使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可移植性。)
四种方式
- 纠正性维护:发现并修复Bug。
- 适应性维护:系统需要去适应操作环境的改变——例如,操作系统或者技术的升级。
- 完善性维护:系统用户(或者其他能够影响到系统的人,例如股东)有新的需求,或者对之前的需求有变化。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