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走市界”系列 道在北京日 融媒体矩阵及各区融媒体矩阵,已获得超3000万浏览量。
微信端共推出微信推文18条;视频 共发布内容17条,累计阅读量近百万。
微博端共发布话题7个,讨论量约2000万,其中#北京这个小村三面都是长城# 话题阅读量1136.7万;微博共发布图文25篇,累计阅读总量243.8万。
16个点位,16道别样的风景
地区新闻部 巩峥
从北京的“北极”开始,顺时针一路而去。16个点位,16道别样的风景。
走市界,让我们看到了老乡的淳朴与坚韧,感到了传统与潮流的交锋,体味到了城乡的守望相助、津冀的唇齿相依……也许,您还能从中看到更多。
我相信同事们看到这里,眼前都会有画面,因为这是我们曾经或现在共有的经历。对此,我们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所以如今还在同一个大家庭中。
栏目自萌芽之初,就得到了众多 领导的关注支持。领导谋划,我们“施工”。力气确实卖了,也法乎其上了,但水平有限,遗憾难免,得乎哪儿都能接受,最关键是以后再接再厉。
走市界一圈下来,并非来到终点,而是重归起点。这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我们将驻足于此,凝视于此,思考于此,奋笔于此。
见 当天
村支书给我打来电话
地区新闻部 陈强
参与“走市界”系列 道,让我收获很多。
房山蒲洼乡东村村民恢复山梆子剧团这个故事,如果按照一般思路,先写山梆子剧团的排练现场,然后请团长介绍下,之所以恢复剧团,是因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家不再忙于生计,开始享受文化生活,实在是有些无趣。我一直在想如何突破。
图为陈强正在大兴机场采访走市界。
在采写房山十渡马安村红色故事《两面红旗代代传》的过程中,我便致敬了《谁是最可爱的人》。文章结尾,不同于以往我写的稿子,抒情的味道更浓——亲爱的读者,当您来到十渡,享受秀丽山水的时候;当您携手爱人,在拒马河畔散步聊天的时候;当您举起相机,留住孩子天真童年的时候……请不要忘记,在东面老帽山下,有个名叫马安的小村庄,那里的故事,值得铭记。
图为陈强正在房山十渡采访抗战专家,了解老帽山六壮士的故事。
作品要先打动自己
地区新闻部 李瑶
当我跟着长城保护员登上他们世辈守护的长城,听酷暑下汗流浃背的他们说“长城就是我们的乡愁”时,我的心被戳中了。
当我站在室内滑冰场看着山区孩子们奋力驰骋,并开心地说“我喜欢滑得快快的”“我也想成为短道速滑界的‘大魔王’”,我的心都化了。
图为李瑶在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采访。
图为李瑶在延庆区梦起源滑冰馆采访孩子们。
这是我负责的两篇 “走市界”的采访片段。我愈发体会到:无论何时,作品一定要先打动自己,才有可能打动读者。这也是我此行的重要收获。
驻进京郊的大山小村,深入践行“四力”,这是地区部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的特长。而这一次,还有新的挑战。
期待下一场季后赛
地区新闻部 张佳琪
驱车3小时,抵达怀柔区“北极乡”喇叭沟门满族乡。这是我在北京日 参加工作半年来,抵达的最远采访地。完成“走市界看首都发展”系列 道首篇稿件、配新闻图片、完成vlog短视频……这一系列任务也是我经历的最大考验。
作为一名 新人,参与“走市界” 道,好比一名新人篮球运动员获得了季后赛的出场机会,格外珍贵。采访的几天里,我尽可能把采访做全做透,摄影多一些好角度,视频多一些新点子。白天我按照分类积累素材,晚上我抓紧时间消化素材,为第二天的工作查漏补缺,提高效率。把自己当成一名“老选手”,自信满满地打好每一场“比赛”。
写稿的过程对我来说更是一次锤炼。重构结构,打磨语言,推敲字词。每一次的修改都让我有新的收获。
接下来,我还要以一名新兵的态度不断学习,稳扎稳打,向着下一季“季后赛”努力,为了将来能有一场属于我的“高光时刻”夯实基础。
图为张佳琪在怀柔采访。
我用17天填满
一个“二维码”
入职第一个月,我有幸接触到“走市界”系列 道, 道日日更新,跟着老师们“走市界”,完成拍摄、策划、改写文案、配音、剪辑、制图等等工作,尽可能精彩地填满了 纸上的那个“二维码”,我也在其中,成长飞速、收获颇丰。
“走市界”:
“走”的过程很累,几次都是上午采访,傍晚回到 写稿和视频剪辑,完成时常常已是晚上12点,甚至两次视频是在路上剪辑的。虽然辛苦,但也幸运和幸福,当我站在灵山上看到日出,站在顺义看到龙狮舞,站在昌平流村镇听到巨大的风声时,会感叹这世界的美丽;当我看到乡村的变化,听到村民的介绍,查阅历史的资料,会发现这“市界”真的在变好,而我,是这沧海桑田的见证者之一。
“写市界”:
在项目中,我既学习了 纸稿件的精妙表述,又学习了在移动端传播中的“特殊技巧”,比如微信标题制作需要留下悬念,寻找读者感兴趣的点,突出特别内容等,让读者既能点开、又能留下,比如最美星空、北京唯一红叶、新世界奇迹等,让读者有解密之感。在微信合集的设置上,开篇设置《明天出发!你来吗?》,巧妙吸引读者,给栏目增加了悬念。
“看市界”:
“可视化市界”:
在盘点“走市界”时,我们又想到应该测量下“市界”的长度,用软件模拟测量了这一数字;在灵山采访时,得知那里是最高峰,激发了我用“之最”盘点的灵感,这些都增加了文章趣味性。
词语会说话。我把7位老师的17篇文章和微信的18篇推文放在一起,进行了词频统计和词云可视化呈现,“长城”、“生态”、“发展”、“民宿”……这些重复率极高的词语背后书写着“市界”的共性,把这些词语放在一起,就是“市界”变化的最有力证明。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