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受邀者需要支付一定的学习成本才能完成邀群者指导的操作步骤。邀请链接的形式给受邀者带来了更大的压力,邀请人只需要将链接发送到移动端,而说服被邀请者采取行动则可以通过邀请页面来完成。然而,受邀者在下载应用程序之前,会被要求填写手机 码。
二者的运营成本
邀请码的简单形式是移动终端互动中的一种不良体验。归根结底,邀请码是一堆杂乱无章的字符,不够生动,不足以创造产品形象。
此外,从操作路径来看,无论邀请者是[记住邀请码并手工填写]还是[复制粘贴邀请码],只要邀请码存在,这些操作步骤都是不可避免的。
邀请链接本身的形式可以在应用程序之间本地共享,打开的邀请登录页面可以携带更多的邀请信息,容易塑造产品形象,充分说明活动内容,不会产生太多的学习成本,用户也不需要思考。
邀请者以邀请链接的形式分享,不需要说服被邀请者;
邀请者无需在整个过程中填写任何信息,只需从共享邀请页下载应用程序并登录即可获得奖励;
平台侧依然可以通过服务器自动获取邀请码,准确识别双方的邀请关系,发放奖励。
该方案结合了邀请代码形式和邀请链接形式的优点,避免了各种链接中的各种用户体验问题。
当然,如果平台仍然想要获得用户的手机 码,可以要求用户在下载和安装应用程序后填写注册链接,用户支付,身份验证等链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邀请路径缩短到最短,优化用户的首次体验,提高应用程序邀请的转化率和推广效率。
基于这种不需要填写邀请码就可以识别安装源的技术,我们也可以想象更多的应用推广和使用场景。比如不需要填写推广人员就可以统计每个推广人员的表现,通过生成推广链接/二维码来统计广告。
结论。
多数情况下,应用应用邀请的方式伴随着路径转换:
建立用户意识-说服用户参与-引导用户行动。
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更多的产品介绍或兴趣来掌握用户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尽可能缩短转换路径,让用户顺利进入。
每一种产品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市场,并具有巨大的想象力。这篇文章只提供一般邀请过程的解决方案,我不会对他们各自的奖励计划,防作弊和业务整合多说些什么。过程框架已建立,其余的由你来装饰。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