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可编程控制器(PLC)的简介
1.1 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历史
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是将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技术、现代的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融为一体的自动化控制设备。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16位和32位微处理器为核心的PLC得到了迅速发展,使PLC在设计、性能、价格以及应用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不仅控制功能增强、功耗和体积减小、成本下降、可靠性提高、编程和故障检测更为灵活方便,而且随着远程I/O和通信 络、数据处理以及图像显示等技术的发展,PLC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PLC已成为现代工业生产自动控制的一大支柱设备。
1.2 可编程控制器的特点
(1) 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PLC在设计与制造过程中,考虑了工业现场电磁干扰、电源波动、机械振动、温度和湿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在设备硬件上采用了隔离、屏蔽、滤波、接地等抗干扰措施,主要模块采用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I/O电路设计有完善的通道保护和信 调理电路;在软件上采用数字滤波等抗干扰和故障诊断措施,所有这些使PLC具备了很强的抗干扰能力。特别是大量的开关动作由无触点的电子存储器完成,大部分继电器和繁杂的硬件接线被软件程序所取代,故其可靠性大大提高。
PLC一般平均无故障时间可达几十万至上千万小时,组成系统时亦可达4万~5万小时甚至更长,这是一般微型计算机不能比拟的。
(2) 通用性强,使用方便
PLC具有功能齐备的各种硬件配置,可以组成能满足各种控制要求的控制系统。用户硬件确定之后,若生产工艺流程改变或生产设备更新,也不必改变PLC的硬件设备,只需改编程序就可以满足控制要求。
(3) 功能强,适应面广
现代PLC不仅有逻辑运算、计时、计数、顺序控制等功能,还具有数字和模拟量的输入输出、功率驱动、通信、人机对话、自检、记录显示等功能,既可控制一台生产机械、一条生产线,又可控制一个生产过程。
(4) 编程简单,容易掌握
PLC程序的编制,一般都采用继电控制形式的梯形图编程语言。梯形图编程语言既继承了传统控制线路的形象直观,又兼顾大多数企业电气技术人员的读图习惯及编程水平,所以非常容易接受和掌握。
(5) 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
PLC是将微电子技术应用于工业设备的产品,其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
1.3 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
随着PLC功能的不断完善,性价比的不断提高,其应用面也越来越广。目前,PLC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钢铁、石油、化工、电力、建材、机械制造、汽车、
相关资源:卧天同步王V1.80-其它代码类资源-CSDN文库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