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 行为型 | 7.观察者模式

[设计模式] 行为型 | 7.观察者模式

1.模式动机:

  • 软件系统:一个对象的状态或行为的变化将导致其他对象的状态或行为也发生改变,它们之间将产生联动

2. 模式定义:

  • 定义了对象之间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让一个对象的改变能够影响其他对象
  • 发生改变的对象称为观察目标,被通知的对象称为观察者
  • 一个观察目标可以对应多个观察者
  •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定义对象间的一种一对多依赖关系,使得每当一个对象状态发生改变时,其相关依赖对象皆得到通知并被自动更新。
  • 观察者模式又叫做发布-订阅(Publish/Subscribe)模式、模型-视图(Model/View)模式、源-监听器(Source/Listener)模式或从属者(Dependents)模式
  • 观察者模式是一种对象行为型模式

3.模式结构:

观察者模式包含如下角色

  • Subject: 目标
  • ConcreteSubject: 具体目标
  • Observer: 观察者
  • ConcreteObserver: 具体观察者

6.模式优缺点:

优点

  • 可以实现表示层和数据逻辑层的分离
  • 在观察目标和观察者之间建立一个抽象的耦合
  • 支持广播通信,简化了一对多系统设计的难度
  • 符合开闭原则,增加新的具体观察者无须修改原有系统代码,在具体观察者与观察目标之间不存在关联关系的情况下,增加新的观察目标也很方便

缺点

  • 将所有的观察者都通知到会花费很多时间
  • 如果存在循环依赖时可能导致系统崩溃
  • 没有相应的机制让观察者知道所观察的目标对象是怎么发生变化的,而只是知道观察目标发生了变化

7.使用场景:

  • 一个抽象模型有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方面依赖于另一个方面,将这两个方面封装在独立的对象中使它们可以各自独立地改变和复用
  • 一个对象的改变将导致一个或多个其他对象发生改变,且并不知道具体有多少对象将发生改变,也不知道这些对象是谁
  • 需要在系统中创建一个触发链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Java技能树首页概览93567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5月20日
下一篇 2020年5月2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