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草成埋雷,小红书活该被质疑吗?

近期,一起山洪海灾事件引发热议,这也让种草软件小红书陷入了有关“真实性”的争议之中。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本篇文章对此展开了一系列讨论,一起来看一下。

一起山洪灾害让小红书再次站上风口浪尖。

据8月15日的媒体消息,四川省彭州市龙门山镇龙漕沟“8·13”山洪灾害事件已造成7人死亡、8人轻伤,救援行动接近尾声。

@泗阳融媒 微博截图

事发地龙漕沟是一条泄洪渠,平时水流十分平静,一旦有降雨情况发生,水流在瞬间就会十分湍急。这里并不是正规运营的露营地,而是一处“野景区”。当地政府为了防止人员下到河滩,树立了一块警示牌,上面写着“珍爱生命,请勿下河”。

然而,在警示牌前,依然有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到此打卡。在8月13日山洪来袭当天,据村干部接受采访时所说,“约有数百上千人”。

事故发生后,龙槽沟背后的种草平台也无法隐身。

年轻人越来越看重内容平台的推荐,做任何决策前都要先上 看推荐、做攻略。DT财经去年的一项调研显示,90后、95后及00后中,排名最高的渠道已经是“小红书、微博等 交平台”,有接近6成受访者投了这一项。

此次去龙槽沟的游客们,或许也有不少是被 络种草攻略所吸引。其中,作为国内最大的种草平台,小红书免不了遭遇更多媒体和 友的质疑。

8月17日下午,小红书对此事给予了回应,在搜索“龙槽沟”等目的地关键词时,其App内弹出了“旅游出行,安全第一”的提示。

小红书上线安全提示

悲剧不止一例。

据红星新闻 道,8月20日晚,在南京浦口区享堂水库,一名30多岁的女子在水库玩桨板时不慎落水身亡,而享堂水库也是众多 友博主打卡种草的野生 红景点,多次登上相关 交App的本地热推榜。

伴随着多起户外事故发生, 友对“ 红打卡”的态度也愈加严厉,“ 红打卡真害人,一定要杜绝 红打卡虚假宣传”的呼吁层出不穷。

看起来风头正劲的露营、漂流等户外活动,实际上暗藏诸多风险,这是此前很多人在众多游记、Vlog里看不到的,这也给贸然进行户外运动的人埋了一颗雷。

旅游笔记能否杜绝危险因素?在下一次意外发生前,小红书又能否脱离被质疑、被审视的命运?

一、悲剧面前, 红滤镜是元凶吗?

龙槽沟洪灾事故发生在龙门山镇龙漕沟,该地曾被小红书上的多位博主推荐,并称这里为“宝藏耍水地”“玩水野营地”“ 红森林”等,再配上一些加了滤镜的绝美照片,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去实地探访。

有 友指出,这里早已经是知名的 红打卡地,在小红书有很多游玩攻略,自己也曾去那里玩过,并没遇到危险,近期的事故是没有人预料到的天灾。

小红书笔记截图(图源: 络)

从这个角度而言,内容平台上的攻略对于龙漕沟走红这件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平台却没有明显告知“这里并不是正规运营的露营地,存在相关的风险”。

让小红书陷入争议的,不止是龙槽沟这一起独立事件。野外露营本身就是危险的,而不是只有我们常常能看见的光鲜亮丽和无拘无束。

搜索公开新闻,我们可以看到今年已经发生了多起因露营突然遇到意外的事件,有的人幸运得到了救援,还有人已经遇难:

2022年5月1日下午13点,在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冲敏村的鹧鸪坝附近,13名在河中间的空地上结伴露营、烧烤的群众,因连夜暴雨,河水上涨被困。据 络信息,该地在小红书曾有数篇笔记推荐打卡。

7月8日,有用户针对彭州“小石河野炊攻略”内容进行图文举 ,并提出当地政府有明确:小石河汛期禁止露营,游泳等,要求平台下架相关不负责任的视频,以免误导市民和游客。

但首次举 并没有成功,该平台表示“暂时无法判定举 对象存在违规”。直到7月16日第二次举 ,才被判定内容违规,但也并没有删除,采取措施是限制推荐给其他用户。

8月,又有 友爆料,在小红书等平台搜索“矿坑避暑”,能看到所谓的避暑安利。其中,有一处在浙江建德与桐庐交界的矿洞频频被“种草”。但看似出片率高又可以避暑的矿洞,往往潜藏着诸多风险。

据都市快 道,当地介绍称山上的矿洞很大,每个洞相通,岔路多,山壁上的石块和山体也有裂缝,存在安全隐患。

“ 上流传最多的是1 和3 矿洞,原本1 矿洞就是有铁门的,他们扒开进去了。后来我们放了三四块两吨重的巨石,也被他们拖开。”目前,当地已经把5个矿洞的洞口全部封死,等勘探后决定是否再开发。

应急救援队表示,矿洞内部结构复杂,有很多是向下开采的竖井,不仅深而且容易发生塌方,安全隐患大,一旦发生意外救援也十分困难。

@观察者 微博截图

对于经验不足的非专业户外运动者而言,探险、露营都不是简单的事情。但当露营成为一种风潮和 交活动,人们常常会忽略冰山下的风险。

事故发生后,为露营等户外活动送上“ 红滤镜”的平台,首当其冲被 友严格审视。小红书并不是唯一一家允许此类有风险的旅游笔记存在的平台,但作为国内最大的种草平台(截至2021年11月,小红书月活用户超过2亿),人们对其产生更多的质疑和指责也无可非议。

二、种草为何成了“埋雷”?

小红书因“ 红滤镜”成为众矢之的,已经不止一次,它面临的困境也不止于“露营”。

比如,去年9月,小红书曾因“粉红沙滩图片滤镜”陷入争议,话题 #小红书的 图滤镜有多强#登顶微博热搜。

去年10月17日,小红书发布致歉声明,并表示将尝试推出景区评分榜、踩坑榜之类的产品,便于大家获取更多元的信息。

左为小红书博主图,右为游客实拍图(图源微博)

然而,小红书这边厢道歉完毕,就又一次陷入争议。去年10月19日,“小红书种草笔记代发”相关话题再次冲上热搜。

回望过去的公开新闻,真实性是小红书面临的最大争议,相关的案例也不胜枚举。不同的是,此前的争议性内容还止步于“滤镜”本身,近期的山洪灾难事件则涉及到了人身安全,让人不寒而栗。

那么,小红书为什么频频成为被媒体和 友质疑的对象? 一个大型种草平台,带有“原罪”吗? 首先,小红书的本质是“种草 区”,这一点自2013年产品诞生以来未曾变更。

早期小红书的产品形态是一份海外购物指南PDF,而后用户在 区分享和搜索购物内容,到如今在这里查询旅游攻略、搜罗各类知识,“有用性”成为小红书最显性的用户价值。

也正因如此,小红书的产品内核是展示美好生活,平平无奇的描述不足以吸引用户,博主为了获取流量,必然会“铤而走险”、夸大其词。

在“流量至上”的导向下,必然会出现“内容与实物不符”的问题,小红书也因此屡遭质疑。第二,具体来看,近期的“露营笔记”引发的舆论危机,也和小红书自身的商业化布局息息相关。

露营在近三年持续升温, 络声量的发源地和推动者就是小红书。

据小红书发布数据,站内与“露营”相关的搜索量,在今年五一期间同比增长746%,2021年同比增长230%,2020年同比增长290%。(露营搜索量暴涨7倍,户外达人能分到几杯羹?)在露营成为风潮后,小红书也开始在旅游产业上游进行布局。

7月11日,由小红书全资持股的璞真乡里(上海)旅游文化有限公司成立,经营范围含露营地服务、游览景区管理、游乐园服务、旅游开发项目策划咨询等。

7月25日,天眼查App显示,小红书开始申请注册“小红书文旅”“REDVILLAGE” “小红书露营地” “REDCAMP” “小红书营地”等商标。

有 友提到,在相关笔记接到举 后,平台的处理也称不上严苛。小红书对旅游风险的提示和警醒,或许还没有达到对虚假种草的严格限制程度。

三、小红书的尴尬困局,有解吗?

面对接连不断的质疑,小红书并非毫无作为。此前,针对“虚假种草”“笔记代发”等内容问题,小红书已经展开多轮治理。

《小红书 区公约》部分内容截图

2021年12月16日,小红书正式启动“虚假种草”专项治理。截至今年4月,小红书共封禁81个品牌及线下商户,处理相关虚假种草笔记17.26万篇、违规账 5.36万个。

今年1月,小红书还对外宣布,正式对微媒通告、成宝、南京贻贝等4家通告平台和MCN机构提起诉讼,称其从事“代写代发”虚假种草笔记的业务,并要求上述机构停止虚假推广交易,并赔偿经济损失1000万元,赔偿金将用于虚假种草治理。

但是,种草属性决定了小红书并非“测评平台”,内容总会是偏向美化生活的方向,即使平台大刀阔斧地整治虚假种草,依然有大量未曾发觉的野草在暗地里生长蔓延。

反之,如果是不被政府管理部门承认的野景点,甚至是明令禁止游乐行为,仍进行传播推广的,可能存在误导消费者以及虚假宣传。

也许旅游笔记里描述的风景为真,气候为真,但刻意忽略了其本身的不正当性和危险性,这样的内容,还能算是真诚分享吗?

从目前的公开动作来看,在搜索“龙槽沟”等目的地关键词时,小红书App内弹出了“旅游出行,安全第一”的提示。但这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即内容真实性、安全性、可靠性的问题。

真正解决过。或许,它也无力处理。毕竟,无论从人力成本、技术难度,还是 区属性来说,都存在较大的难度。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小红书仍将持续陷入有关“真实性”的争议之中。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7月20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2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