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词 | 入门机器学习,已迫在眉睫

大家好,我是李烨。现就职于微软(Microsoft),曾在易安信(EMC)和太阳微系统(Sun Microsystems)任软件工程师。先后参与过聊天机器人、大数据分析平台等项目的开发。在未来的 10 周里,我将通过“机器学习极简入门课”与同学们分享关于机器学习方面的一些心得。

课程背景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当前机器学习领域招聘市场的行情。

你将收获什么

AI 技术岗位求职知识储备

如果大家真的有意投身到人工智能领域做技术性工作,那么经过技术笔试、面试是必要条件。在面试中被要求从头解释某一个机器学习模型的运行原理、推导过程和优化方法,是目前非常常见的一种测试方法。机器学习模型虽然很多,但是经典、常用的很有限。如果能把本课程中讲解的经典模型都学会,用来挑战面试题相信是足够了。

触类旁通各大模型与算法

各种机器学习模型的具体形式和推导过程虽然有很大差别,但却在更基础的层面有许多共性。掌握共性之后,再去学新的模型、算法,就会高效得多。虽然本课的第二部分集中描述了部分一般性共同点,但真要理解个中含义,却还要以若干具体模型为载体,从问题发源,到解决方案,再到解决方案的数学抽象,以及后续数学模型求解的全过程,来了解体味。这也就是本课以模型为驱动的出发点。

极简版实例体验实际应用

运用到实践中去,是我们学习一切知识的目的。机器学习本身更是一种实操性很强的技术,学习它,原本就是为了应用。反之,应用也能够促进知识的深化理解和吸收。本课虽然以原理为核心,但也同样介绍了:划分数据集、从源数据中提取特征、模型训练过程、模型的测试和评估等方法和工具。

配套数据+代码快速实操上手

本课程中各个实例的 Python 代码及相应数据,大家可以下载、运行、改写、参考。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课程寄语

我希望本课的读者在知识和技巧的掌握之外,能够将学习到的基本规律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更加理性地看待世界。

再遇到“人工智能产品”,能够根据自己的知识,去推导:How it works——

  • 它背后有没有用到机器学习模型li>
  • 如果有的话是有监督模型还是无监督模型li>
  • 是分类模型还是回归模型li>
  • 选取的特征是哪些li>
  • 如果由你来解决这个问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li>

我们自己用来判断万事万物的“观点”、“看法”、“洞察”,实际上都是我们头脑中一个个“模型”对所闻所见(输入数据)进行“预测”的结果。这些模型自身的质量,直接导致了预测结果的合理性。

借鉴机器学习认识客观规律的过程,可以知道,模型是由数据和算法决定的。对应到人脑,数据是我们经过见过的万事万物,而算法则是我们的思辨能力。

我们作为人类不必被动等待一个外来的主宰者。完全可以主动训练自己的思维模型,通过改进算法和增大数据量及数据多样性来提升模型质量——如果能在这方面给读者朋友们带来些许启发,我实在不胜荣幸。

最后,预祝每一位订阅课程的朋友,能够通过学习找到心仪的工作,如果大家有任何疑问和建议,也欢迎通过读者圈与我交流,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我之前分享的一场 Chat 《入行 AI,选个脚踏实地的岗位》中曾提到,工业界所需的 AI 技术人员,更多集中在算法、工程、数据相关岗位之上,并全面总结了不同岗位角色所需要具备的素质、日常工作的状态,及职业发展路径。这场 Chat 也将收录在课程最后,作为福利供大家免费阅读,加油!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OpenCV技能树首页概览11242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8月16日
下一篇 2020年8月1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