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软硬件接口中,CPU帮我们做了什么事h3>
CPU 就是计算机的大脑。CPU 的全称是 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文是中央处理器。
从硬件的角度来看,CPU 就是一个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通过电路实现了加法、乘法乃至各种各样的处理逻辑。
从软件工程师的角度来讲,CPU 就是一个执行各种计算机指令(Instruction Code)的逻辑机器。这里的计算机指令,就好比一门 CPU 能够听得懂的语言,我们也可以把它叫作机器语言(Machine Language)。
不同的 CPU 能够听懂的语言不太一样。比如,我们的个人电脑用的是 Intel 的 CPU,苹果手机用的是 ARM 的 CPU。这两者能听懂的语言就不太一样。类似这样两种 CPU 各自支持的语言,就是两组不同的计算机指令集,英文叫 Instruction Set。这里面的“Set”,其实就是数学上的集合,代表不同的单词、语法。
个计算机程序,不可能只有一条指令,而是由成千上万条指令组成的。但是 CPU 里不能一直放着所有指令,所以计算机程序平时是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这种程序指令存储在存储器里面的计算机,我们就叫作存储程序型计算机(Stored-program Computer)。
2. 从编译到汇编,代码怎么变成机器码h3>
了解了计算机指令和计算机指令集,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平时编写的代码,到底是怎么变成一条条计算机指令,最后被 CPU 执行的呢拿一小段真实的 C 语言程序来看看。
要让这段程序在一个 Linux 操作系统上跑起来,我们需要把整个程序翻译成一个汇编语言(ASM,Assembly Language)的程序,这个过程我们一般叫编译(Compile)成汇编代码。
对汇编代码,我们可以再用汇编器(Assembler)翻译成机器码(Machine Code)。这些机器码由“0”和“1”组成的机器语言表示。这一条条机器码,就是一条条的计算机指令。这样一串串的 16 进制数字,就是我们 CPU 能够真正认识的计算机指令。在一个 Linux 操作系统上,我们可以简单地使用 gcc 和 objdump 这样两条命令
在一个 Linux 操作系统上,我们可以简单地使用 gcc 和 objdump 这样两条命令,把对应的汇编代码和机器码都打印出来。
可以看到,左侧有一堆数字,这些就是一条条机器码;右边有一系列的 push、mov、add、pop 等,这些就是对应的汇编代码。一行 C 语言代码,有时候只对应一条机器码和汇编代码,有时候则是对应两条机器码和汇编代码。汇编代码和机器码之间是一一对应的。
3. 解析指令和机器码
我们就从平时用的电脑、手机这些设备来说起。这些设备的 CPU 到底有哪些指令呢还真有不少,我们日常用的 Intel CPU,有 2000 条左右的 CPU 指令,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我没法一一来给你讲解。不过一般来说,常见的指令可以分成五大类。
- 第一类是算术类指令。我们的加减乘除,在 CPU 层面,都会变成一条条算术类指令。
- 第二类是数据传输类指令。给变量赋值、在内存里读写数据,用的都是数据传输类指令。
- 第三类是逻辑类指令。逻辑上的与或非,都是这一类指令。
- 第四类是条件分支类指令。日常我们写的“if/else”,其实都是条件分支类指令。
- 最后一类是无条件跳转指令。写一些大一点的程序,我们常常需要写一些函数或者方法。在调用函数的时候,其实就是发起了一个无条件跳转指令。
4. 总结延伸
除了 C 这样的编译型的语言之外,不管是 Python 这样的解释型语言,还是 Java 这样使用虚拟机的语言,其实最终都是由不同形式的程序,把我们写好的代码,转换成 CPU 能够理解的机器码来执行的。
只是解释型语言,是通过解释器在程序运行的时候逐句翻译,而 Java 这样使用虚拟机的语言,则是由虚拟机对编译出来的中间代码进行解释,或者即时编译成为机器码来最终执行。
参考链接: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93359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