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面向听障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doc
谈面向听障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
摘要:听障生是一个特殊群体,面向听障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要在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目的等方面均体现听障生的特点,以完成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听障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计划
中图分类 :G7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 :1002-0845(2013)04-0153-02
一、指导思想
1 以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为指导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高级人才。残疾人高等教育也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因此首先应以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为指导。在做好与初、中级残疾人教育相衔接的同时,坚持“平等地看待残疾人,尊重他们做人的权利,包括受教育及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这一原则,不能因生理上的障碍,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力争使残疾人大学生具备和普通高校毕业生一起参与 会竞争的能力,及在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激烈的现实下争取自己的生存权利和创造自己人生价值的能力。
2 体现听障生教育的特殊性
针对听障生的特殊性,应采取特殊的教学方法、教学途径和手段。听障生教育的特殊性表现在:
(1)视觉敏锐,模仿能力强
听障生的知觉形象主要依靠视觉、触觉、动觉形成综合性形象,用眼睛观察和审视事物的能力相对较强,具有很强的视觉能力、模仿能力和操作能力,但是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比较弱。由于视觉敏锐,模仿能力强,对计算机操作的机械模仿表现出很强的能力,基本上能够快速跟上老师的演示,成功掌握操作步骤。
(2)知识面窄,阅读能力较弱
听障生从小学接受的教育一直存在内容少、知识面窄的问题,较同龄正常儿童相差5年,智力比正常儿童落后2年,而阅读理解能力,听障生平均花3年时间才能取得健全学生1年的进步。由于听障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局限,使他们的理解能力、掌握知识速度滞后于健全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提高比较缓慢。
(3)交流手段单一
听障生在求学过程中一直处于较封闭的环境中,交流手段的单一使知识结构单一,认知能力较低,这给他们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带来了很大困难。
二、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是开展教育教学的根本依据。高等教育培养目标要使受教育者成为具有健全的人格和丰富的精神世界,不仅能实现自我生存,而且具有提高自己生活质量和提升自己生命境界的能力;同时要使受教育者成为能平等参与 会、为 会贡献力量、具有一定职业能力的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
结合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和听障生的特殊性,依据绥化学院培养方案制定工作的原则意见,确立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从事软件工程及 络工程实际工作的能力,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具有自立、自强、自尊和自爱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规格
培养规格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组织教学的客观依据。面向听障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规格要特别重视其 会交往能力、自立、自强、自尊和自爱精神。其具体要求是:
1)重视基本的 会交往能力培养,养成健全人格。 会交往是人的基本需要,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之一。听障生在 会交往方面具有一定的障碍,因而提高其 会交往能力是非常必要的。2)专业技术能力是保证受教育者具备一定职业能力、可以实现自我生存的前提。首先要注重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按照计算机求解问题的基本方式去考虑问题,以便构建出相应的算法和基本程序。
相关资源:硬盘测试故障软件-桌面系统工具类资源-CSDN文库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