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将从交响乐总谱出发,讲述LilyPond中的谱表和乐器管理问题。经过本篇之后,交响乐总谱、合唱谱、流行乐谱都不在话下,本篇用到的示例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前两页),示例代码放在这里。
编译出的乐谱中第一页的效果如下:
- 是最常见的五线谱,大部分乐器都可以使用
- 是节奏谱,只有一条黑线,在黑线上用对应音符表示节奏
- 是六线谱,是吉他等乐器常用的乐谱,也许会在后面的教程中介绍。
- 是鼓谱,用来描述鼓组,详细的内容也许会在后面的教程介绍。
最后是声部,当然这里的声部是广义的,LilyPond在这一含义下给出了一些好用的“声部”来更好地完成乐谱:
- 就是最常用的声部,之前已经介绍过,不再赘述
- 表示歌词,需要配套使用,关于它的使用之前也已经介绍过。
- 表示力度记 ,实际上我认为称乐谱标记会比较合适。它可以用来添加乐谱标记,稍后会介绍其用途。
- 表示打击乐声部;表示指法谱;表示和弦代 ,这些部分也许会在后面的教程中进行介绍。
1.2 的使用
力度记 或文字标记等内容的代码嵌入音符中有时会略显冗长,这些部分我们可以将它独立出来放在上进行调整。
一般推荐中一律使用隐藏式休止符,主要为了标示节奏,然后在对应音符加上力度记 等标记就可以了,LilyPond会自动在对应位置加上乐谱标记。在处理标记与音符错开的情况时,这种方法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需要注意,跟音符相关的跳音、重音等记 还是需要和音符放在一起,否则无法正常显示。
从整个乐谱来看,的位置与的位置差不多。下面是示例:
得到的效果如下:

1.3 乐谱模板
相信经过之前的介绍,和的指令使用方法应该不需要重新介绍。跟LaTex一样,很多时候LilyPond也需要模板。自己建立乐谱不难,但构建一套常用的模板其实也是必要的,每次使用只需要填上音符即可,能大大节省时间。官方手册给出了许多种模板,可供参考。
2 指令的简单使用
指令用来对谱表进行设置,到目前为止,完整的谱表设定应该具有如下结构:
LilyPond的所有设定几乎可以统一使用语句(可以参照系列教程第二篇中的设定),其中关键在于知道参数名称是什么,用在什么地方,以及它们能取哪些值。本篇将首先介绍中的三种参数。
- 用来设定乐谱开头的乐器名称,后面接上字符串即可。这个乐器名称可以随意设定。比如表示乐谱开头会加上乐器名。
- 用来设定乐器的缩略名称,从乐谱的第二行开始在每一行前面都会添上该乐器的缩略名。这个部分也可以随意设定,接上字符串即可。比如。
- 用来设定这行乐谱在midi中应使用何种乐器或音色播放,可取的值也是字符串。但LilyPond对词给出了限定,它仅支持这些音色。大家必须从中选择。比如表示用长笛演奏该行乐谱。需要注意,默认情况下LilyPond会使用钢琴来演奏乐谱。
比如本篇给出的示例代码中,一个完整的乐谱设定长这样:
3 移调乐器
很多时候,乐器的实际音高与谱面上出现的音高不一致。比如低音提琴会移高八度记谱,许多管乐器也需要移调记谱。能看到这里的读者应该不用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乐理的部分就不多作解释了。
当然,LilyPond中,不同行乐谱的调子不一样也是完全合法的,如果不作调整也没什么问题。但是midi会按照谱面音高播放,如果要制作midi,此时就需要作出调整了。
如何让midi不按照谱面音高来播放呢就可以了。
在音符输入过程中,使用就能将指令后面音符移调播放。移调指令后面的音高使用绝对音高模式,后面的音高是指移调后播放的音高。
比如是指将中央C移到下面一个八度的G,也就是说移低了一个大四度,或者也可以说,此时谱面音高比实际音高高一个大四度。
通过以上指令的学习,相信你已经基本可以完成交响乐总谱等涉及多个谱表的乐谱制作了,在下一篇我们将讲一讲页面设置问题,以做出更精美的乐谱。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