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口-42岁IT技术人的彷徨和出路

此篇文章的目的在于,从个人角度也来分析一下过四之人如何看待工作和人生,如何走好自己后半生的路。

【引子】

前一阵子,一个热词“996”流行了多日,引起了国内很多员工和老板的热议。其实996这个词出现也不是一年两年了,为什么近期又引发了大家的兴趣了呢?

我觉得是时代进步了,996不再是一个必选项和潜规则,而变成了一个可选项,并且引起了几代人对生活、工作、甚至三观的共同的重新思考。对这个问题的思潮已经从无奈变成了质疑:过去我们为了生存只能选择996,现在我们则要思考我们为什么要996,“生命”值不值得996?

其实不光是这一个词引发了大众的思考,身处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整个 会都在日新月异的发生着变化,节奏之快超过整个地球文明所有历史年代。身边的无数东西都像肥皂泡一样在光彩一时之后迅速破灭。每隔几年就有一场科技改造生活方式的浪潮。而我们这些IT的从业者,每隔3-5年就会面临一次人生之路的选择。我也看过几百份的求职简历,在一个公司工作超过5年的,真实不多。在问及下一份工作的想法时,听到的常常是“求稳定”这样无奈的回答。

看到 上很多人都在问:

过三、过四的IT人的出路在哪?

程序员的身体能将加班/通宵的事业支撑到多大年龄?

除了写代码,IT人转行还能干些什么?

如果读者您恰好也在这个圈子里,咱们不妨一起交流一番。

【神马浮云】

童年美,饱尝苦与甜,也扮豪侠气宇轩,壮志未酬大梦断,折戟高考卷。

仕途艰,几失机与缘,十载耕耘勤更勉,忍看琼花付流水,荣枯弹指间。

话说我这个70后,原以为凭借努力,可以将IT这个行业学遍,成为业界权威,立于不败之地。哪成想在行业里面呆的时间越长,越清醒的认识到一个事实:这个行业里面没有权威,没有大师,没有“老先生”。在飞速变化的时代,这居然又是变化最快的一个行业。当你在感慨着诺基亚、摩托罗拉、柯达等国际巨头的沧海桑田的命运,或怜惜着小天鹅、HTC、大唐电信这些国内行业巨头的没落的时候,再转向来对比一下IT行业的兴衰史,才发现IT才是变革的先锋。电商兴起,微信称霸,移动支付、移动打车、手机导航、移动点餐、共享单车、在线教育、移动办公、 盘存储、移动媒体等,这些都是在几年之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新事物。如果再评点一下计算机技术领域的变革更新,就更是目不暇接了,从C++到Python,从单机部署到云计算,从固定算法到人工智能,从 表分析到大数据预测,从软件单兵英雄到国际化大合作。

莫屑说20年前的什么ejb、corba、soap这些老古董,即便是近些年的struts2、springMVC、easyUI这些也都成为了明日黄花,风采不再。而微服务却异军突起如火如荼。今天偶然翻了一下自己的移动硬盘,发现以前当做宝贝一样备份怕丢了的东西基本上全是已经不再需要的东西了,什么windows95~win7系列、office2000~2013系列、sqlserver从2005~2012,visual studio 2003~2015系列,jdk从1.4~1.8。再看看book这个目录,哇,居然有40G,然而看过的book也就1%,更讽刺的是,其余99%也不用看了,基本都过时了。更不屑说 盘里面那3T多的软件和视频资料了。

想多多学习,紧跟时代,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孩子学习是要拼家长的。老师明确说:“你们家长不用心管好孩子,我也没办法”。一个娃上学一堆家长监督。

而IT这个行业是人才密集型的,在东北这样一个闭塞之地,是不会形成人才聚集效应的,看着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年轻人兴冲冲杀奔北上广深,真是欲留无理,欲劝无辞,也只能效仿阿Q,收集几例因一线城市买不起房而败北归来的熟人作为心理安抚,或用于消除跟朋友聊天时提起人才流失这个话题时带来的尴尬。

IT行业是基于 络的信息交易,没有实体物质的束缚,所以也容易形成垄断,每个细分领域经过兼并融合,最后剩几个巨头公司就够了。然而如同大海中不会只有鲸鱼鲨鱼一样,IT行业中当然也存在千千万万的中小公司。而他们的命运,很多不是饿死,就是被吃掉。我就亲身经历了三家公司从盛到衰的过程,比看《红楼梦》体会盛衰的真实感高太多了。正如前几年流行的那句话:“神马都是浮云”。

所以呢,IT中小公司的短命,是一种必然,不用抱怨。大公司的裁员,也是家常便饭。年龄的增长,体力的下降,都是自然规律。当下能做的,只有走好下一步的路。

【路有几条】

1、继续老路:

沿着原来的道路继续走,无疑是最简单最安全的。毕竟隔行如隔山,IT人的知识范围专业性特别强,尤其是IT中搞技术的那些人,知识、技能、经验被牢牢绑死在一个非常狭窄的小领域。再加上经常的加班、教育子女、自学新知识所耗去的时间,更缩减了IT人与 会的接触,同时也将IT人的思维模式变得比较机械化。这种情况下,彻底转行是很困难的,除非那些不需要行业积累的行业。所以大部分人在前一家公司离职后,仍然会选择继续在本行业求职。

然而 会是无情的,企业也不是福利院。大部分IT公司裁员时优先考虑的都是35岁以上的人,这些人成本高,体力差,年假多,不愿加班,容易猝死。虽然说经验更多,但作为公司高管,首先衡量的因素,无论如何都是成本。我认识一位资深的DBA,他问我:“你知道IT人变老首先从哪里老起吗?”我不知道。他说:“是从手开始的,过了40后打字速度就变慢了”,当时我不信,后来自己到了这个年龄,才深知此言不谬。

所以呢,如果是心比较宽,并且求稳的同仁们,推荐还是尽量不要彻底转行。可以考虑调岗,逐渐的往管理岗位或业务顾问等方向转一转,仍然有进步的空间,也许真能干到退休。当然了,这种岗位数量比较少,而且跟天赋,跟工作经历都有关,不是人人都能走的。如果不能转岗的呢,那么在工作中,千万不要出现自己年龄大了这种表现:工作要主动,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出差要积极,对比自己小n岁的领导要尊敬,不要挑活儿(磊代码就磊代码,拼凑文档就拼凑文档),需要加班时不要总说孩子有啥事需要早点回去。

我的夫人就走这条路,从来不去想明年会不会失业,当你提醒她可能被优先炒掉时,她总是说:“到时候再说吧,先干着”,然后又继续水果消消乐。这是较高境界的人生。往往不具备此种素质的人,修行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也就勉勉强强能修到这种境界。如果读者你也是这样的,恭喜,你是幸福的人。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肚饿便张口,困倦就倒头。你也不用再看佛经啥的去提高境界了,好多人苦苦追求的“当下自在”说的就是你现在的现状哦。

2、另辟蹊径:

总是担心工作的人,多数不是真正能力上有问题,而是心态上有问题。所谓低不从高不就。找不到工作的说法只是一种畏难情绪而已,并不是普遍客观事实。

真正没有工作的人,多数只是不愿意工作,因为懒惰,因为放不下面子,因为害怕压力,因为担心身体健康等等。

我的IT同事,有的转行开培训班,有的做了培训讲师,有的去搞微商,有的去开饭店,有的去搞工业机器人、有的去甲方企业做管理等等。

搞IT的人,逻辑思维能力强,也多多少少通过做项目接触过一些行业业务或管理,最大优势是对计算机非常熟悉,所以转到相关行业还是有优势的。

上多数感慨IT人年纪大了不好找工作的文章,很多只是一种媒体产物,通过共鸣博取流量。读者你真的见过几个愿意工作却在长期失业的前IT同事吗?

走这条路的关键就是:调整好心态,努力学习,忘掉过去,积极进取。

3、坐吃山空:

很希望所有读者读到这里都轻蔑的撇撇嘴,现出鄙视的表情,然后直接跳过。

劳动是人的本性和天职。简单讲,停止了劳动,或者中断了与 会的交换,就走向了堕落,滑向了地狱。

4、重塑生命:

从另一个角度讲,这种危机实际上是一种机遇。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机遇。人生在世几十年,具体多长时间谁也不知道,每个人随时有可能结束本轮的轮回。我就刚刚听说我工作过的第一家公司当年的一个部长,不久前患癌症去世了。

人的想法和行为都受到三观的影响。这里只能跟志同道合、三观相近的同仁交流。如果一辈子只干过一个行业,只体会过一种人生,不觉得单调乏味吗?得过且过的人生和工作,就仿佛是温水煮青蛙,当前很舒适,但迟早会变成一锅青蛙肉汤。

人生在世,目的是什么?大部分回答包括:

I、追求一个不错的收入能养家糊口衣食无忧;

II、追求收入丰厚家庭和谐;

III、追求学术造诣和事业有成;

IV、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体验和人生经历;

V、珍惜当下的幸福快乐;

VI、追求精神境界的升级或者说灵魂的洗涤领悟人生真谛;

VII、拯救世界度化众生。。。

这些回答的顺序,基本上是按照鸡汤味道从淡到浓,从只有一两块鸡骨头到含有大块肌肉的顺序排列的。其实还有更高的,就像《金刚经》里面的“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且不讨论那么高大上的东西,即便从前几个能理解的追求来看,也有一个规律:从物质追求到精神追求,从个体到家庭、 会、到全人类甚至人类之外的生命。

人生经历了40年,苦辣酸甜都尝过了,真的该想想自己的人生目的是什么了。养家糊口是最基础的要求,只要是正常人都要担当这个责任。但是不应该被这样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给困住。如果一辈子都仅仅为了养家糊口,那其实生命进化过程中到哺乳动物阶段就已经实现了,生命为何还要继续进化出人类来?所以生而为人,必定要有精神层面的追求。从上面的各级追求来看,前面3级确实很依赖物质收获,但越是后面的,反而越不依赖于物质收获了。

当我们在迷茫后半生的工作选择的时候,往往思考的要素都是:要拿到更高的薪资,要当上更大的领导,要做更有层次更体面的工作。如果总是拿这几个标准去寻找新工作,往往不一定能称心如意。由此就会产生更大的焦虑、不自信、郁闷。如果总是不能突破这一个怪圈,此后的生活就会越来越无味和暗淡,相当于自己给自己的心灵上了锁,打了结。

相反,对人生几十年的参悟,应该转化为智慧,去照亮和引领新的生命之路。从IV级开始,高品质的人生体验是什么?既包括了丰厚的物质享受,又包含了充足的精神享受。例如我们一般人对于音乐的了解有多少?我是在陪儿子进行乐理考级的过程中接触到了乐理知识,接触了一些欧洲古典主义、浪漫主义音乐作品,虽然只是看到了冰山一角,却一下子被它的美所感染。我学会了五线谱,了解了和弦,懂得了什么是大调小调,知道了什么是和谐音程什么是不和谐音程。并且我还初步掌握了一件乐器,这时我才感觉到,我人生的前40年完全在音乐这个美丽世界的外面徘徊,这么晚才打开了一个门缝,多么可惜。

再说到珍惜当下的幸福快乐,这么多年以来,心里总是记挂着工作放不开心灵,有空的时候就想着学点新技术,积累点工作资料。老婆跟我说话我总是带搭不理的,因此还吵过架。即便是周末出去旅游都时不时惦记着工作,时不时看一下工作群里面有什么新消息。而如今又走到离职工作交接这一步了,我心中一下子轻松了,晚上居然主动跟在日本出差的老婆用微信打字聊了一个小时。昨天晚上,还陪儿子去看了一场电影,看完电影我们俩只花了30多元钱一起吃了一顿饭,虽然吃的很普通,但我感觉到我的心这次真的完全放在吃饭本身上面了,什么下周工作计划,什么年度考核,什么组员又要跳槽的担心,全扔到九霄云外了。原来当你能真正融入生活的时候,生活中有那么多的美都会自然而然的闪出光来。

《月亮和六便士》里面的思特里克兰德,穷困潦倒,却创作了传世巨作,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精神的圣殿,从不检查入场证,只要你愿意,随时可以进入。

人的一生,真的应该分成两个阶段,前一阶段追求物质满足,后一阶段追求精神富足。

【结语】

出路在哪里?出路在心中。摘掉世俗的眼镜,用最深处的内心去感受世界,感受人生。放下纠结畏惧,无论那条路都是光明。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6月22日
下一篇 2019年6月2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