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入室和风霭,瑞气盈门淑景新。2019年12月28日,是每个市中医院人都不会忘记的日子——就在这一天,备受全市上下关注的民生工程市中医院迁建工程顺利完成整体搬迁!
36年来,市中医院所有干部职工与医院共命运、紧相连,与全市人民一道,见证着市中医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慢慢崛起的成长过程。如今,在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一代代恪守医德、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中医院人,终于破旧立新,告别了南苑路上老旧逼仄束缚发展的旧院址,来到了丽州南路上的新院址。多年夙愿一朝得以实现,市中医院人前行的步伐更加坚毅有力。
作为我市中医药事业龙头医院,市中医院承担着全市中、西医及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等各项任务。一直以来,该院以“树名医、创名科、建名院,努力打造技术、服务、管理三大品牌”为核心目标,秉持“质量办院、特色办院、和谐办院、勤俭办院”方针,为我市健康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2020年即将到来之际,市中医院整体搬迁新院,不仅是医院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开启了中医院发展新征程,更是对我市中医药资源的一次整体优化,标志着我市医疗卫生事业特别是中医药事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整体搬迁新院到底能给市中医院带来怎样全新的提升,给人们就医带来多少便利?让我们带着读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一探全新的市中医院。
产房VIP病房
硬件设施全面提升,良好的就医环境让市民就医体验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中医院原址位于南苑路,交通拥堵、停车困难,给市民就诊带来极大不便,加之用房不足,租用场地横跨南苑路,医院很多专业技术难以深入开展,市民戏称之为“马路医院”。
“搬迁到新址后,这些问题都将得到有效解决,舒心的就诊环境、先进的医疗设备,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市中医院党委书记吕章春说,市中医院搬迁意义非凡,它代表着我市健康资源的整合与发展迈向了更加广阔的天地,也为市中医院创建“三乙”医院夯实了基础。
搬迁后的市中医院位于丽州南路(体育馆隧道口、老福利院旁),新院址总用地面积6.6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医疗用地5.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建设床位850张,共有17个病区;地下总面积2万平方米,可容纳标准车位420个,加之地面车位,共计可用停车位近600个,与仅有143个车位的老院相比,大大缓解了“停车难”。而且,新中医院公共交通便利,目前市民可选择K5、K13公交直达,若有市民无法直接乘坐这两班公交车,可先乘坐至永康南站再进行换乘,后续该院将与公交部门协调设置临时停靠点,为市民就医提供更多的出行便利。此外,新院附近还有公共自行车服务点。
一走进新中医院2 楼(门诊医技综合楼),便可看见全新的就诊环境——一楼门诊大厅宽敞明亮,导医台、自助挂 机、电子取单机等一应俱全,较老院相比,这里不仅增设了人工挂 收费窗口,还在各个楼层增加了共计40台自助机,既可挂 也可智慧支付,极大方便了市民就医。进入诊疗区内,淡雅的环境让人身心舒畅,功能区块划分合理,每个候诊处都设有充足的保健按摩椅,方便患者或陪护休息。此外,新院将患者就诊常去的2 楼、3 楼(住院楼)、4 楼(住院楼)全部连通,从门诊到就医再到住院,都可在大楼内部进行,每幢大楼都有四台电梯,十分方便。
除了便利的交通、舒适的就医环境外,市中医院新院最大的特色是引进了智慧系统,从停车、用餐、就医付费等方面为市民提供便利。如地下停车场,除合理划分区块,方便寻找车位外,还在每根柱子上贴有二维码。当市民驶入车位时,扫一扫车位对应的二维码,系统就会开始计时,驶离前再扫一扫二维码,就能进行支付,支付完成后可直接开车驶离,无须在停车场出入口等候付款,减少停车场内部拥堵。
借搬迁新院址之机,市中医院还有力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在门诊大楼增设一站式服务中心、出入院准备中心及预检分诊中心,以及医共体框架下的各诊疗系统的融合,采用数字影像。“据不完全统计,新院光在信息化、检验设备、影像设备方面就投入了6000余万元。接下来,我们将不断完善医院服务体系,让市民就医享受到更多‘最多跑一次’改革红利。”吕章春表示。
新环境,新气象。经过升级改造后,市中医院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推动该院诊疗环境、服务功能、服务水平等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整洁明亮的走廊
细分科室增设多学科,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中医院也能生孩子?”市民提起中医院,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名中医馆以及肿瘤科、康复科等特色科室。其实,市中医院产科早前就有。而此次搬迁后,该院将重新增开产科病房,环境、设备等全方位得到大提升,同时,市中医院妇产科将由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托管。
据了解,市中医院妇产科设分娩室、妇产科病房两个病区,设有VIP单人产房、双人产房等。该科设备精良,开展助产士导乐陪伴分娩等服务,而且凸显中医特色,采用产科-儿科-护理三位一体查房模式,结合中医产后辨体,对母婴进行综合分析,给出护理方案;在产前、产时、产后贯穿中医适宜技术,提高产妇对分娩疼痛的耐受性,降低剖宫产率,让产妇“无痛”度过分娩全过程。
在该院分娩的产妇,还可以享受艾盐包、中药熏洗、少乳穴位贴敷、中医手法通乳、耳尖放血、艾灸、便秘推拿等服务。同时,该院还开设有中西医结合保胎病房、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中心。
目前,市中医院妇产科团队有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6人,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医生将长驻该院,参加坐诊、查房、手术及日常诊疗工作,为孕产妇制定个性化的分娩方案。其中,产科护理人员有着娴熟的平产接生技术、新生儿复苏急救技能及母婴护理经验。护士长从事产科护理工作20年,曾多次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进修产房急救技术,拥有丰富的产房急救经验,能很好地应对突发事件,在中医手法通乳、母乳喂养咨询及产后中医辨证护理等方面颇有研究。
除了增开产科病房外,市中医院还新开设了儿科及新生儿科病房。其中,儿科是一个集临床、保健、教学、小儿急救为一体的科室,以哮喘、生长发育、脑瘫、肾病为主要诊疗特色的中西医结合特色专科,由门诊、儿科急诊、住院部三部分组成。儿科病区设有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儿室等,危重患儿的抢救和管理合理化、系统化、规范化。市中医院作为中医特色医院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进行体质辨识,结合儿童体质特点辨证指导食疗、药膳等,并配有中医药特色的儿科常见病治疗项目,如四缝放血疗法、三伏贴、小儿贴敷、小儿推拿、小儿药浴等,不仅能够缩短病程,而且痛苦少,让患儿易于接受,为根治小儿疾病开辟了新途径。
除常见病诊疗外,市中医院儿科还提供新生儿医疗保健健康指导、早产儿综合管理等医疗服务。同时,依托中医院的中医特色优势,在该院出生的新生儿还可以享受新生儿药浴、新生儿黄疸及保健穴位按摩,达到预防疾病等目的。
市中医院院长应志敏介绍,该院十分重视急重症学科建设,成立了集院前急诊、急诊科、留观病房及重症医学科为一体的急诊重症中心。急诊科拥有急诊抢救室、复苏室、EICU及留观病房床位共29张,重症医学科开设床位13张。该科还拥有一支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急诊危重症救治医护团队,共有医生12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熟练进行动静脉穿刺置管术、有创压力测定、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电除颤电复律、床边气管镜检查治疗术及床边肾替代治疗等诊治操作,可以对急诊危重病人进行24小时不间断全方位一体化急救监护治疗及护理,能有效缓解我市急危重病人抢救压力。另一方面,依托院前急救,可将急救时间前移,同时有效实现院前院内对接,第一时间了解病人病情并给予治疗,真正实现急危重病人的院前急诊重症一体化治疗,增加抢救成功率。
此外,市中医院还对内科进行了细分,设立了肿瘤、心血管、呼吸、神经、消化等多个内科,并新设肾脏内分泌科,配备先进设备,助推诊疗水平不断提升。
急诊重症中心
立足中医特色,优势学科做精做强
顾名思义,市中医院以中医为“第一”特色。若要问该院的特色学科,那无疑有肿瘤内科。在“谈癌色变”的当下,由我市肿瘤学科带头人吕章春带领的市中医院肿瘤内科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同行的尊重和 会的认可,该院中医肿瘤学科还被确立为“十三五”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市中医院肿瘤内科经多年发展,不断趋于成熟。在不久前省科技厅公布的《2020年度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中,该院肿瘤内科《温阳消胀方肛滴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脾肾阳虚型恶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消疲固本汤联合胸腺肽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癌症相关性疲劳的临床研究》两大科研项目成功立项,科研水平又迈向新台阶。
“随着大家康复意识的增强,康复治疗也越来越受市民欢迎。”市中医院康复训练中心吕荪荪介绍,该院康复科早在今年10月31日便搬入“新家”,刚搬入时,康复病人有20余人,到11月初,增至50人,再到目前,已有70人入住,第一轮开放的床位早已不够,又启用了第二轮床位。患者在肯定市中医院康复技能的同时,对新院址条件优、空气好的就医环境十分赞赏。目前,市中医院康复训练中心主要开展神经内外科康复如脑中风、脑外伤,骨科康复如骨折、关节置换、运动损伤等,以及其他功能障碍康复如肢体肌肉痉挛、语言障碍、吞咽障碍等。
市中医院康复科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农村医疗机构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建设单位”,其中康复科作为中西医结合特色专科,是市级重点学科,专业执业医师队伍力量强,致力于开展以脑血管病和神经系统两大类常见疾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以及开展中风康复、骨科康复及产科康复功能训练。目前,该科正在积极探索“骨科康复一体化”治疗,开展骨科术前、术后早期康复,建立骨科医师、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联合治疗的新模式,打破常规骨科做完手术后再将病人转入康复科的传统模式,打通功能保障“最后一公里”。
血透中心也是市中医院今后着力打造的一大特色。该中心是我市较早开展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连续肾脏替代治疗的单位,能满足各类肾脏疾病和高危疾病患者的治疗需要。原先,市中医院血透中心设在中西医结合肾病科。搬迁新院后,该院单独设立了血透中心, 设备、床位大幅增加,目前拥有50台血液透析机,共可容纳60台机器,是目前我市规模较大的透析基地。该中心在全市率先开展高通量透析治疗,并利用钝针穿刺减少患者痛苦,提高透析效果。该中心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别具特色,同时在慢性肾衰的管理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得到广大肾病患者的肯定。当前透析量每月达1600人次。
市中医院硬件提升,也为该院传统中医特色诊疗科室——名中医馆提供了更宽敞的平台。朱巧霞、童刘章、王亦专、程恋乡、潘莲香等5位名老中医均拥有渊源深厚的学术根基,具有高级职称(其中浙江省基层名中医1名,金华市名中医1名,永康市名中医2名),且德艺双馨,各有所长:朱巧霞衷中参西,扶正清肝;童刘章自拟“银翘汤”治小儿外感发热;王亦专自拟“健脾防暑汤”享誉永康;程恋乡补肾为主,兼顾肝脾,以内养外,美容养颜;潘莲香温肾暖宫、调补冲任、内服外用。
市中医院皮肤美容科是我市重点学科。2012年,市疾控中心皮肤病诊疗工作合并入市中医院皮肤科后,老百姓几十年来深深印在脑海中的“看皮肤病,到防疫站”改为“看皮肤病,到中医院”。目前,该科有中高级职称医师6名,硕士研究生2名,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处于全市领先水平。该科开展皮肤病等中西医结合特色治疗的同时,还开展眼、耳、鼻、唇等整形,毛发移植,注射微整形、激光美容等。且还长期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及省中医院合作(成立“曹毅名中医团队工作室”),每周邀请省城中、西医专家来院坐诊,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知名专家的服务,可随心选择中西医治疗,轻松摆脱疑难皮肤病的困扰。
市中医院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朝专科化、品牌化道路发展,形成了鲜明的专科优势,还有作为我市重点专科中西医结合胃肠外科,作为我市中医诊疗中心的中医内科,在我市及周边县市享有较高声誉的针灸推拿科、骨伤科等。
门诊大厅
建设全民健康服务体系,致力打造百姓信得过的医院
市中医院人在新院整体搬迁中,将送走2019年,带着激情和梦想迎来全新的2020年。
36载风雨沧桑从容走过,36载义无反顾勇担重托,市中医院人始终坚守“厚德精术、仁心惠民”的医训,秉承着“勤精笃学、承古汇今、服务至上、关爱健康”的办院宗旨,贯彻着“以人为本,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2020年,该院上下将继续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及深化医改方针为指导,以学科及医共体建设、三级乙等中医院创建等为切入点,培育优势学科,提升服务能力,建设高水平紧密型医共体,努力推动医院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学科建设水平整体提升,打造老百姓信得过的医院。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以新院搬迁为契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才强院为支撑,以制度建设为保障,走中西医结合及中西医并重之路,积极打造品牌特色,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等一系列利好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出台,市中医院快速发展的集结 已经吹响,让我们携起手来,不忘初心,逐梦前行,用激情和汗水继续谱写医院更加美好的篇章,用执着和拼搏让市中医院奔向更加光明的未来!”这正是全体中医院人的共同心声。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