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重构
重构就是在不改变软件的可观察行为的前提下,对代码进行修改,改进程序的内部结构。
有两层含义:
- 不改变软件的可观察行为,对代码内部结构进行调整,不做大的变动,不做架构上调整,提高代码的可理解性,简单化,降低代码的修改维护成本。
- 不改变软件的可观察行为,通过一些重构手法,如设计模式、设计原则,调整软件的架构、模块等内部结构,优化代码,提高整体代码的质量。
二、为什么要重构
技术不断发展,程序会慢慢老化,老程序会存在以下问题:
- 大量重复代码让人很难理解,新增特性需要涉及阅读理解其他一大堆的无用代码。
- 程序接口文档缺失,模块内外耦合严重。
- 模块内的功能实现堆砌式,随便使用全局变量、控制变量,不断增加控制分支,导致维护难度不断增加,程序异常也不断增加
- 运行时逐渐出现内存、CPU、存储空间等资源不足,使用过高等问题出现,急切优化程序
- 功能类似,代码重复,工作量增加,效率很低,不利于软件发展。等等
当一个软件产品出现了以上问题的,就需要重构该软件产品了。
三、重构的好处
- 重构可以改进程序内部结构,跟着技术不断发展,防止逐渐腐败
- 重构可以使软件产品的架构更清晰,简化代码裸机,去除重复代码,使人更容易理解,更容易维护,更容易持续演进
- 重构可以使软件产品更容易拓展,提高开发效率。符合program smart标准:
- performance高效
- protable可移植
- security安全
- maintainable可维护
- reliability可靠
- readable可读
- testable可测试
四、重构的分类
重构有多个层次,每一层的重构意义不同:
- 第一层:功能正确,外在功能表现与需求一致
- 第二层:无漏洞风险,满足基本安全规范要求
- 第三层:代码整洁,满足基本的编码规范要求,代码简洁易懂易维护
- 第四层:架构优雅,高内聚低耦合,易拓展、可移植,使用算法精巧
- 第五层:软件产品在不断的演进,不断更新。
具体的重构类别:
- 架构级重构:属于大规模的重构活动,要求比较高,是一项大功能,需要架构师、专家参与并落实
- 模块级重构:开发人员可以评估落实方案,要求一般。
- 函数级重构:最多的重构活动,在日常的开发过程即可完成。
五、重构的时机
重构应该是随时进行,不要为了重构而重构,重构是为了将我们的程序优化得更好,更更好的为我们省事,高效。所以我们需要把握好重构时机,及时重构。
- 重复的事情,果断重构。如果做一件事情,重复超过三次,那么第三次就得选择重构去做。
- 在新增特性代码的时候,发现有更好的实现,方便未来拓展,使开发更快速、更舒畅,可以考虑重构。
- 修改bug的时候,发现原来的旧代码不够清晰,并且很难发现错误,可以考虑重构
- 在我们组织代码检视活动的时候,根据经验,存在问题,有改善设计的空间,可以考虑重构。
- 如果代码太混乱,设计完全错误,不考虑重构,直接重写,重新设计。
- 如果没有任何重构思路的时候,不要考虑重构。
- 如果时间很紧,重构的工作量又很大,会影响整个工作,建议推迟重构。
六、重构的原则
重构的前提是:先识别软件代码的坏味道,制定好重构方案后,才能进行重构。
重构时最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将新增代码与重构分开,重构前与重构后需要有测试用例保障,确保继承性功能不被破坏。
- 新增新功能或者修改bug时,不要将重构代码放在一起带进去,新增新功能只管添加新功能代码即可。
- 重构时,也不能带有新功能,只管改进原来的程序结构即可
- 一次只做一件事,一次重构只针对一种类型功能进行重构
下一篇:如何识别软件代码中的坏味道。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