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GIS水文分析实战教程(8)水库库容计算
本章导读:前面花了整整七个章节来详细介绍常见的水文专业名词以及ArcGIS水文分析工具的原理,虽然也有一些操作部分,但距离实战还是有一定距离,充其量只能算是教科书式的教程。本章开始会结合具体的使用场景去使用ArcGIS水文分析工具,力求从理论转向实践。所以,本章先从一个最实际的例子–水库库容计算,去了解GIS如何与水利水文进行结合。BY 李远祥
水库库容计算的知识准备
如果没有ArcGIS的水文分析的基础,那么可以回到前面七个章节仔细阅读,先不要急着跟着做。如果不了解原理,换了一个数据,换了一个地点,可能就无法计算出结果。
-
必须了解相关的水文专业名词,如河流、出水口、流域、分水岭、河流链接等。水文专业人员基本上没问题,但如果其他非水利从业者,估计需要花点时间进行词汇的对接。
-
必须了解一些特定的GIS名词。如DEM数据、栅格数据、矢量数据。GIS常用的数据格式。
-
了解ArcGIS 水文分析工具的原理、流程及每个工具的细节参数对水文分析的影响。
-
ArcGIS 桌面软件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除了掌握水文分析的几个工具之外,必须配合其他工具一起使用,例如栅格转面、重分类、条件函数、要素折点转点等一些周边的工具。
-
最好能够掌握modelbuilder建模方法,对于复杂的流程可以制作分析模型来操作。
水库库容计算的基本流程
这里使用的是利用DEM的方式进行精确计算。在水利行业中,计算库容自然有自己的一套公式和方法。也不是说这种方法不准确和不科学,主要是能够有比较直观的、快捷的方式,而且是可调节参数的方式,不妨可以通过新的方法去替换掉原有的方法。
笔者认为技术是不断革新的,如果基于传统的计算方式,计算水库的库容只是得出一串数字,那在水利的综合应用上没什么大的意义,充其量也就是水利工程上得知具体的数值而后确定其方案的合理性。但跟GIS结合在一起就完全不一样了。GIS具有非常高的运算能力,有非常良好的地图可视化功能,可以通过调节不同的参数计算出不同水位淹没的区域,从而计算出库容。淹没的空间范围可以看作水库移民的依据,与土地利用图层叠加分析,还可以计算出哪些地方被淹没后需要作出多少的补偿。如果库容不足,是否需要开挖,挖方量是多少,结合工程施用需要多少泥头车进行拉运泥土。移民、征地、青苗补偿、开挖、运泥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跟钱(财政)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如果将水库库容计算只看作一次性的数值计算,那就相当浪费了。
水库库容的计算方法:
通过水库的坝口(也就是说要筑坝的地方,可以用点来表示)作为出水口,计算出该区域的集水区;
利用集水区裁剪出DEM数据;
设定该区域一个最高的蓄水高程(指的是水库蓄水最高时水平面的海拔高度)与集水区的DEM数据进行裁剪;
裁剪后的结果可以利用ArcGIS的表面体积工具计算出其实际库容。
分析流程
第一步:地形预处理,生成无凹陷点的DEM数据。DEM预处理可以查看原来的章节《ArcGIS水文分析实战教程(4)地形预处理》,这里不再做详细的介绍。
第二步:利用坝口作为出水口,捕捉到最近的倾泻点,并计算出该倾泻点的流域。其实就是一个流域提取的过程。
将一些必要的信息加入到地图中,例如坝口位置,图中黄色十字位置。坝口位置一般为选定的水坝位置。如下图
利用【分水岭】工具计算出坝口的集水区。这里要求输入的倾斜点就是捕捉到的倾斜点。如下图所示
属于GIS的外延部分
水库库容的计算是给水利工程使用的。对于这个工程对周边的影响,其计算就是GIS最拿手的地方。
例如通过计算出蓄矢量面,与居民点进行叠加,可以找出需要移民的居民地。如下图高亮选中的居民点属于必须移民的居民点

而落在黄色区域外红色区域内的居民点属于存在淹没风险的区域。而这两个区域划定之后,基本上可以确定哪些农田是被淹没的,哪些农田是没有淹没,还可以正常耕作,这样就为移民补偿作精准的依据。
总结
利用GIS做水库库容计算,既需要充分利用水文分析的一些知识,也需要数量掌握GIS有效的工具,这样才能做到科学和准确。同时GIS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手段,比实际数学公式计算出来的数值结果更加直观,更具说服力,能够在其他环节中为水库的选择作出科学的断定。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