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生存周期模型总结

 

    软件生存周期模型是从软件项目需求定义直至软件经使用后废弃为止,跨越整个生存周期的系统开发、运作和维护所实施的全部过程、活动和任务的结构框架。

  a) 瀑布模型:瀑布模型也称线性顺序模型。瀑布模型规定了各项软件工程活动,包括:制定开发计划,进行需求分析和说明,软件设计,程序编码,测试及运行维护。并且规定了它们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如图1所示。

                              

  

沿螺线自内向外每旋转一圈便开发出更为完善的一个新的软件版本。

螺旋模型是软件开发的高级策略,不仅适合结构化方法且更适合面向对象方法。它的实施、管理和技术水平产生深远的影响,是最有前途的过程模型之一。

  d) 喷泉模型:喷泉模型对软件复用和生存周期中多项开发活动的集成提供了支持,主要支持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喷泉一词本身体现了迭代和无间隙特性。系统某个部分常常重复工作多次,相关功能在每次迭代中随之加入演进的系统。所谓无间隙是指在开发活动,即分析、设计和编码之间不存在明显的边界,如图3所示。

  软件生存周期模型总结

  

 

 

 

 

 

关于模型的总结:

      其实从全部模型来看,任何一个模型无外乎就是那几个步骤,和瀑布模型一样。所以不妨把其他的模型看成是根据瀑布模型转化来的。在瀑布模型的使用中,为了开发时的敏捷性,灵活性,不断地改进于是就有了其他的模型。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算法技能树首页概览34589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6年7月15日
下一篇 2016年7月1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