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 年,“开源”这一术语诞生于开放软件倡议书(the Open Software Initiative)。最初,开源只是一个边缘化的活动,后来却登上了软件开发的舞台中心。开源的崛起源于技术创新和商业革新的良性循环,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在过去十年里,开源的复兴已势不可挡。
本期 CSDN 重磅打造开源直播栏目《开源圆桌派》以“认识开源,读什么书strong>”为主题,邀请到了开源之道主创适兕、开源 2021 理事长庄表伟两位嘉宾,以及两位特邀互动专家: Milvus 开源项目的首席布道师顾钧,以及 CSDN 资深博主“大妈”(CSDN ID),在栏目策划者何苗的主持之下,给我们的初学者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认识开源世界的建议。那么这些开源世界的引路人,究竟给我们带来了哪些金玉良言呢p>
开源阅读入门之道
何苗:各位老师读过的第一本开源类书籍是什么收获了哪些呢strong>
适兕:早在 2007 年,我读的第一本开源书籍英文名叫《The Success of Open Source》,中文名为《开源的成功之路》,这是一本绝版书。我当时觉得这本开源类的书,为什么总讲一些财产分配、政治等与开源不相关的内容,于是我便草草看完后把它丢在了一旁,还在豆瓣上给出了仅两颗星的评价。
然而,当我在 10 年后再拿起这本书细读时,才发现这本书实在是太经典了,只是 10 年前的我并不能理解其中深意。10 年后,我光是读完了中文版还不够,还想办法去找来了英文原版,最后还把它的参考文献等资料搜刮了一遍拿来补充阅读,因此我一共阅读了三遍。
或许这跟我们的个人经历有关,2007 年那时候我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只顾着追求各种酷炫的技术。然而 10 年期间经历很多事情,人的阅历增加了,回顾这本书时发现这本书有很多可取之处。
因此,认识开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我们见识的增长,在每个阶段,对于开源的理解都不一样。
庄表伟:我读过的开源书籍印象深刻的有《黑客与画家》、《大教堂与集市》等,都是非常著名的开源书籍。
但追溯到最早的时候,大概是在 2008 年,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梦断代码》,英文名为《Dream in Code》。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开源项目的失败经历,主角们是当时在 区里鼎鼎有名的一群大牛,他们想做一个开源项目最后却失败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开源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经验教训。因此我还专门在豆瓣上写了一篇书评,名为《外国大牛也不过如此》。
何苗:读书是开启智慧的重要方式之一,而我们在之前了解到适兕老师曾说庄表伟老师不同意开源需要启蒙,这个问题不知道两位老师能不能来给我们解读一下p>
适兕:“开源”是一个舶来品,当你挖掘开源的核心本质时,你会发现跟我们东方文化是有差异的,因为它不是土生土长的东西,那么就可能需要通过写书、写文章,或者是做演讲的方式,让这些受过教育的这些大学生,或者是已经工作的人接触这样的文化。
因此我认为开源是需要启蒙的。在我们这片土地上,如果你想拥抱开源,认为它是一种很好的文化、很好的生产力方式以及协作方式的话,就需要去接受启蒙教育,深入地了解这样一个舶来品。
庄表伟:德国哲学家马克斯 · 韦伯有部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他提出一种 会学的方法论非常的重要,名为“解释性理解”。首先,什么叫解释就是讲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它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并且是可以被验证的。而“理解”很多时候是私人的,且具有个性的。因此,当韦伯去推出他的一套学术的观点时,他非常理性地构建了一个学术性的“解释”,但是他又很谦虚的说这是一种私人的“理解”,这是我对于“解释性理解”的看法。
那么回到开源,如果我们对开源构建了一种“解释”,并把这个“解释”进行普及,告诉大家这就是开源的来龙去脉,你们就应该这么来理解开源,这样的行为事实上就是“启蒙”教育,那么我为什么不认可这种“启蒙”p>
其实我更希望的场景是,尽管我对开源构建了某种“解释”,但大家还是可以仅看成是我个人的“理解”,也就是刚刚提到的“解释性理解”。当我把我的理解传递出来之后,你可以按照我的思路去理解开源,当然你也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大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甚至是不同的接受程度去理解开源的某个部分,因为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开放的,这就是为什么我对于“启蒙”这个词有所疑虑的原因。
顾钧:我觉得开源对于很多人来讲,是相对来说比较新的概念,所以它的基本规则、实践案例以及发展历史,其实大家是需要去了解的。
在我看来,初入一个新的领域,你要先学习它的规则,让自己和大家在同一个语境下去谈话。为了实现这个目的,那么一定需要借助书籍或者其他工具去帮助大家了解这些东西。从这个角度来说,你可以说它是一个启蒙的过程。当然或许因为每个人对“启蒙”这个词理解不太一样,但我觉得是需要有人带领大家进入到新的领域的。
何苗:最近有哪本开源书会让你放下手机来全情投入的去读位老师与大家分享一下。
顾钧:开源书籍我会推荐《罗伯特议事规则》,这是一个很多开源 区和开源基金会当中,大家进行协作讨论最后达成决议的一个比较常用的规则。
尽管我们很多人接触开源不久,但事实上,开源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是有一套既定规则的,所以你学习并尊重这个规则,才能够参与到更好的参与到开源中去。毕竟开源的核心其实是一种协作方式,而协作的基础就是大家都尊重并使用这个规则,所以学会这个规则是最基本的。
庄表伟:我推荐建盛写的《开源之迷》。大家需要注意的是,标题中的“迷”不是“谜语”的“谜”,它是迷人的迷。建盛想表达的,不是说开源有未解之谜,而是带领读者去了解开源为什么这么迷人。
首先,这本书一开头就告诉大家,开源是一个非常庞大和复杂的世界。紧接着,建盛作为书中的“导游”,带领大家探索开源世界中的各大名胜古迹以及伟人先贤,大家就可以随着建盛的指引慢慢深入。总之,这本书非常适合那些对开源了解不深的初学者,这也是我非常推荐这本书的一个原因。
何苗:有些居心叵测的人拿开源做幌子,呼吁大家奉献,如何运用读书帮助人们识别这种伎俩p>
大妈:我认为,初学者可以先带着目的地去阅读一本开源书籍,当他读到这本书的最后,还会发现其他参考书目,因此可以通过这样的线索阅读更多相关书籍。慢慢地,当你读书的范围越来越广,对开源的了解越来越深之后,你会发觉自己不得不按照书中描述的方式去实践,或是加入到开源 区中才能理解真正地理解书中的深意。如果书中的概念不跟经验相匹配,那么依旧是纸上谈兵。而读书则是一盏引领进入这个世界的初学者的指路明灯。
适兕:随着我们 会节奏的加速,每个人的思考时间越来越少了,就像我经常用的一个词:“裹挟”,也就是说大家都是被时代的洪流推着走。年轻人进入这种加速的 会之后,基本上不会思考了,因为工作已经让他忙不过来,更不用说深入思考开源相关的问题了。
而我们今天建议的书籍或许就能让年轻人明白在他996的工作之外,若还有余力想要参与开源时应该怎么做,让他明白,当自己做成了一个开源项目时,最后成果的财产权归谁个项目被商业化之后,需要去重新发布License的时候,要不要经过本人等一系列问题。其实我觉得当遇到这些问题时,最靠谱的方式就是去看一看我们刚刚列出的书单,因为我们踩过坑,也经历过各种 会捶打,在这当中成长起来的,甚至可以说这些书单就是一系列“避坑指南”。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