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览
完好的程序都满足以下特征
-
自动运行
我们的程序和指令都是一条条顺序执行,不需要通过键盘或者 络给这个程序任何输入 -
正常运行
没有遇到计算溢出之类的程序错误。
不过,现实的软件世界可没有这么简单
- 程序不仅是简单的执行指令,更多的还需要和外部的输入输出打交道
- 程序在执行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异常情况,比如除以0、 溢出,甚至我们自己也可以让程序抛出异常。
遇到这些情况,计算机是怎么运转的呢,也就是说,计算机究竟是如何处理异常的
2 异常:硬件、系统和应用的组合拳
2.1 软件 还是 硬件 异常h2>
一提到异常 (Exception),可能你的第一反应就是Java中的Exception。 不过我们今天讲的,并不是这些软件开发过程中遇到的“软件异常”
而是和硬件、系统相关 的“硬件异常”。
当然,“软件异常”和“硬件异常”并不是业界使用的专有名词,只是我为了方便给你说明,和Java中软件抛出的Exception进行的人为区分,你明白这个意思就好。
尽管,这里我把这些硬件和系统相关的异常,叫作“硬件异常”。但是,实际上,这些异常,既有来自硬件的,也有来自软件层面的。
比如,我们在
- 硬件层面
当加法器进行两个数相加的时候,会遇到算术溢出
或者,你在玩游戏的时候,按下键盘发送了一个信 给到CPU,CPU要去执行一个现有流程之外的指令,这也是 一个“异常”
同样,来自
- 软件层面
比如我们的程序进行系统调用,发起一个读文件的请求。这样应用程序向系统调用发起请求的情况,一样是通过“异常”来实现的。
2.2 异常的一生
Web或者App开发
通常都是前后端分离的
- 前端应用,会向后端发起HTTP请求
- 当后端遇到了异常,通常会给到前端一个对应的错误代码
- 前端的应用根据这个错误代码,
- 在应用层面去进行错误处理
- 异常情况往往发生在程序正常执行的预期之外,比如中断、故障发生的时候。所以,除了本来程序压栈要做的事情之外,还需要把CPU内当前运行程序用到的所有寄存器, 都放到栈里面。最典型的就是条件码寄存器里面的内容
- 像陷阱这样的异常,涉及程序指令在用户态和内核态之间的切换。对应压栈的时候,对应的数据是压到内核栈里,而不是程序栈里。
- 像故障这样的异常,在异常处理程序执行完成之后。从栈里返回出来,继续执行的不是顺序的下一条指令,而是故障发生的当前指令。因为当前指令因为故障没有正常执行成功,必须重新去执行一次。
- 外中断
又称为中断或异步中断,是指来自处理器以外的中断信 ,包括时钟中断、键盘中断、外部设备中断等。外中断又分为可屏蔽中断和不可屏蔽中断,各个中断具有不同的优先级,表示事件的紧急程度,在处理高一级中断时,往往会部分或全部屏蔽低等级中断。 - 内中断
又称为异常或同步中断(产生时必须考虑与处理器时钟同步),是指 来自处理器内部的中断信 ,通常是由于程序执行过程中,发现与当前指令关联的、不正常的或错误的事件。内中断可以细分为:- 访管中断,由执行系统调用而引起的
- 硬件故障中断,如电源失效、总线超时等
- 程序性中断,如非法操作、地址越界、除数为0和浮点溢出等。
中断异常的信 来自系统外部,而不是在程序自己执行的过程中,所以我们称之为“异步”类型的异常。
而陷阱、故障以及中止类型的异常,是在程序执行的过程中发生的,所 以我们称之为“同步“类型的异常。
在处理异常的过程当中,无论是异步的中断,还是同步的陷阱和故障,我们都是采用同一套处理流程,也就是上面所说的,“保存现场、异常代码查询、异常处理程序调用“。
而中止类型的异常,其实是在故障类型异常的一种特殊情况。当故障发生,但是我们发现没有异常处理程序能够处理这种异常的情况下,程序就不得不进入中止状态,也就是最终会退出当前的程序执行。4 异常的处理:上下文切换
在实际的异常处理程序执行之前,CPU需要去做一次“保存现场”的操作。这个保存现场的操作, 和函数调用的过程非常相似。
切换到异常处理程序,就好像是去调用一个异常处理函数。指令的控制权被切换到了另外一个”函数”,所以我们自然要把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去压栈。
这样才能在异常处理程序执行完后,重新回到当前的指令继续往下执行。不过,切换到异常处理程序,比起函数调用,还是要更复杂一些。原因有下面几点
所以,对于异常这样的处理流程,不像是顺序执行的指令间的函数调用关系。而是更像两个不同的独立进程之间在CPU层面的切换,所以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上下文切换(Context Switch)。
5 总结
计算机里的“异常”处理流程。这里的异常可以分成中断、陷阱、故障、中止 这样四种情况。这四种异常,分别对应着I/O设备的输入、程序主动触发的状态切换、异常情况下的程序出错以及出错之后无可挽回的退出程序。
当CPU遭遇了异常的时候,计算机就需要有相应的应对措施。CPU会通过“查表法”来解决这个问 题。在硬件层面和操作系统层面,各自定义了所有CPU可能会遇到的异常代码,并且通过这个异 常代码,在异常表里面查询相应的异常处理程序。在捕捉异常的时候,我们的硬件CPU在进行相 应的操作,而在处理异常层面,则是由作为软件的异常处理程序进行相应的操作。
而在实际处理异常之前,计算机需要先去做一个“保留现场”的操作。有了这个操作,我们才能在异常处理完成之后,重新回到之前执行的指令序列里面来。这个保留现场的操作,和我们之前讲 解指令的函数调用很像。但是,因为“异常”和函数调用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它的发生时间。函数调用的压栈操作我们在写程序的时候完全能够知道,而“异常”发生的时间却很不确定。 所以,“异常”发生的时候,我们称之为发生了一次“上下文切换”(Context Switch)。这个时 候,除了普通需要压栈的数据外,计算机还需要把所有寄存器信息都存储到栈里面去。推荐阅读
关于异常和中断,《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的第8章“异常控制流”部分,有非常深入和充分的讲解,推荐你认真阅读一下。
再续中断分类
软中断和硬中断
硬中断
软中断
是一条CPU指令,用以自陷一个中断。由于 软中断指令通常要运行一个切换CPU至内核态(Kernel Mode/Ring 0)的子例程,它常被用作实现系统调用(System call)。
处理器通常含有一个内部中断屏蔽位,并允许通过软件来设定。一旦被设定,所有外部中断都将被系统忽略。这个屏蔽位的访问速度显然快于中断控制器上的中断屏蔽寄存器,因此可提供更快速地中断屏蔽控制。
中断风暴(interrupt storm)
中断尽管可以提高计算机处理性能,但 过于密集的中断请求/响应反而会影响系统性能。这类情形被称作
参考
https://www.cnblogs.com/luoahong/p/11425628.html#top
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第三版)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