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我的三个月远程办公实践,有自由,也有代价

我是4月12日正式官宣加入API7的,作为除创始人之外的第一个合伙人,还是感到非常庆幸的。因为温铭(CEO)和王院生(CTO)都在珠海,而我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所以在温铭问我有没有意向加入他们的时候,我说:“咱之间隔着两千来公里呢,咋加入啊br>

温铭朝我摆了摆手,并满怀自信的对我说:“我们支持远程工作!我们现在大部分小伙伴都是远程,一般通过 Slack,通过 GitHub,通过谷歌文档,通过邮件把大家内容串起来。”

我听完后有些惊讶,单从这一点我就非常佩服几个创始人的勇气和胆识,也非常感谢他们对员工的信任。

因为在我的认知里,相互信任是允许远程工作的基础,而缺乏信任是很多公司不接受远程工作的核心原因。

不过也不奇怪,这种情况在国内特别严重,但远程办公在国外却不是一件稀罕事。

▌第二,人才不应该有地域限制

对于一个初创公司来说,即使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我们也不希望一些朋友因为地域的限制而无法加入我们。

以我为例,如果当初他们强制我去深圳或者珠海,那这次合作也就不可能开始了。

另外,对一家以Global为目标的公司来说,即使迈出的第一步是国内市场,但只要你基于开源的开发模式,所以一开始就注入了远程工作的基因。

这很好理解,在史前我们就已经集体捕猎了,以后又有了氏族、聚落,人类习惯于群体化的生活方式,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无论是进食、睡觉、迁移等行为都以集体为单位,彼此间相互关照,相互协助。

想象一下,你和你的团队每天朝夕相处,虽然大家平时矛盾重重,争吵不断,但在休闲时光却能和小伙伴们打一盘王者荣耀,或者在夏季团建中喝上两杯啤酒,吐吐槽,撒撒泼,这样的场景还是十分让人怀念的。

在我看来,线下集中办公的好处就是大家可以随时沟通,可以互相见证大家的努力时刻,不论是在公司内还是在外聚餐,时刻都能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大家每天在一起碰撞,你说创意也好,你说灵感也罢,脸对着脸往往要比一个人对着冷冰冰的屏幕要真实,容易唤起激情和共鸣,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走到技术大佬身边 “结对编程”。

这样几次下来,企业成员的凝聚力会提升很多,整个团队甚至公司氛围也会很活跃。

以我为例,在过去的三个月里,我除了出差之外基本一直在家工作。

虽然我很享受这份久违的寂静,也很感激能和我的神奇团队一起工作,但我还是被一个名叫 “孤独” 的恶魔折磨的死去活来,而且它还时刻影响着我的工作效率,影响着我与队友的联系,影响着我的心理健康。

写到这里,也发泄地差不多了。

还好我这个人比较务实的,虽然嘴不饶人,但身体还是趋于改进的,所以下面我就来说说 —— 在远程办公模式下,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改善 “凝聚力” 与 “孤独感” 的strong>

▌远程办公,你需要一些“仪式感”

每周的某一天(时间不限),每人在工作群中一起发一些自己家对面的风景(或者同时联 唱同一首歌)。

目的 = 换句话说就是,重要的不是 “在做什么”,而是“我们一起在做什么”。

▌线上的早会制度

这两项制度是远程工作提高效率的基本保障。

例如,早上10点在腾讯会议上开视频会议,每个人打开摄像头,并沟通一下今天要做的事情是什么,每个人的任务是什么,并在3分钟内陈述完毕,列出“1、2、3”。

目的 = 彼此都知道,谁在我左边,谁又在我右边,我们 “一起开工了”。

▌组建王者荣耀战队,每周玩几把

王者荣耀分工明确的团队配合在一起才是最厉害的,只有每个人都明确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这样的团队才是最有执行力,最有凝聚力的。

在前公司工作期间,我几乎每周都会和小伙伴们一起五黑,来到新公司,也不例外。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感觉,一件事情,如果不是当面说,通过文字你很难跟对方说清楚。

有道理,但这是为什么呢p>

道理很简单,因为人和人沟通的信息输入源并非只是语言这一种介质。人在尝试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的时候,会通过多种方式传递内心所想,包括但不限于语言、肢体动作、表情、语气等等。这些传达方式既是有效表达你的内心思想的介质,同时也是你有效地接收对方所思所想的方式。

人与人的沟通,在输出上我们会通过不同的介质进行输出,同时又会根据对方的不同的反应来揣测对方的接受程度,而远程办公工具的一个弊端就在于,它或多或少地遏制了我们的交流沟通方式,切断了我们的沟通介质,直接导致我们对沟通对象的接受程度或表达思想的理解程度降低。

这很容易造成一种现象 —— 我们永远在思考以及确认对方的反应,却一直得不到反馈。

好了,客观原因说完了,再来说下主观原因。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的兴趣爱好十分单调,除了工作之外的大部分时间基本都泡在健身房。为了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我聘请了一位专业的健身教练帮我制定饮食和训练的计划, 并监督自己严格执行。

有人说,你真是有俩骚钱没处花了,计划的执行还需要别人来监督p>

当然,因为人都是有惰性的,无论工作还是健身,想要克服这些惰性可没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写在最后

这些内容就是我三个月的远程办公实践,有自由,也有代价。

与之前相比,我能控制的时间和精力变多了,但在工作中的效率却下降了,孤独感也增多了,所以这更考验我自己的规划能力,也更考验自身的心态。

当然,环境在变,事情在变,人也在变,不可能像一个机器人似的简单重复。

我相信,我将继续行走在开源的大道上,所以带有远程办公的基因也会越来越融入我的生活,就像前几天我媳妇问我的那样。

“看你现在比以前忙碌多了,但心情却愉悦了很多,你说你是不是犯贱/p>

“嗯,我的确有点贱,但我很享受。”

“那么你打算以这样的节奏走多久/p>

“不知道,不管结果如何,我一定会全力以赴!”

媳妇笑了,看了看天花板,自言自语地说:“人生吧,就是不停地告别过去,再不停地遭遇当下。”

“你吧,就是这么个性格,没救!”

我看了她一眼,问她:“啥性格/p>

“贱骨头呗!”

我俩对视了一会,彼此都笑了。

———————–

为了方便进行探讨和交流,我为大家建立了一个读者群,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复盘:我的三个月远程办公实践,有自由,也有代价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Java技能树首页概览93818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6月26日
下一篇 2021年6月2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