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离职怎么成了互联 上的流量密码?

在各大 交平台上, “离职” 俨然成为了一种“流量密码”,让职场博主们纷纷找到了事业的高峰。

“放弃百万年薪,我离职了”

“在大厂工作三年,我裸辞了”

“提了离职,老板哭着挽留我”

……

打开小红书,搜索“离职”,检索结果高达 72 万+条。

这些图文的标题通常都包含着“大厂“、”年薪 XX 万”、“裸辞”、“果断离职”……每一个词都精准地踩在了大家注意力的中心,撩拨着打工人们焦虑而脆弱的神经。

以现在的大环境,找到工作干下去都谈何容易,怎么能说辞就辞了呢?带着这种好奇与不解,我点开了他们的“悲壮故事”……

晒离职,晒的是什么?

观察这些晒离职的动态,看多了也能总结出一些规律。根据离职时的“壮烈程度”,基本可以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类型一:感恩过去所有,未来仍是家人

在 上晒离职,尤其是大厂离职,就像明星官宣离婚,核心要义便是将一场遗憾营造出皆大欢喜的氛围。

与从学校毕业不同,在一家企业离职,往往没有过于美好的动机,毕竟某知名企业家说过,员工从企业离职,要么是受了委屈,要么是钱没给够。

但成年人的体面,就是分手之后还不说对方太多坏话:无论是因为不满意薪资,还是因为受不了加班,抑或是因为人事上的调整,这些委屈都会被晒离职的博主们一笔带过,成为一篇“满满的收获”。

但这些晒离职的博主们同样有自己的私心,为前司树立一个美好的光辉形象,反过来也是为自己的能力和眼光背书。虽然过不了几天,他们就会“官宣现任”,晒出另一种颜色的工牌,并表示寻寻觅觅许多年,原来新东家就是自己要为之奋斗一生的梦中情司。

而在这种动态的评论区下,往往是一片和谐的景象。

有业内人站出来现身说法,支持博主的英明选择;有外行人表示恭喜,顺便沾沾成功跳槽的好运;还有人也开始动摇,希望在评论区里找到同样在观望的伙伴……

而这种员工与前司教科书式的“分手仪式”,成为了海量离职帖里的中坚力量。

毕竟对于大多数职场人来说,离职只是职业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而此生离职也不可能只有一次,好聚好散,然后奔赴下一站,才是最具有借鉴意义的职业轨迹。

类型二:离开舒适陷阱,追寻恣意人生

对另一些晒离职的人来说,离职更像是一场破釜沉舟的单向旅行。

他们大多来自大厂、外企,甚至是体制内,自称年薪已过百万也并不在少数。

因此,他们主动放弃这些令人称羡的职位与待遇,让看客不免产生一种“暴殄天物”的感觉。而究竟为什么选择更加艰难陌生的道路,这些博主们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人人称羡的高薪职位,在这些人眼中,却变成了禁锢自己肉体与灵魂的沉重枷锁:全年无休连轴运转,生活与工作失衡;公司太大项目太多,变成可替螺丝钉;行业赛道不合心意,再干等于浪费生命;不满自己原地踏步,希望出去见见世面……

于是各位职场精英们,开始义无反顾地把“金饭碗”砸向地面。

裸辞、度假、转行、创业、做自媒体,成为了许多“晒离职博主”的标配SOP(流程)。在他们的描述中,失去了稳定收入的那一刻,就来到了“美丽新世界”。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种离职不具备任何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甚至只会让普罗大众望洋兴叹,并开始怀疑自己。

在羡慕之余,没法实现财富自由的打工人们只能撸起袖子,开始默默积攒那笔传说中的“FXXK U MONEY”。

类型三:最后支棱一回,职场终极爽文

还有一类帖子比较特殊,它们不祭奠过去,也不展望未来,而是给了职场人们提供了一种扬眉吐气的翻身幻想。

有的讲述自己手撕前任领导、大闹公司大群的快意恩仇;有的记录提离职后老板对自己的苦苦挽留,甚至“得不到就毁掉”的由爱生恨;还有的帖子,直接把职场频道做成了法制栏目,将自己与HR、老板对簿公堂的斗争过程和盘托出,为广大劳动人民提供了纲领性的技术指导……

这些“离职侠客”们,揭开了离职话题的最后一块遮羞布,既然没法好聚好散,那么就要用最爽快的方式画上句 。既然做好了一拍两散老死不相往来的准备,那就不可能在离职这件事上吃亏。

虽然这些“职场爽文”不少都有杜撰之嫌,但从大家的反应来看,这些经验与故事还是十分受欢迎的,更有甚者,已经开始摩拳擦掌学习起来,准备亲自实践一遍。既然等00后整顿职场还遥遥无期,不如主动出击,让离职成为职业生涯里最后的高光时刻。

晒离职,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晒offer,晒工位,晒加班,貌似都没有晒离职这般受人关注。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看人晒离职?

归根结底,这其实是大众心态的投射。

在这个稍许敏感的时间点,每个人都无法预测环境乃至自己的变化,按兵不动看似是唯一稳妥的选择。毕竟对大多数人来说,比起职场外的自由空气,工位一隅带来的安全感才是摸得着抓得住的救命稻草。于是在每个加班的深夜,每个发工资的下午,每个团建的周末,打工人们都需要遏制住内心的怒火与上翻的眼白,用最后一点理智告诉自己,“钱还没赚够,我不能辞职”。

对于饱受工作摧残的打工人来说,而这些晒离职的博文,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大家交换信息、发泄情绪与寄托幻想的载体。

但对于离职内容的爆火,也有人提出了担忧:这些内容的煽动性如此之强,以至于还没有找到确定出路的职场人们,很有可能一时冲动后贸然效仿,从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造成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

但无论如何,深思熟虑也好,说走就走也好,只要能够对未来的生活负责,离职、晒离职,都是每个职场人的自由。

配图|《伦敦生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7月18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1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