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考研笔记整理(三小时速成)(2)

跟着软工考研软姐,学习软工无死角!

第三章 需求分析

1结构化分析方法需要遵守的准则。

2必须理解并描述问题的信息域,根据这条准则应该建立数据模型。

3必须定义软件应完成的功能,根据这条准则应该建立功能模型。

4必须描述作为外部事件结果的软件行为,根据这条准则应该建立行为模型。

5必须对描述信息、功能和行为的模型进行分解,用层次的方式展示细节。

6需求分析的任务:

1.确定对系统的综合要求

2.分析系统的数据要求

3.导出系统的逻辑模型

4.修正系统开发计划

7系统的综合要求:

1.功能需求

2.性能需求

3.可靠性和可用性需求

4.出错处理需求

5.接口需求:

①用户接口需求

②硬件接口需求

③软件接口需求

④通信接口需求

6.约束:

①精度

②工具和语言约束

③设计约束

④应该使用的标准

⑤应该使用的硬件平台

7.逆向需求

8.将来可能提出的需求

8快速构建和修改原型,通常使用下属三种方法和工具:

1.第四代技术

2.可重用的软件构建

3.形式化规格说明和原型环境

9与用户沟通获取需求的方法:

1.访谈(情景分析)

2.面向数据流自顶向下求精

3.简单的用户规格说明技术

4.快速建立软件原型

10实体-联系图(数据模型)

1. 数据对象

2. 属性:属性定义了数据对象的性质

3. 联系:①一对一联系②一对多联系③多对多联系

数据模型中包含3中相互关联的信息:数据对象、数据对象的属性和数据对象彼此间相互连接的关系

————————————————

11数据规范化:

1.第一范式(原子性)

2.第二范式

3.第三范式

4.范式:定义消除数据冗余的程度

5.状态转换图通过描述系统的状态以及引起系统状态转换的事件,来表示系统的行为。

6.状态是任何可以被观察到的系统行为模型。

7.事件是在某个特定时刻发生的事情,它是对引起系统做动作或从一个状态转换到另一个状态的外界时间的抽象。

8.层次方框图用树形结构的一系列多层次的矩形框描绘数据的层次结构。

9.Warnier图也用树形结构描绘信息,但是这种图形工具比层次方框图提供了更丰富的描绘手段。

10.IPO图是输入、处理、输出图的简称。HIPO

12从那些方面验证软件需求的正确性:

1.一致性

2.完整性

3.现实性

4.有效性

13验证软件需求的方法

1.验证需求的一致性

2.验证需求的现实性

3.验证需求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14在需求分析阶段结果是交出的文档中被应该包括:详细的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和一组简明的算法描述。

15概念性数据模型是一种面向问题的数据模型,是按照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建立的模型。它描述了从用户角度看到的数据,它反映了用户的现实环境,而且与在软件系统中的实现方法无关。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7月5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