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所高校,获教育部点名表扬!

高校牵头建设了60%以上的学科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国超过40%的两院院士集中在高校、更多高校深度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等国际大科学计划……十年来,高校不断加强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大力培养创新人才,加速汇聚创新资源,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交流,高校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实现跃升。

7月19日,教育部举办 “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第八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科技创新改革发展的有关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南昌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众多高校取得举世瞩目的科技成果,在会上被点名表扬!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用3个“显著”和1个“不断”介绍了十年来高校科技创新改革发展成效: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持续强化基础研究主力军地位,不断产生重大原始创新成果

在化学领域,南开大学周其林团队发现了全新的手性螺环配体骨架结构,将手性分子的合成效率提高到新高度,解决了困扰不对称催化领域半个多世纪的难题,获得了2019年度唯一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十年来,高校获得了全部10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的6项、全部自然科学奖中67%的奖项,是名副其实的基础研究主力军。

充分发挥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聚力打造“国之重器”

在神舟飞天、北斗组 、羲和逐日、高速铁路、C919大飞机、港珠澳大桥等一系列大国工程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南大学、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数百所高校在突破“卡脖子”问题的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交通大学牵头自主研发了我国第一套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天鲲 ”,实现了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自主研发和产业化,完成了从“被封锁”到“出口管制”的历史性跨越。清华大学牵头设计的全球首座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首次并 发电,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少数几个掌握第四代核能技术的国家之一。北京大学研发了超高清视频编解码技术,助力我国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华中科技大学成功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中高档数控系统,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实现了产业化。湖南科技大学领先研发的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海牛Ⅱ ”,打破了我国可燃冰勘探技术装备对国外的依赖。南昌大学开创了世界LED照明第三条技术路线,解决了LED照明芯片的“卡脖子”问题。

十年来,高校获得了全部1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中的10项,全部技术发明奖中72%的奖项,并获得了两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成为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

学术平台不断优化

推动“放管服”改革,为科研人员减负松绑

持续推动赋予高校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权,简化财务 销流程,配备科研助理,明晰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的政策红线底线,为高校科研人员吃下定心丸;会同科技部等6部门出台《关于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关自主权的若干意见》,组织高校开展了扩大高校科研自主权的一系列试点,高校科技创新活力不断激发。

深化评价改革,引领科技创新价值追求

2013年,教育部就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2020年又出台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直属机关在评估评价、成果奖励等方面带头“破五唯”,督促“双一流”建设高校进行对照整改,以创新质量、能力、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在高校逐步树立。

弘扬科学家精神,打造新时代创新文化

十年来,教育部持续加强作风学风建设,实施“转学风、提质量”攻坚行动,强化科研人员自律意识,深入开展科研诚信专项教育整治活动和科学家进校园等科学道德宣讲,打造新时代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高校创新文化,高校广大科研人员积极性、创造性不断增强,涌现出了时代楷模黄大年、钟扬、李保国等先进典型,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王大中、刘永坦、钱七虎、王泽山等一批“大先生”。

十年来,高校科技工作始终与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砥砺前行,成果丰硕。

3D视觉工坊精品课程官 :3dcver.com

1.面向自动驾驶领域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

2.面向自动驾驶领域的3D点云目标检测全栈学习路线!(单模态+多模态/数据+代码)
3.彻底搞透视觉三维重建:原理剖析、代码讲解、及优化改进
4.国内首个面向工业级实战的点云处理课程
5.激光-视觉-IMU-GPS融合SLAM算法梳理和代码讲解
6.彻底搞懂视觉-惯性SLAM:基于VINS-Fusion正式开课啦
7.彻底搞懂基于LOAM框架的3D激光SLAM: 源码剖析到算法优化
8.彻底剖析室内、室外激光SLAM关键算法原理、代码和实战(cartographer+LOAM +LIO-SAM)

9.从零搭建一套结构光3D重建系统[理论+源码+实践]

10.单目深度估计方法:算法梳理与代码实现

11.自动驾驶中的深度学习模型部署实战

12.相机模型与标定(单目+双目+鱼眼)

13.重磅!四旋翼飞行器:算法与实战

14.ROS2从入门到精通:理论与实战

15.国内首个3D缺陷检测教程:理论、源码与实战

16.基于Open3D的点云处理入门与实战教程

重磅!3DCVer-学术论文写作投稿 交流群已成立

扫码添加小助手微信,可申请加入3D视觉工坊-学术论文写作与投稿 微信交流群,旨在交流顶会、顶刊、SCI、EI等写作与投稿事宜。

同时也可申请加入我们的细分方向交流群,目前主要有3D视觉CV&深度学习SLAM三维重建点云后处理自动驾驶、多传感器融合、CV入门、三维测量、VR/AR、3D人脸识别、医疗影像、缺陷检测、行人重识别、目标跟踪、视觉产品落地、视觉竞赛、车牌识别、硬件选型、学术交流、求职交流、ORB-SLAM系列源码交流、深度估计等微信群。

3D视觉从入门到精通知识星球:针对3D视觉领域的视频课程(三维重建系列、三维点云系列、结构光系列、手眼标定、相机标定、激光/视觉SLAM自动驾驶等)、知识点汇总、入门进阶学习路线、最新paper分享、疑问解答五个方面进行深耕,更有各类大厂的算法工程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与此同时,星球将联合知名企业发布3D视觉相关算法开发岗位以及项目对接信息,打造成集技术与就业为一体的铁杆粉丝聚集区,近4000星球成员为创造更好的AI世界共同进步,知识星球入口:

学习3D视觉核心技术,扫描查看介绍,3天内无条件退款

0eed4ef51f1fa58af280cae304226cde.jpeg

 圈里有高质量教程资料、答疑解惑、助你高效解决问题

觉得有用,麻烦给个赞和在看~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OpenCV技能树首页概览11369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6月18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1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