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重读20年前写的文字,今天依然值得再读。知识产权的启蒙之路,依然任重道远。无视合理使用,将版权绝对化,为保护而保护,依然是比比皆是的习惯性思维。无论业界、领导,甚至很多学者。知识产权制度的本源究竟是什么?有多少想过这一问题!将知识产权绝对化,是数字时代真正的“无知”。
历史总是在重演,20年前是软件保护,这一次是对影视作品的保护,都是简单地以消除所有合理使用的空间,以追求绝对的保护来理解知识产权,并制定相关制度。
20年前也是12月份,2001年12月28日,新华 全文公布了新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该条例自2002年元旦起施行。该条例第24条指出:未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复制或者部分复制著作权人的软件属侵权行为,可以并处每件100元或者货值金额5倍以下的罚款。这意味着商业软件的最终用户(不管是机构还是个人)未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在计算机系统中装入其软件即为非法。
当时新版《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最大的修改是两条:一是将原条例第22条“因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国家机关执行公务等非商业性目的的需要对软件进行少量的复制,可以不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在计算机系统中装入其软件”和“未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复制或者部分复制其软件”的行为明确列为了“侵权行为”,并对于后者规定了极其严厉的行政制裁措施。这个侵权行为的界定甚至没有区分私人用途和商业用途。
不平衡好保护与共享的关系,不界定合理使用与侵权的边界,不区分个人使用和商业使用,不但与现有的中国知识产权合理使用法律和制度直接冲突,不但将极大窒息影视作品在短视频时代的正常传播秩序,而且让每一个人成为上述禁止内容的违反者。
20年前,通过近20个专家学者的呼吁和努力,最高院通过司法解释严格界定了24条的适用范围,没有将最终用户的个人使用纳入违法范围,算是一次对新颁布法规的及时的、了不起的“纠偏”。
2021年4月29日,22名专家学者发出《短视频治理倡议书》,呼吁”坚持公正合理保护,保护激励创新。坚持既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又兼顾公共利益和激励创新。治理要划定划清权利边界,准确把握合理使用的适用范围,促进创新要素有序流动、高效配置。”
希望能够尽快出台真正专业、理性、科学的界定,明晰合理分享和侵权的边界,更不要随意消除合理使用的空间。
附录:《短视频治理倡议书》
随着数字技术和移动互联 的快速发展,中国的 络短视频也迅猛成长。短视频发展势头已超越长视频及 交软件而成为新的流量高地,并已成为中国用户首选应用,不断满足用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部分中国短视频平台和短视频内容也获得了国际用户的广泛应用和欣赏认可,积极拓展了中国科技实力,有效展现了中国文化魅力。同时,也有权利人反映短视频的侵权盗版问题,个别外国政府滥用国家安全概念歧视限制中国短视频平台,引发 会新闻热点。
为维护短视频各方的合法权益,增进广大消费者的福祉,营造规范有序、开放公平的发展环境,推动行业强劲健康可持续发展,就短视频治理,我们倡议如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 络为民。治理要以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以普通消费者获得更多更好更高性价比的 络视听服务为评定基准。
坚持公正合理保护,保护激励创新。坚持既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又兼顾公共利益和激励创新。治理要划定划清权利边界,准确把握合理使用的适用范围,促进创新要素有序流动、高效配置。
坚持创新发展,包容审慎监管。短视频是用户内容创作与分享的新模式和新业态,中国企业已具备了在全球竞争的相当优势。需要积极探索开展“沙盒监管”、触发式监管等包容审慎监管试点。
坚持公平竞争,反对权利滥用。强化平台反垄断、反知识产权滥用和反不正当竞争,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保护中小经营者、创业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自由、公平的竞争秩序。
坚持协商共治,提升治理效能。要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打造全链条、全主体的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注重发挥消费者组织和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等的积极作用。
坚持合理收费,推动信息共享。构建兼顾各方的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确立合理的收费标准,稳妥推动信息共享,促进著作权制度发展完善。
坚持开放普惠,推进国际合作。坚定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巩固全球行业竞争力。秉持开放包容、平衡普惠的原则,深度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向上向善。
倡议人 (以姓氏拼音为序)
陈际红:律师
陈绍玲: 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
方兴东:互联 实验室创始人
胡 钢:律师
胡 泳:北京大学教授
胡延平:互联 专家
姜奇平:中国 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
吕本富:中国科学院大学经管学院教授
李丹林:中国传媒大学法律系教授
刘文杰: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刘兴亮:中关村数字媒体产业联盟执行主席
田 丽: 学者
王春晖: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春燕: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吴 飞: 浙江大学教授
王四新: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项立刚:中关村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
谢永江:北京邮电大学互联 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韦 之: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
杨 东:中国人民大学竞争法研究所执行所长
支振锋:学者
赵占领: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副主任
(说明:以上倡议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
2021年4月29日
附录:20年前围绕软件过度保护而发起的呼吁和论战
新浪 《软件知识产权大争论》专题:
https://tech.sina.com.cn/hotnews/2001-12-23/129.html
关于合理保护软件知识产权的呼吁书
http://tech.sina.com.cn/it/e/2001-12-23/97029.shtml
方兴东、王俊秀:论中国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十大关系
http://tech.sina.com.cn/it/e/2001-12-23/97035.shtml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