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洪声:据我了解,之前你是腾讯 交平台运维团队的负责人,有10年运营开发、海量运维和架构规划经验,主要负责Qzone、相册、音乐等 交平台类业务的运营开发和运维规划工作,精通海量服务的架构设计和自动化运维建设。之前更多是To C的业务,和现在的智能制造相比更为轻量。你觉得之前的实践积累对你现在的业务有哪些帮助p>
梁定安:两类业务可谓是天壤之别。传统的互联 企业是依托IT技术创新来引领整个业务模式前进。尤其是消费互联 ,这一点更容易理解。比如,消费互联 企业很少有销售,它主要是把产品做好,好的产品会讲话。而传统行业无论是To B还是To C它都是有销售、渠道,拥有一套自己的运作模式的。
而我从互联 技术转型至工业领域,我们距离客户所需要的行业应用相对较远。特别是制造业,制造业之所以创造利润,是依赖于他们生产的一个个产品。那这些产品依赖的生产工具不像互联 行业,是服务器、是程序,制造业他可能需要的是一台台机床,压铸机等等,这些生产设备可能包含一些软件但更多的是专门面向工业行业的生产控制系统。对我乃至对腾讯而言,如何理解客户的应用场景,如何依据具体的应用场景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如何服务好工业客户研、产、供、销、服 ——这一端到端的全生命周期,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在业务的选择上,我们也是从最擅长转到最不擅长的领域。最开始我们做的是泛互客户,比如游戏、短视频、直播,这也是腾讯本身涉足的领域。所以为它们提供解决方案很容易与其对话上。我们另外一批就是泛政府、泛金融客户。比如泛政府客户,他们的最终用户是市民、群众。这恰巧发挥了腾讯天然的连接优势,就像我们做的数字广东粤省事,将腾讯微信对海量用户的连接能力与政府服务线上化、移动化,相比传统的服务方式,两者整合的服务新形态能为市民提供更为有效便捷的服务方式,自然也更易收获到市民的肯定。依托技术创新降本增效,提升生产力,金融行业同样如此。以前我们去银行申请一笔贷款,可能在线下需要提交很多资料,而现在完全可以通过线上进行解决。金融行业它也是很直观的能够感受到云和科技带来的业务赋能。
工业是传统行业的一部分,同时它又涵盖了众多细分行业。对于这类拥有上百年积淀的行业我们是拥有一颗敬畏之心的,对于他们构建的技术壁垒,我们没想过朝夕就能打破,或者一两年就能get到其业务的核心,因此我们会清晰的自己的定位,在这些细分行业中,找到突破口,比如信息化系统,真正深耕行业所需,做到为行业赋能。
吴洪声:前两年Pony提出“腾讯将扎根消费互联 ,拥抱产业互联 “的发展战略,你是如何理解这一战略的互联 与产业互联 在一定程度上是有交织的,腾讯作为消费互联 的代言人在全面拥抱产业互联 的道路上,工业互联 的助推作用是什么p>
梁定安:这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战略,其实在你会发现在Pony提产业互联 之前整个行业都没有太多关于这个名词的存在,最早的一个名词就是2015年“互联 +”,“互联 +”和产业互联 也都是Pony在两会中提出的。提出这个词源自于我们在互联 行业多年的深耕。例如:“大云移物智”其中的“云”是云计算、“大”是大数据、“移”是移动互联 、“物”是物联 、“智”是人工智能。
因为传统企业在移动化办公等技术上是比较薄弱的,很多营业额很大的企业还采用很传统的纸质化的办公模式,之所以说互联 公司很敏捷,这里的敏捷背后的含义就是IT的高效,腾讯传中也有提到,Pony晚上提出的需求第二天下午就可以发布。相比于传统企业的开会,审批,签证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IT的基础架构和基础设施不足以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
我们提出产业化互联 ,不只是只解决点的问题,正视问题,我们战术上的勤奋是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而已。我们希望的是整个行业的企业家,决策层跳出来看今时今日的中国制造。我们也很庆幸能在产业互联 的大旗下,与企业合作双跨互联 平台,把工业互联 的能力服务于企业本身。
吴洪声:在腾讯云发展智能制造以来,几个公开的典型案例都是以三一重工这些大型企业为重点。在这一领域,腾讯云智能制造发展重点是什么赋能中小企业智能制造转型,你们是怎么考虑的p>
梁定安:有的,这也中国工业互联 需要腾讯做的核心课题。相对于大企业它有雄厚的资本可以找各种各样的供应商给他去解决问题,但很多小企业其实压根没有办法获取到最新的这种资讯,也没有适合他们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我们反观国外的一些发展,整个基于云的一些企业SARS服务其实是很盛行的,但是回到我们国内,在这块其实还是处于一个很初级的水平。
那我举一个例子,我们在张家港落地了整个腾讯的工业互联 的平台,基于这个平台导入了生态的伙伴,我们实实在在的去一家一家走访当地的一些企业去了解他们的那个企业经营、生产遇到的一些问题。然后把这些问题在我们的供应商、方案库里面做匹配,去导入最适合的解决方案。截止目前我已经做了累计有三十多场的走访的一个调研。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企业经营模式,有些地区自动化模式较低,很难实现大规模模式变革,我们会推荐他一些这种移动化办公,是很受欢迎的,但是适合富士康的方案的于他们来说性价比较低,那这时候其实腾讯背后就有很多这种生态的伙伴:微盟/企微管家/道一,我们可以给他提供这种解决方案。
吴洪声:智能制造作为数字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已成为世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大趋势。在这一发展背景下,各大互联 巨头也纷纷入局智能制造。巨头领跑,我国乃至全球的制造业又会迎来怎样的发展p>
梁定安:在工业互联 这个赛道其实有几类核心的玩家,第一类是传统的它本身就做这块的,例如西门子这类企业,本身就生产设备,然后基于它的设备再做一些这种软件物联 的方案其实是水到渠成。第二类原本就是提供服务的软件服务,比如航天云 、浪潮等。还有第三类呢,就是腾讯、阿里、华为这类,本身是做互联 出身的。这三类玩家其实都拿出不一样的看家本领来做智能制造,各有千秋。
吴洪声:随着AI在行业中的广泛应用,AI让工作效率成倍提升的同时还能大大缩减人力。面对年轻人对工作要求的改变导致工厂空心化你有何看法制造发展到一定程度,供给关系必将也发生变化,对于这样架构变革有怎样的建议p>
梁定安:随着 会的变化,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话题,我们在做智能制造的时就经常有人提出机器换人这类言论,但其实现在调研企业发现并不是这样。
机器换人这个原因是人根本就不想来工厂,现在人觉得去送外卖,去做 红,做快递小哥,赚的都很多而且时间可控。所以其实我们去到企业看到的真实的情况是很多设备闲置,我就问老板,是因为没有订单嘛开工,他说是招不到人,疫情更加剧了这个问题,现在很多企业都具备复工复产的条件,但是没有人来复工复产,这也是他们面临很大的一个问题。
智能制造不是一个步子可以迈得很大的,一定是徐徐渐进的。参考海外就是肯定会越来越少人从事这种工作,比如海外的农业都是无人化、全机械化的。人是越来越宝贵的,因为人是最柔性的生产工具、生产力,那我们要把人用在刀刃上。
我觉得其实我们证实了智能制造,给制造企业或者给整个 会带来的一些好的增效,而不是过度的放大对人的影响,因为无论有没有智能制造,其实人都会朝这个方向去变的。这个也是必然的一个趋势吧。
栏目介绍:
大家好,我是吴洪声。
不知不觉,《DNSPod十问》这个栏目,已经做了第三十五期。本来这个栏目叫洪声十问,一期十个问题。然而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问题逐渐变为十一问,十二问。因为在实际采访过程中我发现,十个问题的答案不足以将嘉宾思考上的高度展示给大众。
此外,这个栏目受邀嘉宾的领域也在逐渐的扩大,从域名圈,站长圈到程序员圈,创业者圈。腾讯副总裁丁珂、CSDN董事长蒋涛、Discuz!创始人戴志康、知识星球吴鲁加、腾讯安全学院副院长杨卿等技术大咖、行业领军人物都在这个栏目留下了他们的真知灼见。比如易名中国金小刚说的:“别想着持有对 会有不良影响的域名,这是一个底线。”比如CSDN创始人蒋涛说的:“对于一个技术驱动的公司而言,不断更换新人并不是好事,技术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应该鼓励这些技术人去提升,对技术人员的回 或薪酬、等级要相应地跟管理平行。”
SMB
腾讯云中小企业产品中心
腾讯云中小企业产品中心(简称SMB),作为腾讯云体系中唯一专业服务于8000万中小企业的业务线,致力于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面完善贴心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产品线覆盖了企业客户从创业起步期、规范治理期、规模化增长期、战略升级期等全生命周期,针对性的解决企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生产力升级需求。本中心还拥有两大独立腾讯子品牌:DNSPod与Discuz!,在过去15年间,为超过500万企业级客户提供了强大、优质、稳定的IT服务。
SMB团队成员大多都有过创业经历,有获得过知名VC数千万投资的,有被一线互联 巨头以数千万全资收购的,也有开设数十家分公司后技术转型而失败倒闭的,我们成功过,也失败过,我们深知创办企业的难处与痛点,深刻的理解中小企业该如何敏捷起步、规范治理、规模化增长与数字化升级发展,我们会用自己踩坑的经验给出最适合你的答案。
腾讯云中小企业产品中心,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的好伙伴。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Python入门技能树首页概览214823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