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简介
二、控制系统种类
1、开环控制系统
2. 闭环控制
1、概述
3、闭环控制种类
三、PID算法的控制架构
四、比例控制算法(P)
五、积分控制算法(I)
六、微分控制算法(D)
七、PID算法公式
1. 位置式
2. 增量式
八、如何去调PID
1、 上的口诀
2、理论调参
九、其余控制知识
1、积分限幅
2、积分分离
3、微分先行
一、简介
PID即:Proportional(比例)、Integral(积分)、Differential(微分)的缩写。也就是说,PID算法是结合这三种环节在一起的。
二、控制系统种类
1、开环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就是控制回路不形成环,没有反馈,也就是,输出没有影响到输入的情况,输入只管输入,不依赖于输出。
这种情况下,可能系统由于外界干扰的等情况,导致输出并不是我们预期的输出,而是有一些偏差,比如行进的小车遇到石子等,
粘一个知乎博主的图吧,就是如果想走到目标位置,由于外界影响走到了实际位置,但是因为是开环控制,输出并不会在行进过程中影响输入,也就是人并不会自动的根据输出来调整走的方向。这样就不太好。
2. 闭环控制
1、概述
所谓闭环控制,就是输出影响输入,闭环控制是将输出量直接或间接反馈到输入端形成闭环、参与控制的控制方式。这样的话,当输出出现偏差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偏差来影响输入,进而调整下次输出的偏差。从而保持一种稳定情况。
如上图所示,假定在时刻T有:
输入【input(t)】、输出【output(t)】、误差【err(t) = input(t) – output(t)】、PID输出【u(t)】
系统真正的执行是执行的PID的输出值。系统的输出值,回到输入的地方,与当前时刻的输入进行误差计算,进而影响系统的执行过程。像这种输出影响输入的,就属于闭环控制。
如果上面开环控制部分:如果人的眼睛可以看到系统的执行输出,就可以影响人所进行的前进决策,从而调整系统的误差。这感觉就像形成了一个闭环控制。
3、闭环控制种类
(1)、单闭环
(2)、双闭环控制
三、PID算法的控制架构
如上图所示,就是PID算法的控制架构,它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并且这三个部分都是简单的相加就决定了u(t)。算是很简单的控制算法了。
接下来依次说一下:比例控制算法,积分控制算法,微分控制算法。
四、比例控制算法(P)
比例控制算法,我感觉应该是PID算法中比较核心的部分,感觉他是整个PID中的主力,至于其他的像积分控制算法,和微分控制算法,是为了消除误差,减少震荡。
如果在某一个环境中,如将水倒入水缸中,假设水缸的目的水位为1m,即r(t)为一个常量D=1m,
此时水缸为空,则当前的目的水位为0m,故此时误差e(t)为1m。此时的PID系统只有比例控制算法,故,u(t)=Kp * e(t),假设Kp为0.1,故此时u(t)为0.1m,将0.1m的水倒进水缸中去。
水缸中有了0.1m的水,此时的误差就为0.9m,故此时需要加入0.09m的水,可以想象,这里就是一个累加的过程,最终终将会将水缸倒满。
在理想状态下,其实有比例控制算法就完全可以满足要求,但是,如果水缸漏水怎么办,如每当你放入0.05m的水,水缸就漏0.05m的水,这就导致最后水缸是永远填不满的,并且水缸水位保持固定,这就导致了这个误差会是一个稳定值,称为稳态误差,也就是这个误差通过PID算法计算出来的u(t)完全没有起到作用。
( 在实际情况中,这种类似水缸漏水的情况往往更加常见,比如控制汽车运动,摩擦阻力就相当于是“漏水”,控制机械臂、无人机的飞行,各类阻力和消耗都可以理解为本例中的“漏水”)
五、积分控制算法(I)
积分控制算法,就是为了消除稳态误差,由于积分是从0时刻一直积分到当前时刻 t,并且是对e(t)函数进行积分。
在到达节点位置之前,e(t)始终是正的,也就是它的积分始终是大于0的,如果系统存在稳态误差的话,由于误差一直不变,但是积分变呀,积分会一直积下去,之前的稳态误差是中和了比例控制算法的值,现在有一个一直增长的积分,导致每次u(t)的输出也在一直的增大,从而稳态误差就被消除了。到最后,误差为零了,而此时的e(t)也为0了,积分也就固定在某一个值了。从而每次的稳态误差就都可以被消除掉。
如果到达节点位置之后了,也就是冲过了节点的指定位置,这时候误差就变为了负的,然后由于积分正负可以相减,同样可以很好的适应这种情况。
六、微分控制算法(D)
用了积分控制算法,现在可以消除稳定误差了,但是考虑下面几种情况:
1、现在的情况是不存在稳态误差,但是存在积分控制算法,那么问题就出现了,当到达了目的位置后,哪怕误差已经是0了,但是积分控制算法那里还是一个整数,导致下一次输出u(t)仍然为一个整数,而不是0,这样的话,就会越过目的位置,虽然之后误差就变成了负数,又会回落回目的位置,但是这样始终是震荡的,而不是一直稳定下去。
2、在初始状态下,如果Kp或者Ki设置的过大,则会导致u(t)的变化幅度过大。
综上,在上述情况下,加入微分控制就很有必要,其实微分控制的作用就是防止幅度过大,导致震荡或者超调,微分就是为了在输出斜率变的太大之前,在系统中引入一个有效的早期修正信 。微分可以防止震荡。
当存在稳态误差的时候,由于微分对于常数的求导是0,故微分不能解决稳态误差的问题。单独使用意义不大,故需要与比例积分共同配合使用,构成PD或PID控制。
七、PID算法公式
PID算法公式如下图所示,Kp作用于所有的项,然后给积分部分再额外配一个系数,给微分项再额外配一个系数。
Kp —— 比例增益,Kp与比例度成倒数关系;
Tt —— 积分时间常数;
TD —— 微分时间常数;
u(t) —— PID控制器的输出信 ;
e(t) —— 给定值 r (t) 与测量值之差。
这样再一看这个PID算法是不是就一目了然了呢。
接下来说一下公式推导。
1. 位置式
由于PID算法原型是连续函数,这样的一个操作在计算机中怕是不太行,所以需要将其离散化。从时刻0开始每隔 △t 时间间隔进行数据采样,则会形成下列一系列时间节点
(e0,e1,e2,e3 … ek)
相应的有
(u0,u1,u2,u3 … uk)
则有积分为离散化累加,微分为与上一时刻节点的连线斜率:
2. 增量式
这时设 △u(k) = u(k) – u(k-1) ,最终得到的增量式PID的离散公式如下:
八、如何去调PID
1、 上的口诀
参数整定找最佳,从小到大顺序查, 先是比例后积分,最后再把微分加, 曲线振荡很频繁,比例度盘要放大, 曲线漂浮绕大湾,比例度盘往小扳, 曲线偏离回复慢,积分时间往下降, 曲线波动周期长,积分时间再加长, 曲线振荡频率快,先把微分降下来, 动差大来波动慢,微分时间应加长, 理想曲线两个波,前高后低4比1
2、理论调参
1、先从小到大调Kp使响应时间加快,并使曲线较贴合理想值。
2、因为有稳定误差所以要调Ki,从小到大,但不要震荡太大
3、调Kd为了减小震荡,但是不能太大,否则响应时间太长
九、其余控制知识
1、积分限幅
例子:无人机在开始飞时被别人按住,导致误差一直维持最开始很大的值,这就会导致PID中的I很大,就会产生一个很大的震荡(假设采样时间间隔1s,理想值100,无人机拿在手里10s,积分就会产生1000的升力值且会随着后面误差一直积累,控制紊乱),所以会在程序里设定一个最大幅值。
2、积分分离
在PID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总会产生理想值设置过大从而导致误差过大引起强烈震荡的情况(P部分和I部分给的值太大导致刹不住车),所以我们会在程序里加上如果误差超过某个阈值,那么就不让I部分的算法起作用,即积分分离。
3、微分先行
微分控制作用是与偏差的变化速度成正比的,不论设定值或测量值的突然变化,微分控制作用十分猛烈。因此,采用通常的PD或PID算法时,设定值的调整必须比较和缓。为了不受这种限制,可以只对测量值起微分作用,而测量值一般是不会突然变化的。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算法技能树首页概览35161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