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游戏、工作狂伦理与性别壁垒:“坏血”为何必然流入硅谷r>
讲故事、感性投资与信任游戏
在硅谷,投资人需要听故事。
讲故事是硅谷创业者的必备素养。在遍布湾区的创业孵化工坊(incubator)中,在为期八周的“创业奋斗”训练营中,在为期一天的奋斗大会(Hustle Con)中,创业故事在人们的头顶飞来飞去。
在这些名目繁多的创业培训中,在斯坦福大学设立的创业课程中,这些五花八门的故事被塞进一个个既定的模板——首先你需要将自己的创业想法与一个 会痛点勾连,然后你要从私人化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推及到更为广阔的他者,从而引发广泛共鸣。
与世界各地奔赴加州的创业者被放置到如流水线般流畅成熟的创业流程中类似,创业者的故事也如流水线产品般,被锻造、被加工,然后出厂、走入充满竞争的硅谷创业世界。
即便是在一众流水线般的创业故事中,伊丽莎白·霍姆斯的经历也足以让她脱颖而出,这也是她一路过关斩将、凯歌高奏的原因之一。 她有着显赫的家庭背景——父亲在华盛顿担任从美国国务院到国际开发署的一系列职务,母亲在国会山担任助理,祖父和曾祖父都开创了庞大的家族企业。她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高中就读于休斯顿最具声望的私立学校圣约翰;2002年进入斯坦福大学,并获得了3000美金总统奖学金。
父亲对伊丽莎白的教导让她懂得,若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痕迹,变得富有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取得能够促进重大“良善”的成就。于是她在斯坦福选择了化学工程专业,期望这个专业带领她通往生物科技行业,最终推动更多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她对乔布斯的崇敬甚至迷信不只体现在装束和行为模仿上,她也是乔布斯式工作狂的忠实信徒。据公司工程师埃迪回忆,如果有谁真的能够越过乔布斯这个标杆,那答案只可能是伊丽莎白·霍姆斯本人。
埃迪从未见过如此发愤图强、冷酷无情的人。“她晚上只睡四个小时,整天都嚼着巧克力咖啡豆,给自己注入咖啡因。他试着劝她多睡一些,过一种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但她不予理睬。”
对伊丽莎白来说,保持生活与工作的平衡完全是陌生的概念。不管何时何地,她都在工作。
不眠不休全身心投入工作也是她对于整个公司的要求。伊丽莎白曾试图让工程部门7天24小时连续运转,以加速产品开发。在遭到工程师的否定后,伊丽莎白开始反击,她雇佣了另一个工程团队,让他们形成内部竞争,提升工作效率。“我们可以进进出出换人,公司是最重要的,”她说。
当“热情”成为一项职场新要求,伊丽莎白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量化这种热情,让投入不同程度热情的员工得到相应的奖惩。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待在办公室的时间长短成为了唯一标准,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同时懒惰、不合理、缺乏想象力。
她委派了一名行政助理追踪员工的上下班时间,如此一来她就能准确知道公司每个人在工作上投入了多久。为了诱使员工延长工作时间,公司每晚提供晚餐。食物常常8点或8点半送到,这意味着员工走出办公室的时间最早也要10点钟。
在希拉诺斯,加班、过劳被塑造为一种风尚,以及一种绝对的政治正确。甚至在希拉诺斯董事会召开每季度例会的时候,员工们也被要求表现出忙碌的样子。

《Brotopia:Breaking Up the Boy’s Club of Silicon Valley》
Emily Chang
Portfolio Penguin, 2018-2-13
因此,从性别角度来看,伊丽莎白·霍姆斯实际上完成了一次女性在硅谷令人窒息的男性主导文化中的突围,尽管最后以骗局收场,但在性别方面不失为一次小规模的胜利。第一次,一位女性将硅谷男性大佬们玩得团团转,也是第一次,一位女性凭借自己的能力、人脉以及铁腕般的管理模式建立了一家独角兽公司。
当然,要指出的是,伊丽莎白其实并没有打破男性制定的规则,恰恰相反,她是这一规则的绝对服从者和聪明的斡旋者。她在硅谷的生存策略包含极力掩盖自己的女性特质(将自己年轻女性的声音伪装成低沉的男声,穿着去性别化的黑色套装和高领毛衣),通过自己的家族背景和人脉寻求一众有权势男性的支持和投资,以增加公司的可信度。
同时,她作为中产精英的阶级优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她在性别方面的劣势。试想,一位来自底层的黑人女性若要在硅谷突围,将会面临何种严峻的困难。
因此,改变硅谷根深蒂固的男性主导文化,正如改变 会上其他领域存在已久的男性文化一样,任重道远。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