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启是什么
“人脑能否重启”这个问题还不简单,人睡眠后清醒就是重启。
工作状态
工作状态就是计算机的全功能状态,此时计算机的所有硬件模块均处在工作状态,用户输入任何指令,计算机将立即反馈,在这种状态下的功耗最高。
休眠状态
休眠状态和睡眠状态的绝大部分状态是相同的,区别之处在于:睡眠状态下内存中的数据被持续保持在内存中,休眠状态下内存中的数据会被写入硬盘,然后内存也进入停止工作状态,唤醒系统时,硬盘中的内存镜像被写入内存,计算机的所有状态恢复成休眠前的样子。在这种状态下的功和关机功耗差不多。
重启定义
重启就是计算机从关机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整个过程。
EEG为脑电图,是一种能帮助我们“窥视”大脑皮层活动的测量手段。
非REM睡眠
在睡眠过程中,人们会多次进入快速眼动睡眠(REM)的状态,此时人们的躯体(眼肌除外)处于静止状态,并可能出现生动的幻觉,这种幻觉叫做梦。整个睡眠过程除掉快速眼动睡眠状态(REM)剩下的时间则处于非快速眼动睡眠(non-REM)的状态。
在非REM睡眠状态下,全身肌肉张力下降,活动减少到最低程度,在非REM睡眠状态下身体是可以活动的,但是很少情况下是在脑指挥下进行,活动通常只是为了调整体位。在非REM睡眠状态下心率、呼吸、肾功能都降低,消化功能则加强。脑的能量消耗和神经元总体发放率均处于最低水平。非REM睡眠的特征可以描述为“一个可以活动的躯体中的空闲的脑”。
REM睡眠状态时人们会产生梦境,有时甚至能产生“鬼压床”。
“鬼压床”在睡眠神经医学上是属于一种睡眠瘫痪症的症状,患者在睡眠当时,呈现半醒半睡的情境,脑波是清醒的波幅,有些人还会合并有影像的幻觉,但是身体不能动。
睡眠瘫痪症则是因在快速动眼期中不知是什么原因,意识已清醒过来,但是肢体的肌肉仍停留在低张力状态,而造成不听意识指挥的情形。常会因身体出现不正常状况而大脑无法解释,加上恐惧的幻想,造成幻觉现象。
人脑无重启过程
人脑只有清醒、非REG睡眠和REM睡眠三种工作状态,没有“关机”状态。因此就没有从关机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的这个过程,因此人脑没有重启过程。
计算机上电后处理器开始工作,处理器控制各种模块完成初始化,随后执行各种程序。这些动作都是由计算机中的系统软件来完成的,这个系统软件叫做操作系统。
计算机硬件就相当于我们的大脑,操作系统相当于我们的意识。计算机的重要工作是运行操作系统,计算器重启时操作系统也将重新启动。计算机上电后硬件电路重启过程比较直接,比较简单,但是操作系统重启是重要的,复杂的。接下来我们以linux操作系统为例介绍操作系统启动的过程。
Linux启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上电后程序从非易失性存储器(NVM)On-Chip ROM开始执行。
2、ROM BOOT为芯片厂家固化在处理器内部的代码,用户无法修改。
3、ROM BOOT的核心工作就是完成处理器初始化工作,识别u-boot,并从非易失性存储器(NVM)终读取u-boot加载到RAM中,最后跳转执行u-boot。
U-BOOT
u-boot被加载到内存中后开始执行,u-boot主要工作如下:
1、完成外部设备初始化。
2、并从非易失性存储器(NVM)中读取内核Image并加载到内存。
3、最后通过命令跳转并执行内核。
执行u-boot后电路系统有效工作部分如下:
我们根据计算机重启过程的重要“三体”,对比观察人脑是否具备这“三体”。
1、运行载体,人类的意识运行载体就是人脑,也是我们自主意识的实际承载体。
2、存储载体,人脑是否有非易失性存储器strong>
3、程序体,人类的自主意识是否保存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strong>
终于找到关键点:
探讨人脑是否有非易失性存储器,人类的自主意识是否保存在非易失性存储器。
长时程记忆指的是几天,几月或者几年前存储的信息仍能再现的记忆。
短时程记忆指的是持续几秒到几小时的记忆,这种记忆容易被破坏。
短时程记忆的内容可以通过一个记忆巩固的过程而转换成长时程记忆。然而记忆巩固的过程并不需要短时程记忆作为中介,两种类型的记忆可能同时平行存在。
结论2说明:记忆痕迹来自于一种感觉信息,那么它很可能位于于该感觉相关的皮层。例如,若记忆痕迹只依赖于视觉信息,则它可能存储于视觉皮层。
记忆何如产生
内测颞叶和记忆过程
在内测颞叶有一组相互联系的结构,它在巩固陈述性记忆中起重要作用。它的主要结构是海马、附近的皮层及这些结构和大脑其他部分相连接的通路。
海马是侧脑室侧折叠的结构,海马腹侧是3个重要的围绕着嗅沟的皮层区:内嗅皮层,嗅周皮层,旁海马皮层。
迄今为止的证据表明,只有当3个细胞内的信 同时出现才会引起LTD:
1、爬行纤维激活所致的Ca离子升高
2、AMPA受体激活Na离子升高
3、促代谢型受体激活所致的蛋白激酶C活化。
记忆形成的基础
记忆的产生都是突触膜蛋白上的磷酸基团数目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突触传递的变化。蛋白磷酸化可以改变突触效能,从而形成记忆。磷酸化作用形成的记忆存在以下问题:
1、蛋白磷酸化不是永久的。时间久了,会产生脱磷酸化,记忆便消除了。
2、蛋白质分子本身也不能永存。脑内的大多数蛋白质寿命小于2周,然后不断更新。因此依赖蛋白质分子产生的意见是不能长久存在的。
学习和记忆发生在突触处,脑内电活动的改变,产生突触蛋白的修饰,这些暂时的变化通过改变突触结构转变为永久变化,最终形成长时程记忆。
4.人脑重启
综上所述人脑具备完成重启的重要“三体”
1、运行载体,意识运行载体为人脑。
2、存储载体,改变的突触结构可以永久保存记忆。
3、程序体,记忆可以永久保存在变化的突触结构中。
因此人脑可以重启,我们可以用某种“冷冻”(并不让细胞死亡)技术让人体所有细胞停止活动,人脑内的神经细胞也停止活动,此时人脑处于“关机”状态。后面我们再用某种“解冻”技术让人体的所有细胞恢复活动,人脑也被唤醒,实现重启。
现在我们基本可以预知人脑可以重启后的表现:
1、长时记忆还在,我是谁,我认识哪些人,学会的知识,工作技能不会忘记。
2、解冻期间会存在一些记忆蛋白消失,因此会遗忘“冷冻”前几天发生的一些琐事,比如“冷冻”前几天吃的什么,穿的什么颜色的袜子等等。
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终将实现《三体》中的“冬眠”技术,让人类可以暂停自己的时间,征服宇宙!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Python入门技能树人工智能深度学习211739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