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雨溪Vue登榜GitHub之路看似不难

采访撰稿:刘韧、谷磊、林兴陆、李彤等

录音整理:谷磊、周扬、林兴陆、鲁飞龙

(Vue.js概念综述)

GitHub是尤雨溪的办公室和杠杆。尤雨溪一直认真阅读GitHub上对Vue提交的Pull Requests(PR),以此判断提交PR的用户对Vue的理解,如果这个用户所发的PR和尤雨溪的想法重合两三次,尤雨溪就会邀请他加入Vue开源团队。GitHub不仅是尤雨溪找用户的地方,还是尤雨溪找团队的地方。那些在GitHub上活跃的Vue成员不一定非要写代码以及做技术上的贡献。“发现问题、回答问题、帮助 区新人上手或修改文档等,都是非常有价值的贡献。”Vue团队成员因迫于生活压力或技术兴趣转移等因素离开,也很正常。“一个开源 区想要有活力地延续下去,就要不断发掘、吸纳新鲜血液,更要给新人成长空间。”“开源的活力就在于每个参与者都在真正自主地做事,大家都希望项目变得更好。”

Vue诞生在Google

2013年,纽约,Google Creative Lab。Google很多项目在这里实验、诞生。尤雨溪在用Google的Web前端框架Angular 1(现在叫 AngularJS)实现各种新奇、非传统的交互创意。他一边快速完成创意总监交派的工作,一边从设计师角度简化AngularJS,就此埋下一颗颗替代AngularJS的种子。

( 尤雨溪离开Google,全职做Vue)

尤雨溪渴望做出来的东西能传达到用户手里,更想看到它能在世界上产生些影响。当然,现在Google的产品中,有些能看到当年他们所做东西的影子,但这个反馈周期太长了······

尤雨溪离开Google没立刻告诉爸爸,他怕爸爸担心他的未来······全职做Vue,尤雨溪又瞒了爸爸一年……

被爸爸逼到失去学习热情

最小玩家尤雨溪躲在老家旁边的 吧玩《红色警戒》。爸爸冲进来,揪着耳朵把他拎回家!

1987年,尤雨溪出生在无锡一户注重教育的家庭,爸爸是公务员,妈妈在大学教书,后来去了银行。上小学时,按照惯例,10月及以后出生的适龄儿童要等下一年才入学,而尤雨溪的爸爸没这么做,让尤雨溪提前一年上了小学。

小学的尤雨溪,虽有一台486,但并不用它学编程,而是经常缠着表哥帮他装游戏,一次,看到表哥在家里玩《无悔的十字军战士》,感觉很酷,就让表哥也帮他装一个。但自己的486只有4MB内存,没法装。后来表哥帮他升级了8MB内存条,才装上了他心爱的游戏,尤雨溪因此超级崇拜表哥。尤雨溪经常去家旁边的 吧玩,一来二去,跟 吧老板混熟了,人少时,老板免费让他玩。慢慢地, 吧为大众接受,尤雨溪再去 吧,家里人也就不管他了。

(Parsons校园里的尤雨溪)

硕士阶段没有奖学金,“花了家里不少钱。”所以尤雨溪很拼,努力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么多花销,如果再不努力,最后再找不到工作,就太说不过去了。”在此期间,尤雨溪不仅学习了openFrameworks、动画算法等技术,还接触到了JavaScript编程语言,并在JavaScript这条路上越走越深。

这是刘韧第一次非面对面的正式采访,这种 络远程采访和写作、协作方式,我们是第一次尝试。19个人在一个 络虚拟房间里,由刘韧带着大家采访尤雨溪。整个采访过程非常紧凑,最后还是超时1小时,好在尤雨溪有耐心坚持到最后。采访结束时我在硅谷已经凌晨1点,和大家讨论完录音整理分工已经凌晨3点。

(2018年,尤雨溪在日本)

侧记之二:《服务千万程序员的非程序员》

十几个人开着视频在世界不同的地方做一次采访,我人生的首个开源的写作模式给了尤雨溪,我和刘韧说:一切都像21年前的DoNews一样,都是为了一群人的需求,一个大 区的目标。我们和尤雨溪,21年前的DoNews和今天的Vue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共鸣。

尤雨溪的Vue在Github上是最受欢迎的开源项目之一,星标数19万1千,所有GitHub项目排第四。初学开发者会很容易通过Vue掌握入门技能,甚至得到理想的工作,做出不错的成绩。这就是Vue深受用户欢迎的缘由,目前周活跃使用超过百万级。

而尤雨溪大学学的是金融,研究生学的是艺术设计,他如何能变身一个程序员,并且做出了伟大的开源项目Vue,尤雨溪的第一个幸运是有一个知道如何磨练少年尤雨溪的父亲。

父亲给尤雨溪设定的成长路线非常明确,上好的初中、高中、大学,出国留学。父亲给尤雨溪开出的第一个苦读的条件就是换一个可以玩好游戏高配置的电脑。然后用父亲的威严逼背诵新概念英语,这让初中生尤雨溪已经完全掌握英语的逻辑,为他在复旦附中读高中,乃至申请到美国奖学金都打了深厚基础,语言是通往世界的第一把钥匙。

少时尤雨溪在这种严厉又充分尊重爱好的家教下,拥有了自律能力而又向往自由和美好世界的梦想。他从中学、大学、研究生到现在都在电脑上做设计,开始是希望自己的设计更炫酷,简单的学了些编程。第一次FACEBOOK面试因为没有专业学过编程而失败后,尤雨溪开始系统的学习,最终被GOOGLE录用到一个创意开发部门。

而后尤雨溪的名字不断在业内变大,每年Vue 区会在全世界做线下聚会,开源世界的受益者和贡献者会在现实中碰撞出更多的创意和火花。

我看了两遍长达3个小时的采访录像,87年出生在无锡的尤雨溪身上有几个明显的标签:“自信、智慧、专注、理想主义、审美、幸运”。尤雨溪总是能在自己最想要得到转变的时候,找到打开潘多拉盒子的钥匙。但是相信认真看完尤雨溪采访的人会明白,机会永远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尤雨溪和他的团队正在用他们的努力影响一代开发者,华人工程师获得如此成绩,相信给国内的开发者、未来优秀开发者的父母都有很好的启发。

1860db74c922ed249cfb1a038a66db89.png

(开源世界的“发起人”尤雨溪)

写作经过

年前,我们写作班成员跟随刘韧老师对Vue的开发者尤雨溪进行了线上专访,采访结束后,我和两位同学一起把3小时的采访录音整理成了文字。刘韧写作班讲究干中学,春节放假前,我向刘韧老师申请撰写尤雨溪的人物特稿,节后交稿,由老师再整体修改几遍。初试牛刀,我用了两周时间完成了7千多字的稿件,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借此做一下总结和分享:

1. 采访前要做足功课,对被采访对象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后期撰写稿件时你会更清楚哪些内容是想要的,哪些是次要甚至可以删去的,可以有效锁定重要内容。这是刘韧老师修改我的第一稿时体会到的。

3. 一篇文章要有好的题目作为统领。每次给文稿修改润色时,标题《尤雨溪Vue登顶GitHub之路看似不难》都能传递给我一种基调,这是一个很励志、很有故事性的标题,能让我更积极地去打磨稿件,朝着既定的目标推进。在海量信息时代,不论是一篇文章还是一本书,都少不了精彩的标题,好的标题甚至能影响一个作品的成败。我们平时可以多积累金句,这对写文章、起标题都是很有帮助的。

4. 文章每一部分的结构都由“开头”和“展开”组成。开头即每个部分的第一段内容,可以是这部分的核心或出彩的地方,后面是针对标题进行的展开叙述和描写。不论是整篇文章还是各组成部分,精彩内容尽量放在最前面,这样才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5. 在撰写特稿时,刘韧老师教给我们一个写作方法:将过去式的叙述变为现在式的镜头。这个对学员来说很重要,每种文体都有相应的写作手法,人物特稿同样有它独特的写法。文稿中引用尤雨溪的原话也是对这个方法的一种强化。

6. 在不同的写作阶段都要做好内容优化组合,以便把篇幅缩减到一定标准。这个工作琐碎,其中的技巧是:a. 把同类内容合并到一起;b. 口语要变为书面语,尽量简洁,两句并作一句,不重要的内容删去。这也是熟能生巧的工作,需要多加练习。

7. 写文章最重要的是打磨,一遍一遍地修改,直到把它写到满意为止;把零碎和缺失的东西慢慢补充进文稿,保持故事的统一性,能用的部分尽量都放进故事里。任何一个好作品都是打磨出来的,这也是修炼耐性和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

终稿字数在我最后交稿的基础上又有了精简,更接近发表的标准了。边干边学,开源写作真是让人受益匪浅。

刘韧总结:

词汇表

Meteor 是免费、开源的跨平台 JavaScript 开发框架。

npm 是 Node.js 内置的软体包管理器。

React 是由 Facebook 参与的开源 JavaScript 库。

Angular 是由 Google 参与的开源 Web 应用框架。

ActionScript 由原 Macromedia 为 Flash 开发的脚本语言。                                

刘韧写作通识

刘韧:煮知识  论英雄

刘韧:电影是小城市窗口

刘韧:和人物共同创作人物故事

刘韧:怎么学习(2020修订版)

刘韧:人物 道经验之他是谁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Vue入门技能树首页概览23993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2月6日
下一篇 2022年2月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