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8日,清华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举办“2018清华工业大数据技术论坛”,安筱鹏博士在论坛上就数字+算法定义的世界进行了发言。
安筱鹏认为,几千年来,人类 会一直面临的重大挑战是,如何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中进行决策。2000多年前人们面临重大决策、面对不确定性常用的方式就是占卜。五百多年前,宗教是人类面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中进行选择的依靠。一百年前,人类送上月球的每一个决策、飞机研发的每一次重大决策的背后是基于科学。今天,我们有了认识世界和进行决策的新方法:“数据+算法”。
应对不确定性是人类永恒的挑战,关于如何理解和认识不确定性,我们有三个基本结论:
-
一是只有深刻认识不确定性,才能理解数字经济的本质;
-
二是对不确定性的恐惧是人类 会认知的动力;
-
三是不确定性源于信息约束条件下人们有限的认知能力。
化解不确定性需要经过“三部曲”
在过去上千年里,每一个个体、族群、部落、企业、国家等都要经历各种各样的事件发生,如战争、冲突、气候灾害、狩猎、农耕,以及企业的竞争和国家之间贸易,比如中美贸易战。
我们都面临着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如何进行决策的问题。这些决策正确与否会导致事情的成败、得失、利弊、对错、好坏、优劣等结果。而这些结果又会影响我们个人的幸福(我跟他结婚我是不是很幸福我不知道),部落的兴衰,企业的成长,国家的繁荣,历史的走向。
那么,如何来化解这些不确定性,需要经过“三部曲”。
-
第一,我们首先要理解这个世界,理解和认知这个规律,这是我们化解不确定性的逻辑起点;
-
第二,理解之后我们要预测将会发生什么,这是做出决策的基础和依据;
-
第三,我们要去控制,是将决策付诸行动的具体路径。
所以我们刚才讲的所有,无论是占卜也好,科学、宗教、哲学、科学也好,从本质上来说,都是来告诉我们如何化解在决策的时候面对的种种不确定性。
什么是企业的本质是什么span>
我们今天讨论的是工业大数据,那么我们回到企业,什么是企业的本质是什么为在不确定性的世界中进行决策是企业最本质的属性。
企业是一种组织,这种组织跟市场、政府是一样的,它是一种配置资源效率的组织,政府可以配置资源,企业可以配置资源,市场也可以配置资源。企业竞争的本质是什么竞争的本质就是资源配置效率的竞争,就是以数据自动流动化解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优化制造企业的配置效率。企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走进工厂、车间、研发室,会发现企业在思考什么问题:企业思考如何缩短一个产品的研发周期、如何提高一个班组产量、如何提高一个机床的使用精度、如何提高一组设备的使用效率,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从规模化生产演进到个性化定制,这其中不确定性在逐渐增加。就像一场射击比赛,规模化生产是一个固定靶,大规模定制相当于移动靶,而个性化定制就像一个射击空中飞碟。要不断地感知它从哪飞起来,在哪拐弯,速度有多快,然后去分析、判断,进而决策执行。
一方面,我们有及时、完整、准确的数据,另一方面,我们有大量的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软件,不断将这些数据输送到这些软件中间,进而将数据转化为信息、信息转化为知识、知识转化为决策,再用决策去优化我们所看到的物理世界。
在这一过程中软件是核心。那么,软件是什么的本质是事物运行规律的代码化,构造了数据自动流动的一套规则体系,无论是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还是牛顿的三大规律,都是我们认识这个物理世界的方式。我们把规律模型化、模型算法化、算法代码化、代码软件化,再用软件化去优化,我们构建了三个世界,物理世界、意识世界、数字世界。
过去,人类直接面对这一个物理世界,而今天,我们找了一个代理人,这一个代理人是谁呢赛博空间。就像无人驾驶,过去我们要自己开车,现在你不需要自己开,你找一个代理人,这一个人叫无人驾驶,帮助你去感知、决策、执行。
数字经济的本质:数据+模型=服务
两年多前,我曾去过达索公司,达索公司有一个科学家给我们讲心脏的构造,讲心脏中离子浓度梯度穿过心肌细胞的脉冲变化,讲心脏的某一块肌肉的拉力极限是多少。
这样一个我们认为的软件公司,跟很多医院一起研究心脏的构造、机理,他们要研究心脏的运动规律,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运动规律,他们把这一个运动规律模型化、模型算法化、算法代码化,最终是要构建一个数字心脏。
研发这一个数字心脏的科学家就是达索公司的部门高级总监(Steve Levine)史蒂夫·勒温博士,原因是他的女儿杰西(Jesse),一出生就被发现主动脉和心室存在异位的情况。在她两岁时,由于心脏生理系统发生故障,杰西便安装了心脏起搏器,并且每年需要做心脏手术。每次手术之前,医生都需要让史蒂夫签字,并告诉他你的女儿推进手术室之后有可能会失去生命,史蒂夫每一次都深受煎熬,他梦想有一天能研发这样一个数字心脏。
201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因发展了复杂化学体系中的多尺度模型,颁给了三位美国科学家马丁·卡普鲁斯、迈克尔·赖韦特和亚利耶·瓦谢尔因。这三位科学家的贡献就是构建了一个做实验的方法论,做化学实验的方法论,这一个方法论就是在计算机里边去做实验,它实际就是我们刚才说的“数据+算法”的另一种的表现形式。
过去你整天在实验室做实验,现在有一部分实验可以在计算机里面去做。对于制造业也是一样,过去架飞机从立项到交付需要二十多年的设计制造过程,现在只需要五六年的时间,因为人们构建了一个新的认识和改造世界方法论。高铁可以通过虚拟的高铁在虚拟的京沪线上跑起来,运行到两百公里、三百公里、五百公里时速,来测它的稳定性,通过快速迭代,构造了一个改造和认识世界的方法论即“数据+模型”这一新方法论。
最后做一个总结,数字经济的本质,就是“数据+算法=服务”。这数据来自于机器数据、业务数据、产品模型数据,需要物联 、传感器等不断获取。算法部署在云端,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机理模型、一种是人工智能模型或者叫做大数据模型。“数据+”,“+”是什么”就是 络,5G、NB-IoT、TSN、以太 等等,数据+算法带来了服务,这个服务包括四个层次:一是描述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二是诊断这个世界(为什么发生),三是预测这个世界(将会发生什么四是进行决策(应该怎么办最后实现优化资源配置效率。这是一种全新的认识和改造这个世界的方法论。
谢谢大家。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算法技能树首页概览35074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