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多数早期企业服务SaaS公司还处在追求规模化销售、提高销售人效比的阶段。但是始终不要忘记关注NDR,了解你的产品或服务是否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并吸引老客户。
未来几年企服行业将在新人群、新场景、新生态和新行业四个方向发生巨大变化。
与此同时,专注产品的SaaS公司更具资本和成长效率,容易获得从0-1的产品增长飞轮,而从1-10商业化与产品的配合往往被忽略。
1. 企业服务领域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趋势机会p>
2. 为什么 SaaS 公司应该专注产品本身p>
3. GTM商业化重要节点的建议p>
No.1
企业服务领域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趋势机会strong>
如今企业更关注如何在充分竞争中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占领市场,企业主的管理视角从 ERP/OA 这类大而全的内部管理软件向外延伸,逐渐出现 SCRM(当然也有生态平台的助力因素)、CEM(客户体验管理)等新机会。
我们认为,CEM系统对企业而言就是典型的从内向外运营客户的新思路,是企业从获客向服务存量用户的转变。
所以基于这个逻辑,未来也一定会出现一家基于产品和场景理解能力取胜的公司。基于客户业务视角的转移,未来会逐渐迸发出更多新机会。
▌新生态:底层基础设施进步带来 SaaS 模块化、生态化
我们认为云原生架构的优势,为全球infra创业公司带来了历史性机遇。
以数据库、云原生 Devops 为代表的细分领域全球范围逐渐处在同一起点,中国具备全球范围内最复杂的业务场景和最快的迭代诉求,基于本土复杂场景迭代出的产品比国外工具更有竞争力,有机会走向全球,丰富全球的云原生技术生态。
底层基础设施进步的刺激和变化:
-
微服务、模块化
-
业务快速迭代倒逼,面向业务软件
-
Intergretion 集成和自动化
云原生、微服务趋势之下,面向业务人员,提供模块化产品,成为可能。从过去大型ERP系统到HR、业财一体化、企业采购SaaS,过去庞大复杂的软件逐渐微型化、模块化,这是企业的业务迭代更快、更灵活的倒逼。
过去困于基础设施不成熟,数据连接的价值无法挖掘。
今天国内 SaaS 生态变得更加开放,一方面客户开始接受云 SaaS;另一方面 SaaS 公司的接口设计更开放。
所以我们认为,以 Intergretion 集成和自动化为代表的趋势将更加明显,例如基于 RPA 处理的是桌面级自动化工作,结合开放 API 的 SaaS 集成数据处理解决方案。
▌数字原生行业:新一代创业者更具产品 know-how
海外从业者没有明显的文化分层,赋能施工工人管理的软件 Procore 上市,正是因为美国建筑工人的受教育程度很高,管理型软件有用武之地。
如果说中国存量企服市场处在需要被数字化的阶段,那么以电商、短视频为代表的数字原生行业,反而是第一次以国内经验向外输出。
当下国内大客户的软件采购习惯,一开始可以接受相对标准化的产品,后面就希望采购相关服务。
面对有可能做深做重的风险,我们看到新一代创业者更明白如何取舍,更能聚焦行业,努力拿下所谓”大 logo”的同时,专注于机会规模化扩张的行业。新一代创业者兼具全球视野,有机会将中国SaaS扬帆出海。
数字原生行业客户的业务高度在线化,软件对业务提升的价值明显。而且,以新经济为代表的数字原生行业客户,自身就是通过提供更好的产品来满足自己的客户,因此更愿意为有价值的软件付费。
No.2
产品是企服公司的增长引擎
“build the machine” !
▌软件跃迁带来了增长模式的迭代
过去的每个十年,软件模式都经历了一次跃迁,同时带来的是最终使用者和销售模式的迭代。
2000 年前是以 SAP、Oracle 为代表的企业,面向大客户提供本地部署软件,研发和销售能力是竞争力
2000 年-2010 年这十年,第一次出现 SaaS 订阅新模式,诞生了以 Salesforce、Workday 为代表,面向 SMB 提供 SaaS 产品的软件公司。
2010 年之后,逐渐出现越来越多面向个人用户的 Bottom-UP 增长型公司,比如 Figma、Notion、zapier 等,用最好的产品、更多用场景、体验和最佳实践来引导和服务用户。
▌产品型公司具有更高的资本效率
▌一个100分的产品远比3个60分,更有价值
我们专注投企业服务早期,也完整见证了企服公司经历「从 Idea 到 GTM」过程。
创业往往一开始就必须找到解决痛点最明确的切入点,我们要思考:你是否真正了解客户想要什么产品能锋利且明确的解决客户需求吗p>
同时,早期阶段我们不会过分关注所谓的”产品和技术壁垒“,相比做出几个 60 分的产品,我们始终认为基于 sharp 切入点的产品更能给用户带来的极致体验,未来可以延伸产品矩阵,产品的壁垒是对行业理解的沉淀。
在 Infra 领域,我们非常看好的公司 Hashicorp,也是从单个工具 Terraform 逐渐向外延展 Vault、Consul、Nomad 四个以开发者 workflow 为导向的产品矩阵。我们的投资案例中:坚持产品易用的 RPA 工具「影刀」、面向业务人员无代码工具「黑帕云」、程序员远程面试平台「Showmebug」、云原生 devops服务商「KodeRover」、在线协作白板「Teamind」和售后 SaaS「售后宝」,都是将某个行业和场景打透,追求产品的极致体验实现增长。
为了最大程度提升用户使用体验,要有决心对产品功能做合理减法,使工具从掌握专业技能的人下沉至一般雇员可使用,让产品价值锋利的切入用户的价值感知,使产品成为其增长飞轮中最核心的要素。
No.3
增长+销售是SaaS商业化的组合拳
SaaS 公司的商业化和产品研发进度应怎样结合的观点是:从Idea 到 GTM 的过程中,增长+销售是 SaaS 公司商业化的组合拳。
产品驱动能快速获得用户增长飞轮,快速实现从0-1,而客户运营和销售实现从1-10才是最核心的部分。
下图我总结了伴随SaaS 产品的迭代周期,产品商业化过程的关键节点及建议。
Community 对 PLG 公司非常重要,因为 区天然是企业了解VOC(Voice of the Customer)最好的媒介。
区能积累对产品感兴趣、有可能付费的用户群,为企业快速获取大量 inbound 线索。但不管多易用的产品,inbound 线索进来也很难完全自行转化。
而且你会发现,C 端用户的需求比 B 端企业更发散,用户不断提出的新需求要满足吗候应当 Data-driven 来测试用户最痛的点、最活跃的场景,尽早尝试通过差异化收费来验证。
因为你真正的客户是愿意付钱的用户,付费是试金石。
并且从 Dayone 就要开始考虑商业化,但最合适的时间点是“价值验证”完成的时刻:标志是一定数量的活跃用户,在活跃使用且对产品满意。
特别分享的认知,在国内以 Airtable、Canva、zapier 为代表的通用工具平台需要持续提供长尾场景,即便短期不能付费,但是能培养用户习惯也非常重要。
PLG 鼻祖 Atlassian,最早也提出坚持免费增值和极低的定价策略;Scott 作为CEO给的建议是一旦你获得了不会使用竞争对手产品的用户心智份额,将拥有向免费用户追加销售付费产品的优势。
▌销售阶段:搭建销售团队最好的时机
企业采购是理性决策,所以你需要有分发渠道接触到他们。找到愿意为新产品付费的 Early adopter 不难,但大多数 CIO 或企业中购买技术产品的人,都不会在早上醒来说:“天哪,我可以去找下一个热门的东西来冒险吗nbsp;
所以,产品驱动不代表永远不需要销售团队,新型SaaS公司的运营或客户成功部门也可能发挥同样的价值,从增长到销售运营的时机把握是 GTM 的重要转折点。
Twilio 销售 VP 的经验是“如果一家公司正在评估价值 10 万美元到 50 万美元 ACV(Annual Contract Value)的机会,则有必要雇用新的团队成员来处理新业务。”
GitHub、Twilio 和 SendGrid 的经验是实现 2000w 美金的 ARR,开始考虑向自上而下的销售转变,产品层面提供企业版本的解决方案。非常夸张的是,Dropbox 是从预计 1 亿美金 ARR 才开始搭建销售模式。
国内企服公司重视运营或销售的时间点要更早,我们的经验是“客户有付费想法”就可以考虑正式商业化,实现第一个 100w 人民币 MRR( Monthly Recurring Revenue)是非常不错的成绩,值得庆祝。
国内多数早期企业服务SaaS公司还处在追求规模化销售、提高销售人效比的阶段。但是始终不要忘记关注 NDR(Net Dollar Retention),了解你的产品或服务是否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并吸引老客户。
当已经有100-200家付费客户,就需要客户成功部门来帮助挖掘老客户新需求。
企业服务SaaS的商业化是一个系统复杂的整体实践,涉及市场/产品契合度验证、产品定价策略优化、销售和渠道搭建等各方面配合,值得ToB创业者们研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增长销售路径。
往期精彩内容
推荐关注▽
低代码,抢不动程序员的饭碗
【产业互联 周 】中兴通讯五年合规监察期结束;马化腾谈“腾讯如何过冬”;钉钉继续转型PaaS化
被“忽略”的云巨头:天翼云营收三位增长从何而来看财
“东数西算”是什么有多大媒体深度
行业▽
从奶粉小厂到媲美茅台,飞鹤究竟做对了什么案例复盘
奇安信38.9万中标一政府部门2393万招标项目,引发行业争议
留给华为造“芯”的时间不多了|硅基世界
观察▽
【产业互联 周 】中兴通讯五年合规监察期结束;马化腾谈“腾讯如何过冬”;钉钉继续转型PaaS化
钛媒体独家对话叶军:我在阿里巴巴做“CIO”的日子
宁德时代揭晓调研纪要:一定要进美国市场,友商扩产不会增加竞争
趋势▽
未来五年数字中国建设路线图出炉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Java技能树首页概览92458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