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等价类划分方法
边界值分析方法
错误推测方法
因果图方法
判定表驱动分析方法
正交实验设计方法
功能图分析方法
场景设计方法
等价类划分方法:
一.方法简介
1.定义
是把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即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子集),然后从每一个子集中选取
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该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常用的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2.划分等价类:
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露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并合理地假定:测试某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于对这一类其它值的测试,因此,可以把全部输入数据合理划分为若干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作为测试的输入条件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测试数据取得较好的测试结果。等价类划分可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1)有效等价类
是指对于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说是合理的、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利用有效等价类可检验程序是否实现了规格说明中所规定的功能和性能。
2)无效等价类
与有效等价类的定义恰巧相反。无效等价类指对程序的规格说明是不合理的或无意义的输入数据所构成的集合。对于具体的问题,无效等价类至少应有一个,也可能有多个。
设计测试用例时,要同时考虑这两种等价类。因为软件不仅要能接收合理的数据,也要能经受意外的考验,这样的测试才能确保软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3.划分等价类的标准:
1)完备测试、避免冗余;
2)划分等价类重要的是:集合的划分,划分为互不相交的一组子集,而子集的并是整个集合;
3)并是整个集合:完备性;
4)子集互不相交:保证一种形式的无冗余性;
5)同一类中标识(选择)一个测试用例,同一等价类中,往往处理相同,相同处理映射到”相同的执行路径”。
4.划分等价类的方法
1)在输入条件规定了取值范围或值的个数的情况下,则可以确立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两个无效等价类。如:输入值是学生成绩,范围是0~100;
6.基于边界值分析方法选择测试用例的原则
1)如果输入条件规定了值的范围,则应取刚达到这个范围的边界的值,以及刚刚超越这个范围边界的值作为测试输入数据。
例如,如果程序的规格说明中规定:“重量在10公斤至50公斤范围内的邮件,其邮费计算公式为……”。作为测试用例,我们应取10及50,还应取10.01,49.99,9.99及50.01等。
2)如果输入条件规定了值的个数,则用最大个数,最小个数,比最小个数少一,比最大个数多一的数作为测试数据。
比如,一个输入文件应包括1~255个记录,则测试用例可取1和255,还应取0及256等。
3)将规则1)和2)应用于输出条件,即设计测试用例使输出值达到边界值及其左右的值。
例如,某程序的规格说明要求计算出”每月保险金扣除额为0至1165.25元”,其测试用例可取0.00及1165.24、还可取一0.01及1165.26等。
再如一程序属于情 检索系统,要求每次”最少显示1条、最多显示4条情 摘要”,这时我们应考虑的测试用例包括1和4,还应包括0和5等。
4)如果程序的规格说明给出的输入域或输出域是有序集合,则应选取集合的第一个元素和最后一个元素作为测试用例。
5)如果程序中使用了一个内部数据结构,则应当选择这个内部数据结构的边界上的值作为测试用例。
6)分析规格说明,找出其它可能的边界条件。
二.实战演习
1.现有一个学生标准化考试批阅试卷,产生成绩 告的程序。其规格说明如下:程序的输入文件由一些有80个字符的记录组成,如右图所示,所有记录分为3组:
列举出程序中所有可能有的错误和容易发生错误的特殊情况,根据他们选择测试用例。
I. 程序是否把空格作为回答
II. 在回答记录中混有标准答案记录
III. 除了标题记录外,还有一些的记录最后一个字符即不是2也不是3
IV. 有两个学生的学 相同
V. 试题数是负数。
3) 再如,测试一个对线性表(比如数组)进行排序的程序,可推测列出以下几项需要特别测试的情况:
I. 输入的线性表为空表;
II. 表中只含有一个元素;
III. 输入表中所有元素已排好序;
IV. 输入表已按逆序排好;
V. 输入表中部分或全部元素相同。
二. 实战演习
暂无
因果图方法
一. 方法简介
1.定义:是一种利用图解法分析输入的各种组合情况,从而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
2.因果图法产生的背景:
等价类划分法和边界值分析方法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件,但没有考虑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输入条件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这样虽然各种输入条件可能出错的情况已经测试到了,但多个输入条件组合起来可能出错的情况却被忽视了。
如果在测试时必须考虑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则可能的组合数目将是天文数字,因此必须考虑采用一种适合于描述多种条件的组合、相应产生多个动作的形式来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这就需要利用因果图(逻辑模型)。
3.因果图介绍
- 采用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
1)分析软件规格说明描述中, 那些是原因(即输入条件或输入条件的等价类),那些是结果(即输出条件), 并给每个原因和结果赋予一个标识符。
2)分析软件规格说明描述中的语义,找出原因与结果之间, 原因与原因之间对应的关系,根据这些关系,画出因果图。
3)由于语法或环境限制, 有些原因与原因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组合情况不可能出现,为表明这些特殊情况, 在因果图上用一些记 表明约束或限制条件。
4)把因果图转换为判定表。
5)把判定表的每一列拿出来作为依据,设计测试用例。
二. 实战演习 - 某软件规格说明书包含这样的要求:第一列字符必须是A或B,第二列字符必须是一个数字,在此情况下进行文件的修改,但如果第一列字符不正确,则给出信息L;如果第二列字符不是数字,则给出信息M。
解答:
- 根据题意,原因和结果如下:
原因:
1——第一列字符是A;
2——第一列字符是B;
3——第二列字符是一数字。
结果:
21——修改文件;
22 ——给出信息L;
23——给出信息M。 - 分析这一段说明,列出原因和结果
原因:
1.售货机有零钱找
2.投入1元硬币
3.投入5角硬币
4.押下橙汁按钮
5.押下啤酒按钮
结果:
21.售货机〖零钱找完〗灯亮
22.退还1元硬币
23.退还5角硬币
24.送出橙汁饮料
25.送出啤酒饮料
2)画出因果图,如图所示。所有原因结点列在左边,所有结果结点列在右边。建立中间结点,表示处理的中间状态。中间结点:
- 投入1元硬币且押下饮料按钮
- 押下〖橙汁〗或〖啤酒〗的按钮
- 应当找5角零钱并且售货机有零钱找
- 在判定表中,阴影部分表示因违反约束条件的不可能出现的情况,删去。第16列与第32列因什么动作也没做,也删去。最后可根据剩下的16列作为确定测试用例的依据。
判定表驱动分析方法
一. 方法简介
1.定义:判定表是分析和表达多逻辑条件下执行不同操作的情况的工具。
2.判定表的优点
能够将复杂的问题按照各种可能的情况全部列举出来,简明并避免遗漏。因此,利用判定表能够设计出完整的测试用例集合。
在一些数据处理问题当中,某些操作的实施依赖于多个逻辑条件的组合,即:针对不同逻辑条件的组合值,分别执行不同的操作。判定表很适合于处理这类问题。
3.“阅读指南”判定表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