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风云 20 年!

   

软件自由

1969 年, Unix 操作系统诞生于贝尔实验室(隶属于 AT&T )。当时的 AT&T 因为反垄断原因,被限制不得进入计算机行业。因此 AT&T 最初对 Unix 的源码进行免费分发。然而,1982 年针对 AT&T 不得进入计算机行业的禁令失效了。 1983 年, AT&T 发布了大名鼎鼎的 Unix System V 。同时 AT&T 改变了 Unix 的授权模式,将其变成了收费的闭源商业软件。AT&T 的行为只是当时软件行业的一个缩影,很多企业或个人都一改过去的源码免费分发模式,而转向闭源的商业软件模式。 由此催生了自由软件运动(始于 1983 年)。发起人 Richard Matthew Stallman ,业界尊之为 RMS (能被人用 3 个字母的缩写指代的美国人,都不是一般人,比如 JFK)。 RMS 是学院派黑客的典型代表,他发起的自由软件运动不仅针对商业软件,更关乎用户自由使用软件的权益。自由软件运动虽然有过于理想化的问题,但它所代表的 区力量的觉醒早已深深影响了今天的软件行业。 经过不懈的努力与坚持,1990 年代自由软件阵营终于迎来了重量级的成员(使用 GPL 许可证)—— Linux ( 1991 )和 MySQL ( 1995 )。既然自由软件逐步走入正轨,为什么还要打出“开源”这样一面新的旗帜呢

黑客与商业

1994 年,Netscape 公司成立。通过独创的 Javascript 编程语言和浏览器渲染引擎, Netscape 最风光的时候独占了浏览器市场 90% 以上的份额。Netscape 浏览器本身是收费的商业软件,但用户也可以选择下载免费的评估版。 然而,微软也瞄准了 络浏览器这个赛道。通过在 Windows 上内置 Internet Explorer 的方式,微软快速蚕食着 Netscape 的市场份额。尤其 1998 年,微软发布的 Windows 98 中内置的 Internet Explorer 4.0 从功能上也压倒了 Netscape 的产品。 岌岌可危的 Netscape 在卖身于 AOL 之前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公开 Netscape 络浏览器的源码(日后它将重生为 Firefox ,与 IE 展开新的争夺)。不过自由软件过于理想化的理念,显然与 Netscape 这样的商业公司存在一定的差异。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O’Reilly 召集了黑客 区中的重要成员:Linus Benedict Torvalds、三大脚本语言( Perl/Tcl/Python )的发明人、 Netscape 公司代表、Apache 维护者等重量级人物一起召开了一次讨论会。 讨论的重要成果之一是明确了不论是自由软件,还是开源软件,最重要的共性便是公开源码。这也是“开源”这个口 的由来。另一个开放式的话题则是,如何将开源背后的黑客文化与商业市场相结合。谁曾想 20 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依旧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因此,开源项目不应该避讳谈商业模式。因为从“开源”诞生的第一天,商业模式的探索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可以说开源理念是对自由软件思想的延伸,开源理念强调——共享与合作开发软件源码是有商业潜力的。

LAMP

创新先锋

  开源软件的基因中深深印刻着黑客 区的精英文化与创新精神。即便从自由软件运动开始算起,“开源”的诞生也不过 30 多年。但“开源”已经对今天的软件产业,甚至整个 IT 产业带来了深刻的启发与影响。 如果回溯近 20 年的 IT 产业发展脉络,以下几个标志应该是公认的: 互联 、移动互联 、云计算 整个互联 行业引领了近 20 年的 IT 技术发展。始于 1990 年代的互联 虽然是非常年轻的行业,但也是对 IT 技术最敏感的行业。 开源 LAMP 技术栈为互联 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互联 行业的急速发展也帮助孕育了大量开源软件。 最初当 SuSE 和 Red Hat 将 Linux 引入企业服务器市场时,开源软件只是商业软件的低成本替代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开源软件都忙着去补齐相比商业软件所缺失的能力。 但即便是在那个阶段,开源软件也贡献了不少创新的工具,组件和理念。其中最典型的一个例子, MySQL 数据库将计算引擎与存储引擎两部分进行了独立的模块化设计(和今天说的云环境下的计算与存储分离不是一个概念)。 MySQL 允许用户选择自己需要的存储引擎,甚至这个存储引擎可以是由另一个公司开发的。(虽然现在 MySQL 和 InnoDB 都在 Oracle 手里,但早先他们其实是两家公司。)Db2 和 Oracle 可没这样的操作。 及至最近十年,移动互联 与云计算大放异彩。Redis , MongoDB , Spark , Docker ……这些带来创新理念的基础软件,无一是按照传统商业软件的模式进行运作的。  

大数据

大数据这个概念, 1990 年代就开始出现。早期对大数据价值的挖掘利用,主要是通过 EDW/BI (企业数据仓库,商业智能)这样的解决方案来实现。当时, Teradata 是数据仓库中绝对的霸主。 而 IBM 通过收购 Cognos 和 SPSS 在 BI 领域占有重要的位置。这些商业解决方案当年主要服务于金融,电信,大型制造等行业。 大数据的特点之一是价值密度比较低( 2 倍的数据无法带来 2 倍的价值)。因此传统的分析处理方式虽然在性能上也许依然可以满足要求,但在成本上却很难被用户所接受。 一直到 2005 年 Hadoop HDFS 的出现,数据处理的成本大幅下降。终于在开源软件的推动下,企业级的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变得唾手可得。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

2016年 DeepMind 研发的 AlphaGo 4:1 战胜李世乭。由此将人工智能的这一波浪潮推向了新的高度。这一轮人工智能还能走多远问题的答案见仁见智。 但值得注意的是,各种主流的人工智能平台框架( Tensor Flow , Caffe , Keras , PyTorch , Paddle Paddle 等等)都是开源的。甚至英伟达这样的硬件厂商都推出了 RAPIDS 这样的开源 AI 框架。 开源软件的创新之处,不单单体现在技术上。更重要的是开源软件背后的开放协作理念,以及对软件价值的重新定义,彻底改变了今天的软件世界。  

重塑软件价值

  时间回到 2009 年,那正是商业软件公司欣欣向荣的时代。那时笔者是 IBM 的一名软件售前工程师。 同事们热烈讨论着日暮西山的 SUN 究竟还有什么出路。有传闻 IBM 会收购 SUN,不过这样的收购恐怕过不了反垄断调查。 谁曾想 Oracle 最终出手。这笔交易完成后, Oracle 成为了与 IBM 一样的集软硬件,服务于一体的全栈型企业 IT 公司。Oracle 与 IBM 之间的双雄争霸似乎将会从数据库领域拓展到企业 IT 的各个领域。 然而,我们知道这样的事情最终并没有发生。Oracle 与 IBM 双双迷失在这开源软件大爆发的时代……

传统商业软件的玩法

我们都知道传统商业软件通常采用许可证( license )销售模式。一般的流程是,软件厂商会将用户的硬件配置(比如 CPU 核数,存储容量等等),代入他们的神奇公式(公式里的各种常量大概都是上帝确定的),最终计算出软件许可证的金额。 那么用户支付许可证费用以后,就能愉快的使用软件了吗软件厂商来说,还有两个问题: 许可证费用一般都给了很大的折扣(为抢标, 价 1 块钱的也不是没有)。 许可证往往是一次性收费,今年收了,明年怎么办呢 因此除了一次性收取的许可证费用,软件厂商又设计出了按年收取的软件升级保护费用(通常是按比例从许可证费用折算而来)。 只要购买了升级保护,用户以后就可以一直使用最新的“版本”,而无需重新支付许可证费用。Oracle 称其为许可证支持( license support ), IBM 称其为订阅与支持( subscription & support )。 按照一般的直觉,人们会认为商业软件的核心是许可证费用,软件升级保护只是许可证的附加产品(毕竟连计算方法都是跟着许可证走的)。但事实往往是反直觉的,请看 Oracle 2017 年财 :

Oracle 未来的“版本”发布节奏

顺便说一下,这里为什么只给出 2017 年的数据呢自 2018 财年第 4 季度开始, Oracle 不再单独列出软件升级保护的收入金额,转而将软件升级保护收入与(总是达不到市场预期的)云收入合并后一起汇 (这波操作厉害,反正都是按年收取的可持续性收入,合并也没毛病。所以说 Oracle 是最牛的商业软件公司)。 其实何止 Oracle , IBM 和微软也开始采用淡化版本的方式进行软件发布了。这些商业软件巨头一个个学起了开源软件的迭代模式,可见“开源”对软件行业的影响多么巨大。

“开源”带来的改变

目前比较常见的开源基础软件商业模式是这样的:

  • 针对一般用户,提供基础开源版本,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

  • 针对核心用户,提供收费的高级版,满足用户的进阶需求(如分布式,高可用,以及工具链软件等)。

【END】

10天学Python直接做项目,我做了这5件事

https://edu.csdn.net/topic/python115m_source=csdn_bw

 热 文 推 荐 

 

 

?

 

 

 

?

?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9月11日
下一篇 2019年9月1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