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 +是一个让人神往的词汇。
很多上市公司只要沾到这个词,股价就蹭蹭蹭的往上窜。
那这玩意儿到底有啥点石成金的魔力呢?
一、苦哈哈的实体制造业
大家知道,很多制造业公司,辛辛苦苦一年忙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
好不容易有点销售,大头就被人工、折旧、材料、费用占去了;
年底一结账,还有一大笔应收账款,现金流紧巴巴的,感觉这小日子简直没法过了。
与此同时,你也知道有些公司,一年到头,没费多大劲,睡着觉都在挣钱。
二、流量的生意
大家知道,由于存在利润歧视,中国的互联 公司绝大多数选择了国外、香港上市。
比如那个涨到天上去了的腾讯(口水ing…)。
但凡事不能太绝对,A股也不是没有金子,今天要说的则是一个属于A股的标准互联 公司:二三四五(002195)。
它最核心的资产,就是 址导航页面:
www.2345.com。
“卧槽,PC时代的活化石啊”
这样主营业务简单,移动互联 时代早就被抛弃了的公司,还有研究的必要吗?
少年,别被你的偏见左右了,这里面的乾坤大着呢。
先来一波图感受下:
营收从2014年6.54亿干到2016年的17.42亿!
利润从2014年的1.13亿膨胀到2016年的5.17亿,2017年半年 显示起扣非利润已达4.2亿!
毛利、净利一路UPUPUP!
移动互联 时代的利润竟然比辉煌的PC时代涨了有十倍之多!
What happen?
原来,早在2014年,二三四五的前身,海隆软件,花了27亿收购了利润不到2个亿的二三四五。
这是一笔很多人并不看好的买卖。
当时的二三四五,已经陷入了无法增长的泥潭,其核心资产 “互联 信息服务”每年利润在两千万上下徘徊。
Why?
因为随着移动互联 的的兴起,手机抢去了曾经电脑作为上 终端的绝大部分市场,曾经的桌面导航门户 站风光不再。
曾经我们桌面的互联 流量的入口是啥?如果按照标准答案,应该是搜索引擎,比如谷歌、百度之类。
But,在天朝,我们有本土特色的互联 入口:”导航 址”。
这是我们国家信息技术发展的后发性造成的,互联 刚出现那会儿,中国 民不成熟,搜索引擎也不普及,但中国 站却如雨后春笋一般爆发,用户需要有个界面列个清单,点一点就进行 上冲浪。
导航 站应运而生,他们对 址进行了人工筛选,符合国人的使用习惯,直接明了,简单无脑。
导航 站的成功,最直接的原因就是:
“有相当大比例的 民,是直接从农耕文明 会直接跨越到信息文明 会”
就生意的属性来看,这是一门极好的生意, 站开着,用户点击对应 址、广告即可产生导流收入,毛利率高达80%以上,真·睡觉挣钱!
看一波流量情况:
从流量数据来看,导航站并不存在互联 “赢家通吃”的情况,百度收购的hao123、奇虎的360、美图老板蔡文胜创办的265,都拥有相当的份额。
根据 SimilarWeb的数据显示,2345排名第二!
入口为什么重要,关键在于入口知道你通过何种设备,在何时何地点击了什么 页,搜索了什么内容。
也就是说,入口知道你在想什么;推而广之,入口知道 民都在想什么。
举个例子:如果A地爆发流感疫情,那么来自A地关于流感方面的点击、搜索数据就会突然的放大,在统计数据上会非常的明显。
在这个例子里,入口能比政府的卫生部门都要先掌握疫情信息。
知道人们在想什么,还比政府都先知道,这是不是一个很可怕的能力?
(PS:知道谷歌为什么那啥了吧)
细思极恐啊。
三、增长的秘密
但是,作为上市公司,你并不能小富即安,你得增长,你不能辜负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
在核心业务流量零增长的背景下,二三四五是如何实现了翻倍式的利润增长呢?
也许,秘密就藏在下面这张高管图中:
高管团队中就一个搞技术的,半个学过计算机的,其余都是金融履历。
这就是2345的秘密——
“一群来自金融界的魔法师,召唤了一个半码农,然后告诉他,我有一个改变世界的idea……”
这个idea,就是互联 金融。
嗯,通俗一点讲,就是 上贷款。
问题来了,现在搞贷款的那么多,凭什么就你赚的盆满钵满?
答案是:
一、行业空间;
二、差异化竞争;
三、自有流量。
要问行业空间,必然少不了灯塔国的数据。
我国消费余额与人均消费信贷余额与欧美等发达市场有着较大的差距:我国消费信贷余额约为美国的20%和欧盟的 60%,人均消费余额仅为 516 美元,约为美国的 5%,不足日本的三分之一。
数据触目惊心。
信贷发展水平和我大天朝的经济地位严重不匹配啊。
当然,这么大一块肥肉,是人都想来插一脚。
竞争对手那么多,2345是如何从乱军中杀出来的呢?
注意标签:现金贷,额度。
前者是产品定位;后者是风险控制的基石。
搞过产品的都知道,产品定位非常重要;你得时刻问自己,你的目标消费群是谁, 需要做出什么样的产品才能满足他们?
2345的 商贷款产品“2345 贷款王”就非常成功。
2345 贷款王,主要针对的是没有被银行信用卡覆盖的蓝领人群,用户主要是一些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年轻人。
收入低,但借款频次高,他们很难被传统银行覆盖,长尾属性明显。
2345 贷款王向他们提供 500-5000 元的小额信贷,自动化审批,速度贼快,既可以满足其借贷需求,又可以避免过度消费带来的坏账风险。
能看到这篇文章的读者们,是很难理解“没有信用卡”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的。
但在中国,真实的情况可能让我们感到震惊,直至目前,信用卡的覆盖人群仍然非常非常低!
一个人缺个千儿八百的,张口找人借吧,开不了口;就算开了口,还不一定借得到。
下个APP,手续简单的登记下,立马现金到账。
这是一个被巨头们所忽视了的巨大市场。
大量无法申领信用卡的底层人群,庞大的现金贷需求,经由互联 金融技术的匹配和挖掘,随风而起!
这就是2345的低调传奇。
和市面上的竞争产品比较,“费率、到账时间”,是小额贷款人群非常重视的两大指标,在这方面,贷款王非常有竞争力。
懂行的朋友看到这里,可能存在疑问——
金融的核心在于风险管理,高杠杆的生意一旦面临坏账,利润会被侵蚀的非常之快?
没错,风险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据公司定期 告披露:M4坏账率(指逾期91天至120天的贷款金额占该部分逾期贷款实际发放月的贷款发生金额的比例)维持在约3%的水平。
就小额贷款公司来说,这个坏账水平,控制的算是非常不错了。
问题在于,我国官方征信体系还非常落后,央行征信系统中无信贷记录和个人征信 告人群,占总人口比例分别为 73%和 80%。
数据的缺失,会让贸然进入信贷领域的玩家遭遇巨大的放款风险,2345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答案还是来自技术的深化和互联 的普及。
还有一个,则是我国民间征信机构的快速发展,像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众多维度的数据让用户画像更加准确,成为民间互联 金融成长的坚实基础。
回到2017年半年 关于贷款业务的表述:
2017 年 6 月,单月发放贷款金额 25.14 亿元,同比增长 79.32%;
截至 2017 年 6 月 30 日,贷款余额超过 29.47 亿元,较 2016年末增长 114.33%;
2017年半年度金融科技子公司合并 表范围实现的营业收入为54,580.04万元,较2016年上半年增长1,644.60%;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3,877.58万元,较2016年上半年的522.59万元增长4,469.09%。
在中国这样一个借贷行业异常落后的大环境下,二三四五凭借着自身巨大的流量入口优势和金融产品的特色,获得了爆发式的成长。
四、护城河
关于二三四五的生意经,我们还要明确一点:
二三四五的“放贷 ”,并非直接参与信贷市场。
而是“对接持牌金融机构与个人的信贷技术服务平台,平台上提供持牌金融机构的消费金融产品,相关合作持牌金融机构将消费贷款通过“2345贷款王”平台发放给贷款用户,公司通过为相关合作持牌金融机构提供的技术服务收取相应费用。”
这门生意的本质,还是通过技术和流量变现。
(互联 的江湖上,流量是最最最核心的资产)
就像一个新闻上,公司自己人说的:
什么叫“抓取客户的能力比较强”?
“一个满脑子想借钱的年轻人,恰好用的是2345.com,先研究并点击了一圈导航栏上有关“借贷”的条目,然后再去搜索框搜索“借贷”相关的信息,这个年轻人的一切行为,都会被2345记录下来,打上2345贷款王潜在客户的标签,有了精确的人群画像,精准的广告投放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还是我在前文说的,入口知道你在想什么。
而这个入口,是2345得天独厚的护城河。
五、移动互联 的追赶
2345在2017年半年 里,提到了一个信息:
“互联 信息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8,910.86万元,较2016年同期下降6.54%;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净利润为21,141.94万元,较2016年同期增长3.31%。
其中,移动端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740.18万元,较2016年同期增长98.53%, 移动端产品自2017年1月份开始已全线实现盈利,预计下半年仍能保持良好的发展速度;”
不好好研究公司的同学,肯定就get不到这句话在说什么了。
在PC上 时代,上 的入口是导航 站,移动互联 时代呢?
导航 站的风头不在了,入口变成了一个个方方正正的APP。
(2345移动端的定位仍然非常清晰,主打仍然是高频次应用,利用流量入口地位,高举高打)
半年 的信息告诉我们,在一年的时间里,2345完成了移动端的布局和追赶,并将重点投入移动端。
厉害的是,这个移动端产品一挣起钱来,半年就接近一个亿收入(这可是移动互联 的收入哦,毛利都是80%起的)。
大家知道:一个APP,可以支撑一个上市公司。
2345已经有一个爆款APP,即“2345贷款王”,在不到2年时间里,实现了从0到5个亿的收入跨越,而且这个增长趋势,至今仍未看到放缓的迹象。
现在,2345告诉你,我们还有很多APP呢!
说了那么多二三四五的好,现在问题来了,那为什么这几年他的股价一直在跌呢?
因为,二三四五的负面消息同样让人不省心啊。
要不就是5%以上的股东减持,要不就是银监部门对现金贷的清理。
一碰到风吹草动,投资者撒腿就跑。
但对于关注企业基本面的投资者来说,业绩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才是关键,那些对股价短期形成的“打压力量”恰是暗道的陈仓。
————————————————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