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CSDN(ID:CSDNnews)
导语:算法究竟从何而来的“AI”是否纯粹依靠先进的技术智能与人类智能之间又究竟有着什么关系……
在古代吠陀的宇宙起源论中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由于宇宙的诞生,古神生主(Prajapati)被肢解成了碎片。在宇宙诞生之后,这位至高无上的神只剩下残躯。在他的火坛祭仪式中,印度教信徒为了重组这位古神支离破碎的躯体,他们根据精心设计的几何图案建造了一座火祭坛。这座火祭坛的铺设采用了成千上万块形状和大小都十分精确的砖头,最后拼成一个猎鹰的形状。他们一步步按照指示,将每块砖准确地放入指定的编 和位置,在铺设的过程中他们还口诵咒语。祭坛一层层铺建起来,最后的面积和形状与信徒们的设计完全相符。解逻辑之谜是此次仪式的关键,祭坛的每一层都必须与相邻的层保持形状和面积相同,但砖块的位置却不同。这个猎鹰祭坛最终必须面向东方,因为这是重组的古神朝着朝阳起飞的象征,他们通过几何手段完成了此次古神的转世。
插图来自印度哲学杂志27.1(1999年)
印度公元前800年左右问世的《Shulba Sutras》中对该火坛祭的仪式有详细的描述,这本书中还描述了一些更古老的印度传统。《Shulba Sutras》讲述了具有特定几何形状的祭坛的建造,他们建造的这些祭坛都是献给古神的礼物。例如,书中说:“如果你想摧毁现在和将来的敌人,那么就应该搭建一座菱形的火祭坛。”上述猎鹰形状的火坛祭由七个方格的示意图演变而来。在吠陀的传统中,传说仙人的灵魂都由七个方形的神我(宇宙实体或人)组成,而生主也是以这种形式出现。1907年,艺术史学家Wilhelm Worringer提出原始艺术诞生于山洞壁画的抽象线条,但人们可以假设艺术手法也源自线条与碎片的组合,而后又引入了日益复杂的形式和几何技术。意大利数学家Paolo Zellini在对吠陀数学的研究中发现,人们通过火坛祭仪式,世代相传几何近似与渐进式增长的技术,换句话说这种技术就是算法,相当于莱布尼茨与牛顿的微积分。时至今日,火坛祭仍然是印度目前仍在使用的古老仪式之一,也是算法文化的先驱。但是,我们怎样才能将火坛祭这种古老的仪式定义为算法呢span>
火坛祭为什么是算法文化的先驱span>
对许多人而言,通过最新技术的范式来阅读古代文化似乎是一种剽窃文化的行为。然而,声称抽象的知识技术和人工元语言属于现代西方工业,这种说法不仅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并不准确,而且也是以殖民主义的眼光看待其他地方和其他时代的文化的表象。法国数学家Jean-Luc Chabert指出:“算法本身自然存在,甚至在人们创造出这个特殊的词语来形容它们之前就存在了。算法代表一组按部就班的指令,通过非常机械地执行,就能达到预期的结果。”如今,有些人可能将算法视为抽象数学原理的最新技术创新。其实,算法是最古老和最重要的实践之一,早于许多人类工具和所有现代机器:
算法并不局限于数学…… 巴比伦人用算法来决定法律观点,拉丁语教师利用算法来矫正语法,而且在预测未来、决定医疗或准备食物等所有文化中也用到了算法……因此,我们在讨论食谱、规则、技术、过程、程序和方法时,也通过相同的词语来描述不同的场景。例如,中国人的数学和武术中都使用了“术”,这个词代表规则、过程或策略…… 而现在,算法这个术语代表系统计算的任何过程,而这些过程都可以自动执行。主要受计算的影响,如今算法一词的含义已局限到仅代表一个基本要素,与过程、方法或技术之类的模糊概念有所区别。
算法是什么span>
术语“算法”源自波斯学者al-Khwarizmi名字的拉丁化。他于9世纪在巴格达撰写了著作《印度数字计算》一书,该书向西方引入了印度教的数字,以及相应的计算数字的新方法,即算法。事实上,中世纪拉丁语“algorismus”指的是用印度数字进行四个基本数学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程序和捷径。后来,术语“算法”被人们用作表示任何逐步的逻辑过程,并成为计算逻辑的核心。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将算法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在古代,算法可以认为是程序化、规则化仪式的过程,通过该过程实现特定的目标和传递规则;在中世纪,算法是辅助数学运算的过程;在现代,算法是逻辑过程,由机器和数字计算机完全机械化和自动化。从诸如火坛祭仪式和印度教计算规则等古代实践中,我们可以勾画出一个现代计算机科学中“算法”的基本定义:(1)算法是对重复过程的抽象,是对时间、空间、劳动和操作的组织:它不是从自上而下的发明,而是从自下而上总结出的规则;(2)算法将过程划分为有限的步骤,以便有效地执行和控制过程;(3)算法是问题的解决方案,一项超越局限约束的发明:任何算法都是一个技巧;(4)最重要的是,算法是一个经济过程,因为它必须在空间、时间和能量方面使用最少量的资源,以适应有限制的情况。如今,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壮大,人们倾向于将算法视为抽象数学思想在具体数据上的应用。而实际上,算法的历史表明,它源于物质实践,源自空间、时间、劳动和 会关系的世俗划分。仪式过程、 会惯例以及空间和时间的组织是算法的源泉,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甚至在复杂的文化系统(如神话、宗教,尤其是语言)兴起之前就已存在。就人类的发展过程而言,可以认为 会实践和仪式过程中体现出的算法才是数字和数字技术出现的原因,而不是相反的方向。看看查尔斯·巴贝奇和卡尔·马克思的研究我们就能发现,现代计算正在从具体逐渐发展成抽象的形式。
西塞罗(Cicero)和古代记忆理论家认为,你可以通过正确的训练来巩固自然记忆。 他们发明了一种地形系统,即基因座(Loci)方法,一种图像助记符,包括选择一系列方便在时间和空间上排序的地点和位置。例如,你可以想象在房子里闲逛,选择各种桌子,从大门口看到的椅子、窗台、墙上的标记等等。然后,将需要记住的材料编码成离散的图像,并将每个图像以正确的顺序插入到各个基因座中。比如,为了记住某次演讲的内容,你可以将要点转换为具体的图像,并在脑海中将每个要点放入连续的基因座中。 在发表演讲时,你只需按顺序回忆房子的各个部分。
“此刻,对象在感知我,”画家保罗·克利(Paul Klee)在他的笔记中写道。这个惊人的断言如今已经变成了客观事实。他们谈论的不就是在不久的将来生成能够识别形状的轮廓,还能完全解释视野的“视觉机器”吗span> 他们是不是也在谈论视觉新技术:在由计算机控制的视频相机上实现不可见视觉的可能性….这种技术将用于工业生产和库存控制,也许还能用于军事机器人的技术。
既然他们正在为感知自动化做准备,为了人工视觉的创新,将客观现实的分析委托给机器,那么我们也许可以再考虑一下虚拟图像的本质……现如今,我们在讨论视听的发展时,不可能脱离新视觉工业化、合成感知的真实市场的增长以及所有相关道德问题……不要忘记Perceptron背后的整体想法是鼓励第五代“专家系统”的出现,换句话说,人工智能只有通过获取感知器官才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群福利
扫码添加小助手,回复:大会,加入2019 AI开发者大会福利群,每周一、三、五更新技术福利,还有不定期的抽奖活动~
◆
精彩推荐
◆
60+技术大咖与你相约 2019 AI ProCon!大会早鸟票已售罄,优惠票3.5折限时速抢进行中……2019 AI开发者大会将于9月6日-7日在北京举行,这一届AI开发者大会有哪些亮点公司的大牛们都在关注什么行业的风向是什么19 AI开发者大会,倾听大牛分享,聚焦技术实践,和万千开发者共成长。
推荐阅读
-
连续亏损6年,负债超10亿美元,DeepMind靠烧钱模式能走多远h2>
-
七夕大礼包:26个AI学习资源送给你
-
玩王者荣耀用不好英雄段算法帮你精准推荐精彩视频
-
突发!Python再次第一,Java和C下降,凭什么span>
-
白话中台战略:中台是个什么鬼span>
-
伟创力回应扣押华为物资;谷歌更新图片界面;Python 3.8.0b3 发布 | 极客头条
-
沃尔玛也要发币了,Libra忙活半天为他人做了嫁衣h2>
-
知名饮料制造商股价暴涨500%惊动FBI,只因在名字中加入了”区块链” h2>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算法技能树首页概览35128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