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定通视的计算法公式_测量学简答题(5篇范例)

计算改正后的导线边的坐标增量,推算未知点的平面坐标。

8、水准测量时为什么要求前后视距相等p>

水准仪视准轴不平行于管水准器轴之差称为i角,当每站的前后视距相等时,i角对前后视读数的影响大小相等,符 相同,计算高差时可以抵消。

9、视差是如何产生的视差的步骤像没有成在十字丝分划板上。望远镜照准明亮背景,旋转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十分清晰;照准目标,旋转物镜调焦螺旋,使目标像十分清晰。

10、路线中线测量的任务是什么要工作内容有哪些p>

将路线设计中心线测设到实地,测设中线交点JD、转点ZD、量距和钉桩、测量转点上的转角?、测设曲线等。

11、简要说明布设测量控制 应遵循的原则。

测量规范规定,测量控制 应由高级向低级分级布设。如平面三角控制 是按一等、二等、三等、四等、5″、10″和图根 的级别布设,城市导线 是在国家一等、二等、三等或四等控制 下按一级、二级、三级和图根 的级别布设。一等 的精度最高,图根 的精度最低。控制 的等级越高, 点之间的距离就越大、点的密度也越稀、控制的范围就越大;控制 的等级越低, 点之间的距离就越小、点的密度也越密、控制的范围就越小。控制测量是先布设能控制大范围的高级 ,再逐级布设次级 加密,通常称这种测量控制 的布设原则为“从整体到局部”。因此测量工作的原则可以归纳为“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

12、 水平角与竖直角的取值范围是如何定义的不同p>

水平角是测站与地面任意两点连线方向投影到水平面上的夹角,取值范围为0~360°。 竖直角是视线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仰角的取值范围为0~90°,俯角的取值范围为0~-90°。

13、相位测距原理p>

将发射光波的光强调制成正弦波,通过测量正弦光波在待测距离上往返传播的相位移来解算距离。

14、脉冲测距原理p>

将发射光波的光强调制成一定频率的尖脉冲,通过测量发射的尖脉冲在待测距离上往返传播的时间来计算距离。

15、相位光电测距仪为何要采用两个以上的调制频率p>

相位式光电测距仪使用相位计测量相位移,它将测距仪发射镜发射的正弦波与接收镜接收到的、传播了2D距离后的正弦波进行相位比较,测出不足一个周期的小数?N。相位计测不出整周数N,这就使相位式光电测距方程式D??C(N??N)?s(N??N)产生多2f2值解,只有当待测距离小于测尺长度时(此时N=0)才能确定距离值。为了解决多值解问题,需要在相位式光电测距仪中设置至少两把测尺,使用各测尺分别测距,然后组合测距结果来解决距离的多值解问题。

16、等高线有何特征p>

①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相等;② 等高线是闭合曲线,不能中断(间曲线除外),如果不在同一幅图内闭合,则必定在相邻的其它图幅内闭合;③ 等高线只有在陡崖或悬崖处才会重合或相交;④ 等高线经过山脊或山谷时改变方向,因此山脊线与山谷线应和改变方向处的等高线的切线垂直相交;⑤ 在同一幅地形图内,基本等高距是相同的,因此,等高线平距大表示地面坡度小;等高线平距小则表示地面坡度大;平距相等则坡度相同。倾斜平面的等高线是一组间距相等且平行的直线。

17、说明测量高斯平面坐标系与数学笛卡尔坐标系的区别。

数学笛卡尔坐标系是定义横轴为x轴,纵轴为y轴,象限则按逆时针方向编 ;高斯平面坐标系的纵轴为x轴,横轴为y轴,象限按顺时针方向编 ,这样就可以将数学上定义的各类三角函数在高斯平面坐标系中直接应用,不需做任何变更。

1.建筑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绘大比例尺地形图、建筑物的施工测量、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2. 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与数学中的平面直角坐标有何不同p>

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纵轴为y轴,横轴为x轴。坐标象限划分按照逆时针测量; 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纵轴为x轴,横轴为y轴。坐标象限划分按照顺时针。

3. 确定地面点的基本要素是什么p>

基本要素为该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投影位置(两个参数:λ、φ或x、y)和该点的高程H(一个参数)。

4. 用水平面代替球面的限度是多少p>

1、在半径为10km的范围内,进行距离测量时,可以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而不必考虑地球曲率对距离的影响。

2、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高程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在进行高程测量时,即使距离很短,也应顾及地球曲率对高程的影响。

5. 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

边工作边检查,前一步工作未作检核不进行下一步工作

6. 视差的产生原因是什么消除p>

产生视差的原因是水准尺的尺像与十字丝平面不重合。

消除视差的方法是仔细地转动物镜对光螺旋,直至尺像与十字丝平面重合。

7. 水准测量时为什么要求前后视距相等p>

水准测量时前后视距相等可以减少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产生的误差。

8. 水准仪应满足哪些条件p>

1、圆水准器轴L′L′应平行于仪器的竖轴VV;

2、十字丝的中丝应垂直于仪器的竖轴VV;

3、水准管轴LL 应平行于视准轴CC 。

9. 什么是绝对高程和相对高程么情况下可采用相对高程p>

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简称高程,用H表示。 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或假定高程。 采用绝对高程有困难的区域可以采用相对高程。

10. 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并绘图说明p>

利用水准仪所提供的水平视线,通过读取竖立在两点上水准尺的读数,测定两点间的高差,从而由已知点高程推求未知高程。

11. 如何粗略整平p>

通过调节水准仪的脚螺旋,使圆水准气泡居中,以达到仪器纵轴铅直,视准轴粗略水平的目的。

12. 如何精确整平p>

眼睛观察水准气泡观察窗内的气泡影像,用右手缓慢地转动微倾螺旋,使气泡两端的影像严密吻合。

13. 何为视差消除p>

当目镜,物镜对光不够精细时,目标的影像不在十字丝平面上,以致两者不能被同时看清。这种现象称为视差。

消除视差的方法是仔细地进行目镜调焦和物镜调焦,直至眼睛上下移动读数不变为止。

14. 视差的产生原因是什么消除p>

产生视差的原因是水准尺的尺像与十字丝平面不重合。

消除视差的方法是仔细地转动物镜对光螺旋,直至尺像与十字丝平面重合。

15. 微倾式水准仪有哪些轴线p>

主要轴线有圆水准器轴L′L′、仪器竖轴VV、水准管轴LL、视准轴CC 。

16. 微倾式水准仪的主要轴线应满足哪些条件p>

1、圆水准器轴L′L′应平行于仪器的竖轴VV;

2、十字丝的中丝应垂直于仪器的竖轴VV;

3、水准管轴LL 应平行于视准轴CC 。

17. 观测水平角时为什么要盘左盘右观测p>

抵消仪器误差对测角的影响,作为观测有无错误的检核。

18. 水平角及水平角的实质p>

水平角就是相交的两条直线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投影所夹的角度。 水平角的实质就是分别过两条直线所作的竖直面所夹的二面角。

19. 水平角测量原理p>

带有刻度的水平圆盘,且圆盘中心在同一铅垂线上,在度盘上截取相应的读数,则水平角为右目标读数减去左目标的读数。

20. 如何进行分微尺测微器的读数p>

先调节读数显微镜调焦螺旋与反光镜使读数清晰亮度合适,然后根据在分微尺上重叠的度盘分划线上的注记读出整度数,再根据该分划线与分微尺上0注记之间的刻划读出分和秒。

21. 如何进行单平板玻璃测微器读数p>

望远镜瞄准目标后,先转动测微轮,使度盘上某一分划精确移至双指标线的中央,读取该分划的度盘读数,再在测微尺上根据单指标线读取30′以下的分、秒数,两数相加,即得完整的度盘读数。

22. 经纬仪的使用步骤p>

1、对中;

2、整平(a、初步对中;b、初步整平;c、精确对中;d、精确整平);

3、调焦与照准(e、目镜调焦及初步瞄准目标;f、物镜调焦及精确瞄准目标);

4、读数。

23. 经纬仪整平,为什么要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反复数次才能够使气泡居中p>

使照准部水准管在相互垂直方向上气泡都居中,才能使照准部转动到任何位置气泡总是居中。

24. 测回法操作步骤有哪些p>

1、将经纬仪安置于测站点,对中、整平。

2、使经纬仪置于盘左位置,瞄准目标A,读取读数a左,顺时针旋转照准部,瞄准目标B,读取读数b左,β左=b左-a左;

3、使经纬仪置于盘右位置,瞄准目标B,读取读数b右,顺时针旋转照准部,瞄准目标A,读取读数a右,β右=b右-a右。

25.如何判断竖直度盘是顺、逆时针方向注记p>

将经纬仪置于盘左位置,望远镜往上仰,读数变小,则为顺时针注记,若读数变大则为逆时针注记。

26. 经纬仪的主要轴线有哪些p>

经纬仪的主要轴线有竖轴(VV)、横轴(HH)、视准轴(CC)和水准管轴(LL)。

27. 纬仪的主要轴线应满足哪些条件p>

1、水准管轴应垂直于竖轴(LL⊥VV);

2、十字丝纵丝应垂直于水平轴;

3、视准轴应垂直于水平轴(CC⊥HH);

4、水平轴应垂直于竖轴(HH⊥VV);

5、望远镜视准轴水平、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时,指标读数应为90°的整倍数,即竖盘指标差为零。

28. 直线定线的方法主要有哪些p>

按精度要求的不同,直线定线有目估定线和经纬仪定线两种方法。

29. 平坦地面的距离丈量的方法p>

1、用目估定线,往返测量的方法

2、 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D往=nl+q往,D返=nl+q返(式中 n—整尺段数,

l—钢尺长度;q—不足一整尺段的余长)

3、计算相对误差K和AB的水平距离D平均。

30. 尺量距的精密方法通常要加哪几项改正常需要尺长改正数;温度改正;以及倾斜改正。

31. 什么是方位角标准方向的不同,方位角可分为哪几种p>

从直线起点的标准方向北端起,顺时针方向量至该直线的水平夹角,为该直线的方位角。 可分为:真方位角,磁方位角和坐标方位角。

32. 视距测量计算公式p>

水平距离计算公式为:D= D′COS= K l cos2高差的计算公式为:h =K l sin

2+ i–v

33.视距测量时,影响测距精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p>

读数误差(尺上最小分划、视距长度、望远镜放大倍率)、垂直折光、标尺倾斜、视距常数K误差

34. 光电测距仪测距计算公式p>

公式为:D=LD ( N+ΔN ) =N LD+ΔN LD

(式中LD常称为“光尺”,相当于以半波长

/2为整尺长的“光尺”进行测距,N相当于整尺段数,△N为不足一尺段的余长)。

35. 偶然误差的特性是什么p>

1、在一定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有一定的限值,或者说,超出该限值的误差出现的概率为零;

2、绝对值较小的误差比绝对值较大的误差出现的概率大;

3、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

4、同一量的等精度观测,其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着观测次数n的无限增大而趋于零。

36. 小地区控制测量的导线布设形式有哪些p>

主要布设形式有:闭合导线、附合导线、支导线。

37.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有哪些业工作有: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测量导线边长;测量转折角。

38. 导线计算中是如何调整角度闭合差及坐标增量闭合差的度闭合差的调整原则是:将角度闭合差以相反的符 平均分配到各个观测角中,即各个角度的改正数为:VB = – fB

/n 角度闭合差的调整原则是:将坐标增量闭合差fx、fy,按与边长成正比分配到各边坐标增量中。任一边分配的改正数按式计算

39. 何谓坐标正算和坐标反算反算时应注意什么标正算:已知A点坐标(

)、已知边长D和坐标方位角α,计算未知B点坐标。根据已知点坐标、已知边长和坐标方位角计算未知点坐标。 坐标反算:已知A点坐标(

)、B点坐标(

),计算边长D和坐标方位角α。由两个已知点的坐标反算坐标方位角和边长。 坐标反算的时候要注意:求得的

可在四个象限之内,它由

的正负符 确定。

40. 导线坐标计算的一般步骤是什么p>

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凋整;

2、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3、计算各边的坐标增量;

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5、坐标计算。

41.在四等水准测量中,观测程序如何站应读取哪些读数p>

观测程序为:

1、照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中、下三丝读数,并填入表中;

2、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中、下三丝读数,并填入表中为;

3、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并填入表中;

4、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填入表中。

每一站应读取的读数有:后视尺和前视尺黑面上、中、下三丝读数,后视尺和前视尺黑面中丝读数。

42. 比例尺精度的作用是什么形图比例尺精度的大小,可以使我们知道图上内容的显示程度。地形图所能达到的最大精度取决于人眼的分辨能力和绘图与印刷的能力。

43. 地形图上表示地物的符 有哪些p>

地物在地形图中是用地物符 来表示的。地物符 分为:比例符 、非比例符 与半比例符 。

44. 等高线有哪些特性p>

1、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高程相等;

2、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

3、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一般不能相交;

4、等高线与地性线正交;

5、两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平距,等高线间平距的大小与地面坡度的大小成反比;

6、等高线跨越河流时,不能直穿而过,要绕经上游通过。

45.平板仪安置的步骤有哪些对点器尖端对准图板上点,移动三角架使垂球尖对准地面点;利用照准仪的水准管使图板位于水平位置;将照准仪直尺边缘靠近图上已知直线,转动图板使照准仪瞄准地面目标,旋紧水平制动螺旋固定图板。

46.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作业过程主要有哪些p>

47. 地形图主要包括哪些要素p>

1、地形图比例尺;

2、地形图图名、图 、图廓及接合图表;

3、地物符

4、地貌符 。

48. 三角高程测量的原理p>

三角高程测量是根据已知点高程及两点间的竖直角和距离,通过应用三角公式计算两点间的高差,求 出未知点的高程。

49.一个测站上的测绘工作步骤有哪些p>

一个测绘工作步骤有:安置仪器、定向、立尺、观测、记录与计算、绘点。

50. 简述地形图的主要用途p>

地形图的主要用途有:地质勘探、矿山开采、城市用地分析、城市规划、工程建设等。

51.测设的基本工作有哪些p>

测设的三项基本工作包括已知水平距离的测设、已知水平角测设、已知高程测设。

52. 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本任务是什么p>

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有:建立施工控制 ;依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建筑物放样;通过测量检查建筑物平面位置和高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变形观测等。 施工测量的基本任务是:按照设计要求,把图纸上设计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平面和高程位置在实地标定出来。

53. 建筑场地平面控制 形式有哪几种各适用于哪些场合用的平面控制 有建筑方格 和建筑基线

建筑方格 适用场合:地形较平坦的大、中型建筑场区,主要建筑物、道路和管线常按相互平行或垂直关系布置。 建筑基线适用场合:建筑场地较小,平面布置相对简单,地势较平坦而狭长的建筑场地。

54.建筑方格 、建筑基线如何设计测设p>

建筑基线的布设形式主要有三点“一”字形、三点“L”形,四点“T”字形及五点“十”字形。其测设方法有:根据建筑红线放样,根据测量控制点放样。

建筑方格 主要是根据设计总平面图中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及各种管线的分布情况、施工组织设计并结合场地的地形情况进行布设的。其测设方法是:先测设建筑方格 主轴线,再测设建筑方格 点,最后进行建筑方格 点的检核和调整

55. 民用建筑测量的工作内容有哪些p>

民用建筑测量包括:建筑物的定位和放线、基础工程施工测量、墙体工程施工测量以及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等。

56.民用建筑的施工测量,测设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用建筑测设前的准备工作有:

1、熟悉设计图纸;

2、现场踏勘;

3、确定测设方案;

4、准备测设数据

57. 工业建筑测量的工作内容有哪些p>

1、厂房矩形控制 测设;

2、厂房柱列轴线放线;

3、杯形基础施工测量;

4、厂房预制构件与设备的安装测量。

一、实践操作题

1、说明用水准仪进行等外水准测量时的一个测站上的操作步骤(双面尺法)与高差计算方法。

⑴在测站上安置水准仪,使离前后尺距离尽可能相等,整平。

⑵瞄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后读数,再瞄准后视尺红面读数,计算看是否满足限差要求;若不满足则重新测量,直到获得满足要求的黑红面读数。

⑶瞄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后读数,再瞄准前视尺红面读数,计算是否满足限差要求;若不满足则重新测量,直到获得满足要求的黑红面读数。

⑷分别由黑面和红面计算高差,进行限差比较,若不满足则重新测量,若满足则取二者平均值作为最终高差。

2、当采用双面尺法进行水准测量以确定两点间的高差时,一测站的主要观测步骤如何实现,如果进行观测数据的检核并计算两点间的高差。

用双面尺法进行水准测量时,一测站的主要观测步骤包括: ⑴安置水准仪,整平;在后视点和前视点上立水准尺;

⑵瞄准后视尺,精平,读水准尺黑面读数;旋转水准尺,再读红面读数;计算黑红面读数差与尺常数比较,看是否超限,若超限则重新观测,否则瞄准前视尺开始观测;

⑶瞄准前视尺,精平,读水准尺黑面读数;旋转水准尺,再读红面读数;计算黑红面读数差与尺常数比较,看是否超限,若超限则重新观测;否则可以计算高差

⑷根据黑面读数、红面读数分别计算高差,计算两者之间的差值,若差值小于限差则取高差平均值作为最终高差,若超过限值则应重新进行测量。

3、在采用测回法进行水平角测量时,如何进行一个测站的工作,并说明根据观测值计算水平角的方法。

用测回法测量∠AOB,先在A、B两点上立好标杆,将经纬仪置于O点,按以下程序观测: 正镜,找准A,读取水平读盘读数a1,记入观测手簿; 顺时针转动望远镜照准B,读取水平读盘读数b1; 由正镜方向两读数差可以计算出上半测回水平角β1=b1-a1 倒转望远镜,瞄准B,读取水平读盘读数b2; 逆时针方向转动望远镜,瞄准A,读取水平读盘读数a2; 计算下半测回水平角β2=b2-a2 若上下半测回角度之差小于限差,则取其平均值作为最后的角度,否则重新观测。

4、说明经纬仪测量时一测站上进行对中和整平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对中和整平的主要步骤和方法是:

首先进行对中,其目的是把仪器中心安置在测站点O的铅垂线上,在O点附近张开三脚架,挂上垂球,固定三脚架的一条腿,两手握住两外两条腿作前后左右移动,使垂球尖大致对准O点得中心标志,并使三脚架头大致放平,将这两条腿也插稳,然后安上仪器,拧上中心螺旋,适当移动经纬仪基座使垂球尖精确对准O点,固定中心螺旋。

然后进行整平,先移动角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进行初步整平,然后转动照准部,使水平度盘上的水准管平行于任意两个角螺旋的连线,按照左手拇指规则旋转脚螺旋,使气泡居中,旋转照准部,使水准管转动90度,再旋转另一脚螺旋,使水准气泡居中,这样反复几次,直到水准管在两个位置气泡都居中为止,此时完成仪器安置,可以开始角度测量。

5、简述用经纬仪进行闭合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和内业工作。(包括步骤和精度的要求) 外业过程:踏勘选点(相互之间需通视),测角(采用测回法),量边(视距测量法)。 内业计算步骤:

⑴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分配(f

1、测量工作的两项基本原则是什么,应如何理解其意义和作用p>

⑴“先控制后碎部,从整体到局部”,意义在于:保证全国统一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使地形图可以分幅测绘,减少误差积累,保证测量成果精度。

⑵“步步有检核”,意义在于:保证测量成果符合测量规范,避免前方环节误差对后面工作的影响。

2、用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时,为什么尽量保证前后视距相等(绘图说明)准测量中尽量保证前后视距相等主要是为消除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轴的i角误差 如图,水准仪位于水准点A、B之间,前后视距为Sa、Sb,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轴,二者之间有夹角i,前后视读数为b1,a1,如果不存在i角,则前后视读数为b、a。 正确高差为h1=a-b,观测高差为h2=a1-b1,-h1=a1-a-(b1-b)=Sacos(i)-Sbcos(i) 当Sa=Sb时,h1=h2,及前后视距相等时,可以消除i角误差。

3、什么是测量学主要内容是测定和测设,分别是指什么工作p>

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置的科学。

测定是使用测量仪器的工具,将测区内的地物和地貌绘成地形图,供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和国防建设使用。

测设是把图上设计好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位置标定到实地上去以便于施工。

4、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一般包括哪些种类p>

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外界条件的影响;仪器条件的影响;观测者自身条件的影响。 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种

4、简述偶然误差的基本特性。 偶然误差具有四个基本特性,即:

⑴在一定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值(有界性) ⑵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地误差出现的机会多(集中性)

⑶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对称性) ⑷在相同条件下同一量的等精度观测,其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着观测次数的无限增大而趋于0(抵偿性)

6、简述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及其对仪器的要求。

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一条水平视线对处于两点上的水准尺进行读数,由读数差计算两点之间的高差。 因此要求仪器:

⑴必须能够精确提供水平视线;

⑵必须能够瞄准远处的水准尺并进行读数。

7、经纬仪导线的布设形式有哪些业工作主要包括哪些p>

导线的布设形式主要有闭合导线、附合导线和支导线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主要包括:踏勘选点;测角;量边;起始边方位角确定;记录与外业成果整理。

8、简述角度观测时,用盘左盘右取中数的方法可以消除哪些误差p>

可以消除的误差包括:视准轴不垂直与水平轴的误差,横轴不水平的误差,照准部偏心误差,竖盘指标差。

5、简述闭合导线计算的主要步骤。

闭合导线内业计算步骤包括:⑴计算角度闭合差⑵将角度闭合差并检查是否超限,若没有超限则对各角反 平均分配⑶用改正后的角度计算方位角,进而计算坐标增量⑷计算X和Y方向的坐标增量闭合差,并计算导线全长闭合差,检查是否超限,若没有超限则按与边长成正比反 分配⑸计算导线点的坐标

5、简述闭合导线测量的主要外业过程和内业计算步骤。 外业过程:踏勘选点,测角,量边。 内业计算步骤:

⑴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分配;

⑵坐标方位角推算与坐标增量的计算; ⑶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与分配; ⑷导线点坐标的计算。

6、何谓等高线线具有哪些特点及种类p>

等高线是地图上地面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曲线。 等高线的特点主要包括:

⑴等高性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点高程相等;

⑵闭合性

等高线为连续闭合曲线,只有在遇到符 表示的悬崖、陡坎及河流处中断; ⑶非交性

除了悬崖或绝壁外,等高线在图上不能相交或相切; ⑷正交性

山背和山谷处等高线与山背线和山谷线正交;

⑸密陡舒缓性

同一幅图内,等高线越密越表示坡度越陡,越稀表示坡度越缓; 等高线的种类: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

7、要从地形图中获取某两点A、B构成的直线的坐标方位角,简述可以实现这一任务的两种常用方法进行

方法1:直接从平行于X轴的坐标格 向AB方向量取角度;

方法2:通过量取A、B两点的坐标进行坐标反算。

8、什么是偶然误差,它有哪些基本特性然误差是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了n次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大小和符 均不一定,则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主要包括:有界性,对称性,抵偿性,集中性

14、什么叫比例尺精度实际测量工作中有何意义p>

图上0.1mm对应的实地距离叫做比例尺精度。 其作用主要在于:一是根据地形图比例尺确定实地量测精度;二是根据地形图上需要表示地物地貌的详细程度,确定所选定地形图的比例尺

15、简述用极坐标法在实地测设图纸上某点平面位置的要素计算和测设过程。

要素计算:从图纸上量算待测设点的坐标,然后结合已有控制点计算该点与控制点连线之间的方位角,进而确定与已知方向之间所夹得水平角,计算待测设点到设站控制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测设过程:在设站控制点安置经纬仪,后视另一控制点,置度盘为0度,根据待定方向该 方向夹角所确定方向线,根据距离确定点得位置。

16、高斯投影具有哪些基本规律。 高斯投影的基本规律是:

⑴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一直线,且投影之后的长度无变形;其余子午线的投影均为凹向中央子午线的曲线,且以中央子午线为对称轴,离对称轴越远,其长度变形也就越大; ⑵赤道的投影为直线,其余纬线的投影为凸向赤道的曲线,并以赤道为对称轴; ⑶经纬线投影后任保持相互正交的关系,即投影后无角度变形;

⑷中央子午线和赤道的投影相互垂直。

三、论述题

1、结合水平角和垂直角测量的要求,论述光学经纬仪的构成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根据水平角测量原理,要测量水平角,要求仪器必须具有一个水平刻度盘和在刻度盘上的指标,同时要有能够瞄准远方目标的望远镜,能够进行对中操作的配件和能够进行整平使水平度盘水平的装置。根据垂直角测量要求,要求还具有垂直度盘。

结合以上要求,经纬仪主要由照准部、水平度盘和基座三部分组成。

照准部包括望远镜、竖盘和水准器,用来进行仪器整平,垂直角测量和瞄准远方目标以进行读数;

水平度盘主要用于水平角测量时作为读数基准。

基座是仪器的底座,可用于将三脚架和仪器连接在一起,并进行对中。

2、论述闭合导线计算的主要过程和每一过程中的具体方法。 闭合导线内业计算步骤与方法包括:

⑴计算角度闭合差:闭合导线根据多边形内角和与实际测量角度和计算,测量角度之和与多边形内角和理论值之差即为角度闭合差

⑵检查角度闭合差是否超限,若没有超限则对各角反 平均分配;

⑶用改正后的角度计算方位角,进而由坐标方位角和水平距离计算坐标增量:△x=Lcosα

△y=Lsinα

⑷计算X和Y方向的坐标增量闭合差,其理论值均应为0,坐标增量之和即分别为X和Y方向闭合差,两方向闭合差平方和再开方得到导线全长闭合差,再将其除以导线总长度计算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检查是否超限,若没有超限则按与边长成正比反 分配 ⑸按照坐标正算公式计算导线点的坐标

3、以闭合导线为例,详细论述导线外业测量过程与内业计算的主要步骤(并说明每一步骤的主要计算方法)。 外业观测过程:

⑴踏勘选点,布设导线;

⑵进行导线外业观测,包括测量水平角和量边 ⑶记录和整理观测数据,准备进行内业计算。 内业计算步骤与方法包括:

闭合导线内业计算步骤与方法包括: ⑴计算角度闭合差:闭合导线根据多边形内角和与实际测量角度和计算,测量角度之和与多边形内角和理论值之差即为角度闭合差

⑵检查角度闭合差是否超限,若没有超限则对各角反 平均分配;

⑶用改正后的角度计算方位角,进而由坐标方位角和水平距离计算坐标增量:△x=Lcosα

△y=Lsinα

⑷计算X和Y方向的坐标增量闭合差,其理论值均应为0,坐标增量之和即分别为X和Y方向闭合差,两方向闭合差平方和再开方得到导线全长闭合差,再将其除以导线总长度计算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检查是否超限,若没有超限则按与边长成正比反 分配 ⑸按照坐标正算公式计算导线点的坐标

4、论述高斯—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过程和高斯投影的基本性质。

坐标系的建立过程为:采用分带投影的方法,将整个地球表面按照3度带或6度带划分为若干子带,分带后,对于每一带按照高斯投影的方法,即中央子午线与圆柱相切,将其放入圆柱内,然后按照一定的数学方法在等角的条件下将中央子午线及附近的元素投影到横圆柱上,然后以过极点的母线切开展为平面,就得到了该带的高斯-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中央子午线为纵坐标轴,赤道为横坐标轴,交点为坐标原点。 高斯投影的基本性质是:

⑴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一直线,且投影之后的长度无变形;其余子午线的投影均为凹向中央子午线的曲线,且以中央子午线为对称轴,离对称轴越远,其长度变形也就越大; ⑵赤道的投影为直线,其余纬线的投影为凸向赤道的曲线,并以赤道为对称轴; ⑶经纬线投影后仍保持相互正交关系,即投影后无角度变形; ⑷中央子午线和赤道的投影相互垂直。

5、地形图通常具有哪些应用,如何实现形图的应用主要包括:

量取点的坐标和确定点的高程;坐标可以直接量取,高程可以通过内插实现;

⑴确定图上直线的长度、坡度和坐标方位角;长度可直接量取按比例尺计算,坡度由高差和水平距离计算,坐标方位角可直接量取或进行坐标反算; ⑵按设计坡度在地形图上选定最短距离;根据坡度和等高距确定等高线平距,然后依次以等高线平距为半径作圆弧,求与等高线交点,进行路线选择; ⑶根据地形图制作剖面图:在剖面方向量按照水平距离和通过的等高线点高程,制作剖面图 或:根据地形图计算平整场地的土方量:计算场地范围内每一小方格的土方量后累加即可。

6、用经纬仪配合平板进行地形图测绘时,简述一个测站上进行建筑物测绘的主要工作步骤和绘图方法。

7、某地区要进行大比例尺地形测图,采用经纬仪配合平板仪测图法,以一栋建筑物的测量为例,论述在一个测站上进行碎部测量的步骤与方法。

1、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包括空中、地下和海底)点位的科学。测定是指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一系列测量数据,或把地球表面的地形缩绘成地形图,供经济建设、规划设计、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使用。测设是指把图纸上规划设计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的位置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2、与平均海水面吻合并向大陆、岛屿内延伸而形成的闭合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与水准面想切的平面称为水平面。用数学式表示的几何形体(即地球椭球)来代替地球的形状作为测量计算工作的基准面。选择【陕西泾阳县永乐镇某点】为大地原点

3、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或称海拔。我国采用“1985高程基准”青岛水准原点的高程为72.260m。地面点到某一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假定高程,即相对高程

4、六度带计算L0=6N-3,三度带L=3n

5、测量应遵循的两条原则:

一、从整体到局部,它可以减少误差积累,保证测图精度,而且可以分幅测绘,加快测图速度。

二、前一步工作未作检核不进行下一步测量工作,它可以防止错漏发生,保证测量结果的正确性。

6、【高程、测角和测距】测量的基本工作,【观测、计算、绘图】是测量工作的基本技能。

7、测量地面上各点高程的工作,称为高程测量。分为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气压高程测量。水准测量是利用一条水准视线,并借助水准尺,来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这样就可由已知点的高程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水准测量仪器【水准仪】,工具为【水准尺和尺垫】

8、十字丝交点的连线,称为视准轴或视线。水准仪的使用包括仪器的【安置、粗略整平、瞄准水准尺、粗平和读书】。气泡的移动方向和【左手大拇指的运动方向】一致。

9、表2-1表2-3表3-1表3-4表6-6

10、在观察过程中,点

1、

2、…….4仅起传递高程的作用,这些点称为转点。

11、水准测量的误差分析:

一、仪器误差,

二、观测误差

1、水准管气泡居中误差

2、读数误差

3、视察影响

4、水准尺倾斜影响

三、外界条件的影响

12、 经纬仪的使用

一、对中,对中的目的是使仪器的中心和测站点位于同一铅垂线上。

二、整平,是指利用基座上的三个角螺旋是照准部水准管气泡居中,从而导致竖轴竖直和水平盘水平。

三、瞄准(先盘左后盘右)

四、读数

13、视距测量: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直线定位:把多跟标杆标定在已知直线上的工作。

14、直线定向: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之间的水平角度。方位角:由标准方向的北端起,顺时针方向量到某直线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角值0-360。

15、测量误差,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如果出现的符 和大小均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 变化的误差。具有积累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大。处理方法:

1、用计算的方法加以改正。

2、用一定的观测方法加以消除。

3、将系统误差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偶然误差:在相同的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一系列观测,若误差出现的符 和大小均不一定的误差。特性:

1、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有一定的限值。

2、绝对值较小的误差比绝对值较大的误差出现的概率大。

3、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 出现的概率相同。

四、同一量的等精度观测,其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着观测次数的无限增加而趋零

16、衡量精度的指标:

1、方差和中误差

2、相对误差

3、极限误差

17、控制 建立原则: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步。控制 分为【平面控制 、高程控制 】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x.y)的工作,称为平面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高程(H)的工作,称为高程控制 。

18、图跟点:直接供地形测图使用的控制点。

19、导线:将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折线。导线测量就是依次测定各导线边的长度和各转折角值;根据起算数据,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从而求出各导线点的坐标。

20、导线布设形式:

1、闭合导线:起屹于同一已知点的导线。

2、附和导线:布设的两已知点的导线。

3、支导线:由已知点和已知边的方向出发,既不附和到另一已知点,又不回到原起始点的导线。分为一级导线、二级导线、三级导线、图根导线等几个等级。

21、导线测量的外业;包括【踏勘选点及建立坐标、两边、测角和连测】实地选点注意事项:

1、相邻点间通视良好,地势较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处,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

3、视野开阔,便于施测碎部。

4、导线各边的长度应大致相等,除特殊情形外,应大于350m,也不易小于50m。

5、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盘左盘右误差不超过【40秒 】

22、坐标正算:根据已知点的坐标,已知边长和已知坐标方位角计算待定点坐标的方法。坐标反算:如果已知两点的平面直角坐标,反算其坐标方位角和边长。

23、地图:按一定法则,有选择的在平面上表示地球表面上各种自然现象和 会现象 图。

地形图:按一定的比例尺,用规定的符 表示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图。比例尺:地形图上任意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实际水平长度之比。

24、分幅方式:一类是按【经纬线分幅的梯度分幅法】,另一类是按【坐标格 分幅的矩形分幅法】。

25、地物符 :【比例符 、非比例符 、半比例符 (线性符 )、地物注记】

26、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点所连接而成的连续闭合曲线。等高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等高平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登高平距越小,地面坡度就【越大】,则坡度【越小】;坡度形同,平距相等。

27、典型地貌的等高线:山丘和洼地、山脊和山谷、鞍部、陡崖和悬崖。

28、等高线的特性:

1、同一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相等。

2、等高线是闭合曲线,如不在本图幅内闭合,这必在图外闭合。

3、除在悬崖或绝壁处外,等高线在图上不能相交或重合。

4、等高线的平距小,表示坡陡,平距大表示坡度缓,平距相等则坡度相等。

5、等高线与山脊、山谷线成正交。

29、视距测量原理:

1、视线水平时的距离和高差公式P134,

2、视线倾斜时的距离和高差公式P135。 30、碎部点的选择:对于地物,碎部点应选在【地物轮廓线的方向变化处】,对于地貌来说,碎部点应选在最能反应地貌特征的【山脊线、山谷线】等地性线上。

31、碎部测量:经纬仪测绘法:

1、安置仪器,安置仪器于测站点上,量取仪器高i,填入手薄。

2、定向,置水平度盘读数为00度00分00秒,后视另一控制点B。

3、立尺,立尺员依次将尺立在地物、地貌特征点上。立尺前,立尺员应弄清实测范围和实地情况,选定立尺点,并于观测员、绘图员共同商定跑尺路线。

4、观测,转动照准部,瞄准目标的标尺

5、读数记录,将测得的视距间隔、中丝读数、竖盘读数、及水平角依次填入手薄。

6、计算,依据视距Kl,竖盘读数L或竖直角a,计算出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和高程。

32、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

1、求图上某点的坐标和高程。

2、确定图上直线的长度、坐标方位角及坡度。

3、按一定方向绘制纵断面图。

4、在地形图上按限制的坡度选定最短路线。

5、在地形图上确定汇水面积

6、地形图在平整土地中的应用(进行挖土方量的概算)

33、测设的基本工作是【测设已知的水平距离、水平角度和高程】测设平面位置的方法: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P173】、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

34、建筑基线:布置一条或几条基线,作为施工测量的平面控制。建筑长度=(l+0.240m)

35、当安置一次仪器校正几根柱子时,仪器偏离轴线的角度最好不超过【15度】。高层建筑物轴线的投测,一般分为【经纬仪引桩投测发和激光铅垂仪投测法】

云南农业大学

测量学实习 告

学 院:

专 业:

年 级:

指导教师:

学 :

姓 名:

201

3年_12_月_26_日

前言

一.实习时间

2013年12月17至27 二.实习地点

云南农业大学新校区 三.实习目的:

1、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手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刻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和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

2、熟练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钢尺)和工具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3、掌握导线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和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与计算方法,掌握地形测量的测、算、绘技能;

4、培养一丝不苟的测绘技术工作态度、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友爱、集体协作的精神。 四.实习要求

要求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了解其检验和校正的方法;掌握测绘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作业能力;学习和掌握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五.实习任务

1.小组上交成果及资料:

1)导线点及水准路线示意图及野外记录;

2)水准测量及导线测量的外业观测原始记录本; 3)内业计算及精度评定说明书;

4)指定实习范围的一幅标准图幅的1:500地形图。

注意:外业观测原始记录及地形图绘制一定要使用2H及以上铅笔 2.个人上交成果:实习 告一份

第一章

测区概况

一.测区地理位置: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山东科技大学测图实习基地之场地三。位于山东科技大学校园内,东以J6-5教学楼东侧的南北路的东边界,东大约至J3楼西边的南北路,北大约到J1教学楼南侧的墨水河

二.测区气候特点:青岛属于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3℃降雨量年平均值680.5mm,全年雨量集中在

7、8两个月,终年多东南和西北两个风向。年平均风速4.9m/s,各月平均风速以3月最强为5.6m/s,9月最弱为4.1m/s。 第二章 选点 一.选点要求

安全性。便于安置仪器,考虑地面湿滑、来往车辆等对人身和仪器安全的影响。

实用性。点位间通视良好、便于测角量距。

便利性。导线点选好后须做好标记,便于寻找。 二.导线布设

以已知点I116点为1 点,导线边在80~150米范围内,均匀分布各区,便于控制整个测区。并使相邻边长之比小于3:1 导线点的标志是画红油漆于固定点处,在点旁边注明点 ,1 点为D2-4-1表示地质工程专业2班4组1 点,依次点为D2-4-2,D2-4-3……。根据要求我们一共选了10个控制点。

2 三导线布设示意图

第二章

平面控制测量 第一节 仪器工具

DJ6经纬仪一台,脚架1个,花杆1根,测钎1副,钢尺1把,皮尺1把 第二节 水平角测量 1.

经纬仪的安置

经纬仪的安置,包括对中和整平两个内容 安置方法:

①用三角架架腿对中

使架头大致水平,架头中心大致对准测站标志,先在适当位置踩实一条架腿,两手分别握另外两条架腿,在移动架腿的同时,从光学对中器的目镜中观察,使对中器的十字丝中心对准测站标志为止。 ②用三角架腿粗平

伸缩三角架的架腿,在移动架腿的同时,使基座圆水准泡居中,使照准部大致水平。 ③脚螺旋精平,平移基座精确对中

④照准部大体水平后,可旋动脚螺旋使照准部水准管气泡居中,使照准部精确水平,,检查仪器是否对中,如不对中,则平移基座,精确对中,在调脚螺旋进行照准部精平,如此反复直到精确对中和照准部精确水平为止。 2.测回法测水平角

①经纬仪安置好后,先将经纬仪竖盘放在盘左位置,松开水平制动扳扭,转动照准部,使望远镜大致瞄准A点上的标杆,然后,拧紧水平制动扳扭,用微动螺旋使望远镜精确的瞄准A点(一般瞄准标杆的底部)读取水平读盘读书a1,记入水平角观测记录手簿内

②松开水平制动扳扭,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用上述方法精确瞄准B点,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1,记录,即完成半个测回。

③倒转望远镜,使竖盘位于盘右位置,这次用望远镜先精确瞄准B点,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2,记录

④松开水平制动扳扭,逆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用望远镜精确瞄准A点,读取水平度盘读数a2,记录。完成一个测回。

⑤进行第二个测回,盘左,用望远镜瞄准A点后,转动水平度盘使读数比原来读数增加90度,再按上述方法再测一个测回。这样可以减小由于水平度盘不平整所造成的误差。 3.水平角作业要求

测回数两个,半侧回归零差18″,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24″,盘左盘右较差不能超过40″导线方位角闭合差40 (n为测站数),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3000.测水平角的测角中误差不能超过40″,若不能满足精度要求则需重测. 4.评价:在进行水平角测量时,每个测站保证每个车站的精度,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是我们顺利一次测完达到要求的法宝。 第三节

距离测量 1.仪器:钢尺

2.直线定线:当两点间的距离大于钢尺长度时,需分段丈量,故量距时和水平角测量同时进行。

3.量距:丈量工作由三人完成,两人拉钢尺一人记录。往返丈量各两次,其相对误差1/2000,互差3mm。

第四节 内业计算 一,导线点坐标计算

3 注意事项:在内业计算前,先进行角度闭合差检验,根据各测回成果计算的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不得超过40 ″ 1.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 2计算角度改正数: 3计算改正后的角度: 4推算方位角: 5计算坐标增量:

6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

7计算全长闭合差及其相对误差: 8精度满足后,计算坐标增量改正数: 9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10.计算导线点的坐标 二.评价

在进行内业计算时,角度的改正数往往不能整除,所以改正数就不能平均分配,我们遵守的原则是大角度配大改正数,小角度配小改正数。

内业计算一定要认真,我们在计算时就由于抄错一个数导致后面描图出现大的误差,检查了很久才检查出来,是前面一个数据错了,并导致后面全错了,浪费了很多时间,所以内业计算一定要认真,仔细。 第三章

高程控制测量 一.仪器:Ds3水准仪

二.方法:双面尺法以四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 三.水准测量原理

利用水准仪提供的一条水平视线,借助水准尺来测定地面两点之间的高差,从而由已知点的高程和测得的高差,求出待测点的高程。 四.水准仪的使用 步骤

1.安置水准仪

在定点1和定点2之间安放水准仪,使仪器至电1和点2之间的距离之差不超过5米 2粗略整平

先用双手同时内(外)转动一对脚螺旋,使气泡未居中而位于脚螺旋之间,再转动另一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 3.瞄准水准尺

①在瞄准水准尺之前,先进行目镜对光,使十字丝成像清晰

②松开制动螺旋,转动望远镜,利用望远镜筒上的缺口和准星,瞄准水准尺,然后再拧紧制动螺旋

③转动物镜对光螺旋进行对光,使尺子的影像看的十分清晰,并转动微动螺旋,使尺子的像靠近十字丝竖丝的一侧,以便于读数

④消除视差 为了检验对光质量,可用眼睛在目镜后上下微微晃动,若发现十字丝与目标影像有相对移动,则须重新进行对光,直到眼睛上下移动而水准尺上读数不变为止 4.精确整平 5.读数

读数按照后黑——前黑——前红——后红的顺序读数 四.水准测量的检核

同一同一水准尺的红面与黑面读数(加尺常数后)之差不超过4mm,黑红面高差之差(在

4 红面所测高差上减或加100mm又不超过5mm,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站的观测高差。 五.水准测量的内业 1.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 2.高差闭合差的允许值 3.水准路线闭合差的分配 4水准高程点的计算 第四章

地形图测绘 一.仪器

经纬仪、小平板仪、半圆仪、皮尺等 二.方法

极坐标定点法施测碎部点 三.步骤

1.测图前先准备好图纸,将聚酯薄膜图纸用夹子固定在图板上,按本图幅西南角坐标值在图上标出各坐标格 线的坐标,并展绘控制点。

2.在测站(假定测站的高程)安置经纬仪,量取仪器高。选择起始方向(零方向),并将水平度盘配置为0°00′00″;

3.在图纸上找出测站位置,确定方向线,用小针将半圆仪圆孔中心钉在该测站点。标尺员按一定路线选择地形特征点并竖立视距尺,观测员瞄准标尺读出视距、中丝读数、水平度盘读数和竖盘读数。距离测量时,比较近的距离直接用皮尺量取水平距离。记录员算出水平距离、高程并 告给绘图员。绘图员根据数据绘出碎部点位置。 地貌点的测定要求:点与点之间的间距约10米。

4.及时将所测碎部点,连接绘成地物,勾绘等高线。对照实地进行检查。 5.按地形图图式的要求,描绘地物和地貌,并进行图面整饰、清洁。 第五章 实习感想

为期10天的测量学实习已经结束。回顾这两周的实习生活,虽然不得不接受黑色肤色的自己,不得不感受精疲力竭的真谛,可是我们在收获一种技能的同时,也收获了一段值得回味的经历。

由于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测量实习对培养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掌握具体工作程序和内容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虽然我们在学校有过类似的测量,但是难度根本无法与野外相比,我们的目的在于在测量实习中巩固课本中所学的知识,解决遗留的问题,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弥补遗漏掉的知识点。

每天早晨,我们抗拒疲劳,披星戴月,踩着朝露,扛着仪器,大刀阔斧的走向我们的实习基地;烈日下,我们挑战极限,在酷暑中,我们挥洒我们的汗水,展示我们的风采;晚上,我们整理内业,相互交流。我们的不怕苦、不怕累,团结协作的精神,来自与我们对知识的渴望,来自与我们对建设祖国的强烈愿望。

通过这次实习我充分理解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理解理论并不代表能充分使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但经过我们的摸索,很多都克服了,不能独自克服的,我们也通过寻求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克服了。可以说这次实习不仅锻炼了实际的动手能力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还充分加强了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之间的感情。我相信这一次实习一定会成为我们大家在大学生活中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

文章知识点与官方知识档案匹配,可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算法技能树首页概览35035 人正在系统学习中 相关资源:免费弱训练软件(佳弱宝)v1.6.2官方安装版_弱训练软件…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11月15日
下一篇 2020年11月1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