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 南京2月23日电 在《中国制造2025》中,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产业提升为“国家战略”。当前,我国进口医疗器械呈现持续增长态势,需高度警惕“洋品牌”垄断国内医疗器械市场:
“洋品牌”垄断庞大的医疗器械市场。2001—2012年,我国医疗器械销售规模由179亿元增长到1700亿元,剔除物价因素,12年间增长了近9.4倍;2013、2014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口货值分别为149.75、157.7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0.07%、5.32%。进口医疗器械垄断着庞大的市场份额,据统计,我国医用器械领域,约80%的CT市场、90%的超声波仪器市场、85%的检验仪器市场、90%的磁共振设备、90%的心电图机市场、80%的中高档监视仪市场、90%的高档生理记录仪市场被外资企业垄断,尤其是中高端医疗器械主要依靠进口,进口金额约占全部市场的40%。在强势的进口医疗器械面前,国内企业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小。
加重患者和医保的负担。如神经外科的常用医疗耗材钛 在医院的单价为25000元左右,据测算,按照15×15厘米规格,从国外生产厂商的进货价格平均只有6000元,9×9厘米规格的只有3300元,进、销差价达四倍多,导致医疗成本大幅攀升。
医疗信息安全风险较大。进口医疗器械全部采用软件和电脑操作,医疗诊断、治疗数据和患者医疗档案等信息安全面临风险,威胁国家信息安全。
检验检疫部门建议:一是加强对医疗设备市场的管控。针对国外大品牌掌控市场、垄断售后,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适时开展反垄断调查。二是加大对国产医疗器械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出台政策措施补贴医院成本,鼓励推动尽可能使用国产医疗器械,促进民族医疗器械产业和自主品牌健康发展。三是加强部门协作,实现监管部门间信息共享,形成进口医疗器械全过程检验监管机制。(金皓)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