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乙与“十示”
34年以来,丁乙持续对“十示”这一元语言形式、意义和功能进行思考。在他的作品里,折射着中国当代艺术及时代关键的历史节点。城市、时代及世界的日新月异、飞速发展,都能在“十示”的流淌中找到踪迹。
直至今天,“十示”仍然在变化,艺术家用“十示”纪录着自己观察所得的浩瀚宇宙、星辰大海及精神高原。以下,凤凰艺术为您带来艺评家杜曦云的评论文章。
固守的魅力:丁乙和“十示”的关系
文/杜曦云
丁乙作品局部
“心怀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没有定见。”
——《圣经·雅各书》1章8节
十示 2021-12,椴木板上丙烯木刻 ,120×120 cm,2021年
混乱无序的可见世界里,最规矩的图形、尽本分的涂划,随着结构的变化、色彩的不同,却能千变万化,以至无穷。有意无意间,丁乙从1990年代至今的“十示”系列作品,面貌不断演变,所指微妙位移,美学化的记录着他和生存处境博弈的痕迹。越是新近的作品,越看似和这个信仰科学、崇尚数字的“当代”异曲同工,但也流露不易察觉的异样信息。
丁乙近年使用刻刀进行创作
绘画,是最古老的艺术门类,发展至今,每个细微的分叉小径,都层层叠叠着天才们的足迹。创新,是形式主义者的标竿,汹涌人潮殚精竭虑向着它直跑,直到形式过剩的令人厌倦麻木——从视 膜到心灵。人往往在美学趣味上喜新厌旧、争奇斗艳,心灵需求却普世趋同、古今一体。花样翻新的人世,从心灵的反应模式和后果来看,现今的事早先就有了,将来的事早已也有了,并且已过的事重新再来,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因为人性从来没有变过。
经历,只有经历是最珍贵的!生命是由无数经历丰丰满满的组成,真切细腻、刻骨铭心,别人至多能旁观设想一番,根本无法替代。
丁乙在西岸工作室 2018年
平面绘画可以无限丰富,但基本因素是:形象、色彩、笔触。对丁乙自己来说,一旦形象(构图)和色彩设定了,最重要的是笔触:每一笔每一划的具体行动、每一瞬每一刻的细腻体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漫长坚持……这些是实实在在经历过、经历着的,如荏苒时光、沧海桑田中的沙漏、钟表般。经历转化为可视物,观众看到的是富有形式美感的画面,敏感遐思者在仔细观察时推测艺术家作画中的状态,但也毕竟只是推测。再设身处地的推测,也无法替代艺术家自己的真实经历。
?? 2022-3,椴木板上丙烯木刻 ,240x240cm,2022年
宇宙无限、人心无序、世事无常,在难以测度的人世里生活,丁乙通过高度秩序化的“十示”来锚定心舟、梳理心绪。这个方法是理性的,“十示”的形象也散发着浓浓的理性气质。但预设和实际行动间有巨大的鸿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具体行动,是对自由意志、不羁情感的长久考验,是肉身漫长的“苦役”。当然,发现和创造的欣快也可能蕴含其中,在漫长的行动中不期而遇,甚至纷至沓来。
十示 2017-B4,多层宣纸上丙烯、粉笔、炭笔、铅笔,350 x 702cm,2017年
生命的经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一笔一划累积出来的“十示”系列作品,也是丁乙的体会一点一滴生长的过程。在绘/划“十示”的过程中,是灵感催生出“十示”,还是“十示”诱发出灵感,已经难解难分。在一幅一幅面世的作品中,观者看到的,是不断变化的形式。
?? 1992-17,布面丙烯 240x200cm,1992年
1990年代的作品,每一幅里的构成秩序尽量单纯,色彩深沉内敛,通过“四方连续”般没有变化的一再重复,来凸显“十示”这个基本元素的重要性。旷日持久的绘划“十示”,是对理性、沉静、坚守、克制的一再肯定,和时代、外界自然会拉开距离,以不变应万变。这种主动退守和屏蔽,和艺术家当时身处的情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在这个漫长的沉静过程中,他在经验、理性乃至超理性的信仰方面,都可以不断体会“十示”的稳定、清晰、明确,自己的定见与日俱增、日积月累。
十示 2016-B10,手工纸上粉笔、炭笔 ,500x1185cm,2016年
星移斗转、月异日新,丁乙近年的作品,“十示”退居到底层,成为像素,在随机赋彩、隐现沉浮中,组合出千变万化的形象、色彩、层次来。但又万变不离其宗:来于“十示”,归于“十示”。这些作品中,丁乙用震撼视 膜的丰富性,展现了几何图形、数理逻辑的浩瀚可能和趣味。这些作品有数不胜数的细节,但画面主干是45度倾斜的十字。它不是横空出世,是蓄势已久,因为它本来就是“十示”的有机组成部分——45度倾斜的那个十字形,充满动感,和横平竖直的十字形相互效力,形成静止和运动、保守和开放共存、共生、共构的张力。
十示 2015-8,椴木板上丙烯木刻,480x240cm,2015年
除了倾斜45度形成的强烈运动感,还有璀璨的光芒在很多幅画中闪烁,这也是“十示”原本具有的功能,在契机来临时厚积薄发。“十示”是从一个中心点向八个方向的发射,在深色背景的映衬中,闪烁为八芒星。
丁乙作品局部
丰富变化的动力,有时也会波及“十示”本身。在最小单位的“十示”中,线条的平行重复形成双重的“十示”,在复线中再填入色彩,视觉效应如同音乐中的“模仿复调”和“对比复调”,形成“和声”。在一个“十示”单位里,每条线的颜色不同,也让色彩的丰富度升级。把多种颜色一层又一层的覆盖在木板上后,用刻刀从不同角度刻下去,面积不同的斜切面上,是层层叠叠的多重底色,层次的丰富度也揭露出来。
十示 2019-13,
椴木板上丙烯木刻 ,120x120cm,2019年
在不改变“十示”这个基本元素的前提下,丁乙前所未有的加入了点/短线,它们中心对称地坐落在“十示”各条线的末端或中端,成为既有格局中的活性因子。虽然有色彩、笔触方面的变化多端,但“十示”形象在四面八方的均质覆盖,是既定不变的秩序。点/短线却时有时无、或大或小。它的出现,让画面的灵活性大大增强,又因为栖身于规矩中而不颠覆“十示”的既有形象和秩序。
十示 2010-16,布面丙烯,140x200cm,2010年
多个方面、层次的丰富变化,显露着丁乙的视觉语言能力。“十示”和点/短线的形象、色彩、笔触,以及多层的底色,成为他的符码,他如同作曲家或软件工程师般精心编排和即兴变奏,呈现出巧妙的奇观,层出不穷。这些充满视觉魅力的画面,又多重折射着丁乙在新情境中的感受和推想。
十示 2019-1,椴木板上丙烯木刻 ,240x240cm,2019年
45度倾斜的动势携带着各种复杂变化,旋转、起伏、闪烁……都在其中发生。召唤开放性的基调,源源不断开启着艺术家的创造力,涌现出频繁刷新的丰沛生机。几何图形、数理逻辑的演化中,自由渴慕并依靠着秩序,秩序鼓励和保守着自由,苦心经营和信马由缰相辅相成,还有出乎意料、难以言说的灵光间或闪现。
十示 2018-2,椴木板上丙烯木刻,366x732cm,2018年
这些作品,从原理、规则方面呼应着这个繁盛、疾速的时代。全球范围内,数据、算法的方兴未艾,让物质和信息几何级的陡增,世界被叩开更多维度的门户,当代人在自觉和不自觉间迈入前所未有的高度复杂性中。这些作品,也是艺术家在本土情境中对开放的呼唤和赞美。开放中,自由意志、创造才华才能顺畅流动,汇入人类文明的大江大海中。在开放的动势中坐享其成的人,维护和助推开放,才能继续分享成果。
康定斯基作品
蒙德里安作品
马列维奇作品
将承载于表象(appearance)之中的真相(truth)抽象(abstract)出来,这种理念,丁乙和抽象艺术的前辈大师们是一脉相承的,虽然所处情境和美学语言各自不同:“色彩和形式的和谐,从严格意义上说必须以触及人类灵魂的原则为唯一基础”(康定斯基);“我想要尽可能地去接近真实,抽象出万事万物的基本”(蒙德里安);“表现飞翔的感觉……金属声音的感觉……无线电 的感觉”,转达运动和排斥的感觉,从“外空间来的神秘‘波’的感觉”,甚至是“非客观性”的感觉(马列维奇)。
三维笛卡尔坐标系
十示 2017-9,椴木板上丙烯木刻,366x242cm,2017年
身处无常世界,心系“十示”坐标,一以贯之,常画常新。这漫长的经历中,遭遇外界和扪心自问是频繁转换的。对“十示”的认知和日复一日的具体涂划,在相互给力和互相印证着。这多年如一日的坚持,积淀为心底定见,它是经验、理性、超理性的信仰的有机融合,恰如“十示”的本体属性。“只要凭着信心求,一点不疑惑;因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风吹动翻腾。”(《圣经·雅各书》1章6节)疑惑不定的人和一日曝十日寒的人,得到的是什么?
2021年8月20日于北京
凤凰艺术
最具影响力的全球艺术对话平台
艺术|展览|对话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