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意图和价值
意图: 提供对工作进展的理解,以便当绩效显著偏离计划时可以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
价值: 提高实现目标的可能性,采取早期行动,以适应重大业绩偏差。
1.2 适用范围
本过程适用于本小组范围内所有的项目。项目监督和控制过程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均可适用。
1.3 名词术语
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工作任务分解结构
里程碑:是根据项目进度要求确定的一些有特定意义的关键时间点,通常标志着一个阶段的完成,另一个阶段即将开始。当项目到达计划所安排的里程碑时,组织对该里程碑进行正式评审,检查里程碑所要求的计划完成情况、工作产品并分析收集的项目度量数据等。
1.4 参考文献
CMMI-V2.0
2 过程定义
项目监督和控制的目的是提供对项目进展情况的了解,且当项目的性能与其计划严重偏离时,采取适当的纠正行动。对照软件计划,跟踪实际的结果和性能。当实际的结果和性能严重偏离软件开发计划时,要采取纠正措施,使之符合原定计划的要求。
2.1 角色职责
角色 |
职责 |
高层经理 |
1) 定期关注项目进展,并了解项目监督和控制活动的开展情况。 2) 审查项目组对外的约定变更。 3) 为项目组提供必要的资源和相关支持。 4) 协调解决项目组内部不能解决的问题。 5) 参加里程碑评审。 6) 定期评审项目跟踪与监控活动。 |
项目经理 |
1) 依照项目计划,监控项目的实际结果和性能。 2) 监控项目的实际结果和性能与项目计划的偏离程度,当偏离达到约定的计划变更标准时,提出计划变更申请,并在得到批准后执行计划变更。 3) 监控项目约定的执行情况,根据需要和相关受影响方协商约定的变更。 4) 跟踪项目问题的处理进展,对于项目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 告给高层经理。 5) 定期召开项目例会。 |
项目组成员 |
1) 及时真实的汇 工作进展,提交工作成果。 2) 如果发现项目问题,及时汇 给项目经理。 |
PPQA |
1) 协助项目经理进行项目质量数据收集、统计及分析。 2) 评价项目监督和控制活动和工作产品,识别不符合问题。 3) 跟踪不符合问题的处理情况。 4) 对软件项目跟踪与监控过程进行验证,以保证符合相关标准和过程。 5) 评审和审计项目跟踪与监控的产品。 6) 开发计划调整后调整质量保证计划。 |
CM |
1) 把项目监督和控制相关的工作产品纳入配置管理。 2) 参加里程碑评审并准备相关资料。 3) 项目进展过程中的配置管理。 4) 开发计划调整后调整配置管理计划。 |
项目助理 |
1) 协助项目经理进行项目质量数据收集、统计及分析。 2) 协助项目经理填写相关文档。 3) 记录会议纪要。 4) 项目助理的职责可以由专职人员担任,也可以由项目经理本人或者由项目经理指定人员兼任。 |
2.2 输入
WBS
项目计划
项目估算
风险计划与跟踪表
2.3 入口准则
项目计划完成,项目计划已经批准
估计记录、风险计划等已经完成。
项目经理和相关人员、资源、设施已经到位
项目经理具备技术管理和项目管理的相关技能
3 过程活动
过程活动
3.1 制定监控目标
组织级规定规模的偏差率阈值范围是15%~20%,项目组根据项目情况定义项目的偏差率阈值(不得大于组织规定的偏差率)。
根据项目开发计划中定义的偏差率阈值进行跟踪,跟踪主要体现在项目周/月 中。当偏差率到达项目计划中规定的阈值时,要采取纠正措施。
3.2 项目状态监控
每周/每月定期状态监控:
1) 项目组成员每天填写工作日志。项目经理(或小组长)对工作日志进行日常抽查,并定期审阅其管辖范围内所有人员的工作日志。
2) 项目组每周召开项目例会。例会的参加人员主要是项目经理和项目组成员。高层经理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决定是否参加项目例会。其他人员(如PPQA),可以根据需要参加项目例会。项目例会需要填写《项目会议纪要》,记录会议中讨论的重要事项、决议、识别的问题和风险、相关的行动计划等。并发给项目组成员、项目经理、高层经理、QA和其他受影响的组和个人。
3) 项目经理编制项目周 、项目月 。项目周/月 中,应对规模、工作量和成本、进度等进行跟踪,并与项目计划进行比较,标明计划和实际性能的偏差。在偏差比较大时,应说明造成偏差的原因。对于超出阈值的显著偏离,需要说明为了纠正偏差而采取的措施。项目周 、月 需要发送给项目成员、高层经理、PPQA和客户(如有要求)等相关人员。
4) 每周跟踪以识别风险的变化,并根据规避/缓解计划和应急计划采取相应的行动。风险的变化情况、采取的行动和行动结果需要记录下来,填写《项目风险计划与跟踪表》。
里程碑工作结束后状态监控:
1) 项目里程碑阶段工作完成后,项目经理填写《项目里程碑 告》。CM工程师,项目助理协助项目经理准备里程碑评审材料。
2) 项目成员召开里程碑会议进行里程碑 告评审,当评审结论为“不通过”时,不允许开展下阶段活动;当评审结论为“有条件通过”时,应注意,后续项目活动只能在评审通过部分的基础上展开,与未通过部分相关的后续活动应在评审完全通过后开展。里程碑评审参照相关《评审过程》进行。
如果两个里程碑之间的时间间隔超过2个月,建议在中间增加一些次里程碑,使得两次里程碑(含次里程碑)之间的间隔在2个月以内。在次里程碑处所作的评审可以作适当的简化。
3.3 采取纠正措施
1) 可能的纠正措施:修改工作说明;修改要求;修正项目计划;重新估计和策划;重新商谈承诺;补充资源;改变相应的过程。
2) 通过审查活动或其他过程的执行收集有关的问题。分析问题,以确定是否需要采取纠正措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告的所有问题均需要进行跟踪,直至问题解决,填写《项目问题跟踪表》。
3) 告的所有需要采取纠正措施问题均需要进行跟踪,直至问题解决:监督纠正措施的完成情况;分析纠正措施的结果,以确定纠正措施的效果。填写《项目问题跟踪表》;对于在容差或阀值范围内的偏差,项目经理可自行采取相应纠正措施,而不需要对计划进行变更处理。如果偏差超出容差或阀值范围,项目经理需对计划进行变更。变更控制流程参见:《配置管理过程》中的变更控制内容。
4) 在里程碑处,需要对风险重新进行识别、评估、排序、制定规避/缓解计划和应急计划,并根据结果修订《项目风险计划与跟踪表》。
5) 项目的偏差作为项目的问题记录到《项目问题跟踪表》中。
3.4 项目结项
执行《项目结项过程》。
4 出口准则
1) 按照项目计划执行了所有的活动
2) 项目进展信息已经获得
3) 项目的实际结果和性能与项目计划的重大偏离得到解决
4) 项目问题已经被解决
5) 变更的约定得到相关受影响方的认可,对外的约定变更通过了高层经理的审批
6) 项目计划的变更得到了受影响人的认可,并通过了高层经理的批准
5 输出
2 《项目计划》中的项目监控计划内容;
2 《个人周 》;
2 《项目周/月 》;
2 《项目会议纪要》
2 《项目里程碑 告》;
2 《项目风险计划与跟踪表》;
2 《项目问题跟踪表》。
6 过程度量
№ |
度量点 |
执行人 |
度量时机|频率 |
存储位置 |
M-1 |
度量项目监控的活动完成情况和花费的工作量,并与计划进行比较,以分析项目监控活动的实施偏差; |
项目经理 |
每周 |
《项目周 》 |
M-2 |
度量变更、问题处理活动花费的工作量、发现的问题和变更数量,以分析变更和问题处理的效率; |
项目经理 |
每周 |
《项目周 》 |
7 裁剪说明
裁剪对象 |
类型(过程活动或工作产品) |
裁减要素(增加、删除、修改) |
裁减条件 |
活动 |
项目例会 |
修改 |
根据项目规模,可适当调整项目例会的周期,3个月以内的项目每周一次;3~6个月的项目可以两周一次,6个月以上的项目可以一个月一次。 |
活动 |
项目里程碑评审 |
删除 |
项目持续时间为3个月以下,里程碑评审工作可进行裁剪。 |
8 相关指南
无。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