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贱”撕嘴唇死皮一时爽,红肿热痒却伴随了我一个冬天

我是一个典型的干皮人士,脸皮干,嘴皮也干。为了维持基本的外形尊严、预防脸部唇部爆皮,我每天都会认真涂保湿霜、好好喝水。然而,在北方干燥的冬天来临后,我还是成功获得了一双翘皮干裂的嘴唇。

撕皮一时爽,发炎“火葬场”

谁能眼看着嘴上起皮而忍住不去撕它呢?因为翘起的黏膜还没有完全剥离嘴唇,我并不敢使劲撕扯,而是用牙齿像锯子一样嘎吱嘎吱把翘皮咬断。有时候还会上手来掐,辅助“去皮”。一番操作后,嘴唇上终于没有干硬的黏膜互相划来划去了,看起来圆润了许多。

不过,不知道是因为撕扯时仍旧损伤了深部的黏膜,还是天气太过干燥,我的嘴唇开始“抗议”了。大概半个月前的一个周末,早上一觉醒来,我就发现自己右侧嘴角的皮肤变得异常的薄。虽然肉眼看上去没啥异样,但明显能感到嘴角“粘”在了一起,在说话或吃饭这种需要嘴巴开合的场景,还会觉得粘连的位置被扯得微疼。

此时我还没把这个情况当回事,作为一名干皮专业户,我翻出了常备的维生素B2和B6,按时吃药,还在睡前涂上了凡士林做唇膜。如此坚持一周后,嘴角好像没什么异常感觉了,便停了药。

没想到,停药第二天,干唇问题开始反扑。

假如以上下唇闭合相接的位置为分界线来划分唇内唇外,我的“外唇”出现了一层浅黄色的外壳,就像一层脆皮,用手戳硬邦邦的,甚至对触摸的感知都有些迟钝临近牙齿的“内唇”则变得脆弱不堪,均匀地肿起了玫红色水泡。这些水泡渗出了咸咸的液体,明显是开始发炎了。

症状出现之后,很多正常情况下毫无“杀伤力”的食物都变得难以入口:面条米线、水煮玉米等等需要“嗦”“啃”等动作的食物都会磨损我脆弱的嘴唇,让它变疼甚至磨出伤口,这可真是让我欲哭无泪,只能靠菜丁和米饭度日。我开始自己吓自己:该不会要得口腔癌了吧,我还年轻,要是嘴没了可怎么吃饭啊!

皮肤和嘴唇在冬天都格外干燥 | Pixel

开始求医,我却不知该去哪

抱着“千万不能失去嘴巴”的惶恐,后知后觉的我终于开始求医。就医第一站是附近的 区诊所,原因非常简单:近,且便宜。没想到,挂 处的工作人员听完我的病情描述后陷入了迷茫:“你这个……我也不知道该去哪个科治,先去全科大夫那问问看能不能给你看吧。能看的话再来挂 。”

当天是周末,纵观整个一楼,只有全科门诊还开着。进了诊室,给大夫看了我的嘴巴,大夫表示要给我开点维生素B1,我连忙告诉大夫自己已经吃了一周的B2了,希望她能开点其他药。大夫愣了愣,转而询问我想不想开点治口腔溃疡的药,让我喷在嘴唇上。此时我的内心出现了两个打架的小人儿,一个说“赶紧走吧,去看专科门诊”,一个说“既然医生有主意了那就拿点药吧”。

五分钟后,我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抱着 区医生给我开的药,坐在诊所大厅里,开始手机搜索“嘴唇发炎该看什么科”。

不查不知道,口腔科、皮肤科、五官科等等看起来还算合适的科室都不是我的归宿,真正能接纳我的是“口腔黏膜科”。嗯,听起来的确非常对症。确定了科室后,我打开线上预约软件,发现开设口腔黏膜科室的医院只有寥寥数家,基本都是专门的口腔医院。再一看,当天 源都已约满,最快也要第二天才能看诊。“还犹豫什么,赶紧挂吧,再搜一会儿明天的 也没了。”我一边想着,一边迅速选中一家三甲口腔医院,挂上了第二天的 。

老老实实涂药,勤勤恳恳护唇

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怀揣“马上就能药到病除”的激动心情屁颠颠来到了医院。为了让医生看得更清楚,我还专门在家洗了洗嘴巴,没擦任何防护用品“裸唇”上阵。

口腔黏膜科室看起来跟常规牙科诊室差别不大,病人需要躺在牙科椅上接受问询,既能方便医生观察病情,又能让病人回忆起被牙医电钻支配的恐惧(大误)。我的接诊医生是个耐心温柔的大姐, 她一边轻按我的嘴唇查看病情,一边询问症状细节,包括是否渗液、是否疼痛、是否瘙痒等等。不一会儿,医生给出了结论:“你这个就是唇炎,我给你开些药。”她一边娴熟地开药方,一边慷慨赠予我许多日常养护建议:

“平时不要撕嘴皮哈。”

“也不能舔嘴唇。”

“如果干裂的话不要用彩色唇膏,更不能涂蜂蜜、香油这些东西。”

“凡士林可以用。”

开完药,医生又给我讲了一遍每种药的用法。三种药,一个药水湿敷软化嘴唇,一个药膏在湿敷后涂抹消炎,一个药膏用涂唇膏的频率当作保湿剂来用。离开医院回家的路上,我查了查两种药膏的名字。好家伙,分别是坊间闻之色变的激素药和抗生素类药物,但既然是医生开的,还详细说明了用法用量,我还是选择谨遵医嘱,每天虔诚地洗手上药,盼着能早点恢复。

令人激动的是,用药两三天后,我的嘴唇内侧便显现出了若隐若现的粉色、不再是病态的玫红色了,肿起来的地方也都消了下去。有了上次炎症反扑的前车之鉴,我不敢轻易停药,认认真真涂了整整一周的药,才开始根据医生的指导慢慢减少用药剂量。

时至今日,我还没有完全停用药膏。虽然终于能正常吃饭嗦粉了,但还是不敢啃玉米之类的硬食物。用医生的话说,唇炎是一个“迁延”的疾病,我也做好了长期观察、耐心等待的准备。如果说唇炎和用药给我带来了什么“后遗症”,那就是完全戒掉了舔嘴唇的习惯,绝不让口水“腐蚀”嘴唇一丝一毫。平时吃饭的动作也变得更加“优雅”,尽可能减少对唇部的磨损,生怕炎症卷土重来。

当我跟室友们说起自己得了唇炎时,每个人都非常诧异:“啥,嘴唇还会发炎的吗?!”看来大部分人都是幸运的,对这个病也都知之甚少。希望跟我一样爱舔嘴爱撕皮的朋友克制一下自己,健(吃)健(嘛)康(嘛)康(香)地度过这个冬天~!

医生点评

施琳俊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黏膜病科 副主任医师

唇,作为口腔的门户,位于口腔黏膜和唇部皮肤交界处,独特的生理位置决定了唇部首当其冲地成为了口腔最容易受伤的位置之一。除了某些全身疾病和一些口腔黏膜疾病在唇部的表现外,唇炎是特发在唇部的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因此,唇炎并不是发生于少数个体的特殊疾病,而是人群中常见的唇部炎症性疾病。

综上所述,唇炎并不是一种少见的疾病,其确切病因尚不明确。患者应避免刺激因素以减少复发。希望大家都能拥有健康的嘴唇,笑口常开!

参考文献:

1. 陈谦明. 口腔黏膜病学[M]. 人民卫生出版 , 2020.

个人经历分享不构成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如有就诊需要请前往正规医院。

如有需要请联系health@guokr.com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2月5日
下一篇 2021年2月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