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监督管理上线 杭州西湖:审前非羁押人员带电子手环_正义

据介绍,在司法实践中,强制措施的使用一直存在着重逮捕轻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对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管力量不足,导致一些案件审查起诉和法院审判阶段出现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及时到案,甚至下落不明的现象,不利于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所以,对在本地没有固定住所的犯罪嫌疑人即便是轻罪刑案件,为了保证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一般也采取逮捕措施,这样就形成了逮捕率高、审前羁押率高、捕后轻刑率高等问题,不仅增加了司法成本,而且不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回归 会。”西湖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说。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加强诉源治理,深入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落实“少捕慎诉”理念,杭州市西湖区检察院和西湖公安分局经过前期磋商,借用健康码的管理思路,利用“云”管理机制对审前非羁押人员进行监督管理达成共识。3月18日,双方共同制定出台了《关于降低审前羁押率对非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监督工作的意见(试行)》。

《意见》明确,依照法律规定和案件具体情况,对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符合罪行较轻,有法定从轻、减轻情节,确有悔罪表现等条件的,可以适用不逮捕措施的非羁押诉讼案件程序。但同时对相关人员可以使用电子手环、定位软件等监管措施进行监督管理。

据了解,该电子监管措施可以实现远程开关机、人机分离 警、破坏 警、越界设置、越界 警、特殊场所接近 警、自动巡检、巡检频率设置、实时查询、轨迹查询等多重功能。“实现明确的区域活动限制管理功能,既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既能够回归日常生活,又能够确保活动行为的时时可控。即使发生任何突发状态,也能够第一时间应急反应,从而保证诉讼活动顺利进行。”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意见》对非羁押诉讼案件、人员适用范围,使用条件、程序、监督管理进行了详细规定,对违反使用电子监管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明确了管理措施。同时,《意见》还明确规定对检察机关作出的不起诉和人民法院判处实刑、免于刑事处罚的及时解除电子监管措施。

“对采取非羁押措施的轻罪刑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电子监管措施监督管理,不仅有利于其回归 会,促进赔偿退赃,提升认罪认罚的效果,而且还能有效提高司法效益,实现更良性的司法循环。”这位负责人说。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2月16日
下一篇 2020年2月1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