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标准农田夏收见闻:田变“聪明”人变“懒”

6月的太阳毒辣,坐在车里,邱守先吹着空调,拿着手机点开视频监控软件,所有小麦一览无余。“我不用到地里,就能看到小麦熟没熟。这片地太‘聪明’了,我也能偷个‘懒’。”邱守先说。

邱守先流转的这2100亩小麦,位于河南省商水县打造的5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内,现代农业科技和互联 技术的投入,让这里成了一片充满智慧的现代麦田。

在这片5万亩的高标准农田里,不仅有一流的基础设施,还配有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监测、智能灌溉、农用直升机等“硬核装备”。这里还建设了田间气象站1座,土壤墒情监测站1座,物联 监控20套,通过智能物联 控制中心将所有现代化农业设施联系起来,提供着数据监测、信息发布、田间管理等一系列农业生产服务,农民反而成了“按一下按钮”“点两下手机”的“配角”。

“现代农业科技和大数据在农田里碰撞,让粮食生产更有‘科技范’,农民种粮更轻松,国家粮食安全也更有保障,这片智慧农田是未来农业的方向。”在基层工作了近30年的商水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祁勇看到了希望。

如今,在“中原粮仓”河南,基础设施完善,高科技进驻的高标准农田面积不断增长。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粮食作物处处长李军介绍,截至目前,河南建设高标准农田6320万亩,亩均提升粮食产能150斤,到2025年河南将建成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稳定保障650亿公斤以上粮食产能。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说,紧抓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放松,抓住了粮食生产的关键,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进程的加快,粮食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显著提升了河南农业的抗逆减灾和综合生产能力,也进一步提高了河南粮食核心区的整体水平。

就在前两天,邱守先刚刚实测过今年的小麦产量,平均亩产比他预想的还要高,超过了1300斤,又是一个丰收年。“科技发展越来越快,庄稼地越来越聪明,我们农民‘偷懒’也能迎丰收。”站在麦地旁,邱守先笑眯了眼。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5月4日
下一篇 2020年5月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