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区小区,疫情防控人员坚守岗位,用自己的使命担当筑牢群众的“安全防护墙”;
在交通卡口,顽强的“大白”24小时轮班,查验来往车辆人员的行程码和健康码;
在核酸检测采样点,多轮检测实施至今,秩序井然的现场高效运转,居民们通力配合;
在项目工地,严谨的防控措施伴随着火热的施工场面,描绘出一幅雨花风采的“春忙图”;
机关部门下沉 区支援防控之余,不忘暖心服务促发展,一项项惠企举措闪亮登场;不忘创新探索招商模式,一个个招引项目成功签约落地生根……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之年,雨花台区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写好数字经济文章,绘好数字城市画卷,加快“全面创新、全域高新”步伐,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春光正好,奋进不停。全力以赴确保“两手抓、两不误、两推进”,雨花台区在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正奋力奔跑在推进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工作快速发展的赛道上。
按下建设“快进键”,创新发展“硬驱动”
2021年,雨花台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迈上千亿级台阶,5年来年均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9.1%,达91.6亿元,年均增长5.6%;全 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达343亿元,年均增长9.6%;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5%,达762亿元,年均增长6%……
没有等出来的成功,只有干出来的事业。“成绩单”的背后,可窥雨花发展的“加速度”——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质态日趋向好、创新活力充分迸发、城乡面貌显著改善、 会事业均衡发展、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软件产业领跑全省,目前,雨花台区软件产业建筑面积已超1000万平方米。软件谷十年磨剑,先后建成“四城一基地”,形成“六大”产业集群,获评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成为全国首批、江苏唯一的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
雨花新型都市工业也在加速发展,先后挂牌10个都市工业园区(楼宇)。昔日是“短板”的商贸载体也在持续发力新建,雨花客厅、雨花吾悦广场等一批城市综合体项目陆续开门迎客,近年来新增商业设施达308万平方米。
坚持创新引领,雨花台区获评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双创”工作四年三获国务院督查激励通 表扬。创新动能强劲充沛,科创企业聚木成林,雨花的高企总数已达821家;全区拥有创新型领军企业27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721家,位居全市前列。雨花设立的15亿元“双创”引导基金,引入4支创投子基金,总规模58亿元,入选2020年中国最佳政府引导基金(区县级)榜单,创新发展成为雨花台区的“硬驱动”。
雨花的城市建设同样按下了“快进键”。近年来,雨花坚持规划引领,城市功能品质显著提升,现代化主城气质更加彰显,空间布局大幅优化。全区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海绵城市等十大类、20余项规划,连续四年荣获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表彰。
软件谷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道路、科创载体等项目畅通了交通路 、筑巢引来了“金凤凰”;“两桥”城市新中心形象初显,基本完成片区拆迁,板桥片区中部组团完成征拆和土地整理7000余亩。随着地铁S3 线建成通车,机场二通道等76条城市道路的陆续贯通,“出行难”“交通难”的情况得到极大改善。全区范围内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竣工住宅面积超700万平方米。
城市颜值不断提升,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建筑外立面、河道岸线、老旧小区都是雨花的综合整治重点。按照“50米见绿、100 米见彩、500米见园”目标,全区持续推进“绿色雨花”建设,花神湖公园、三山矶生态景观等重点绿化工程,玉兰广场等一批“口袋公园”的竣工投用,让雨花颜值更靓、百姓更宜居。
扬长优势“聚要素”,迈步向前“再创新”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的挑战和机遇并存。从挑战看,新冠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从机遇看,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战略稳步实施,南京正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名城。雨花台区把发展放到时代要求中考量,放到宏观大势中审视,放到区域格局中推动,与时俱进谋划目标、思路、举措,用实干、实效、实绩,描绘出“强富美高”新雨花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模样。
迎难而上不负使命,雨花台区准确把握定位,紧扣“全面创新、全域高新”目标,正不断聚集“优势要素”,紧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推动全区数字化转型,踔厉奋发打造数字经济示范区,建设雨花数字城。
在建设数字经济创新中心方面,雨花放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优势,以数字经济为引擎,坚持软硬结合、双轮驱动,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龙头企业,推进软硬件核心技术攻关,争创省信创产业先导区。
深耕创新引领,雨花追求形成一批原始创新、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成果,构建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流程创新链,打造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创新引领示范区和科学家集聚区。
雨花全力打造产城融合发展样板,提升板块综合承载功能,加快让“产业扎下根、人口导进来、公共服务强起来”。打造城市形态、产业形态、创新要素、文化内涵“四位一体”的城市更新与产业融合发展标杆。
进一步彰显生态环境新魅力,雨花着力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走在全市前列,持续压缩长江生产岸线还江于民,打造绿色生态宜居典范区。依托雨花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优越的自然生态,营造绿色共享空间、生态宜居高地。
雨花不断健全和完善 会保障体系,着力发展医养康养融合,稳步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加快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新建一大批学校、幼儿园,加大名校培育和引进力度。广泛开展群众文化和体育活动,全力打造江苏基层卫生示范样本,努力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
在板块发展方面,软件谷将打造世界级软件名园,“两桥”和软件谷地区全力建设雨花数字城核心区,南站片区形成枢纽经济总部集聚区,板桥新城加快打造新型都市工业增长极,建成中国软件名园和江苏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高地。
防控之下“两不误”,踔厉奋发“向春行”
位于软件谷北园,占地面积67亩,总建筑面积19.9万平方米的智慧城市产业基地项目,将以浩鲸科技技术为核心,带动上下游关联企业加速集聚,打造智慧城市产业链。近期,在疫情防控不松懈的基础上,项目正抓紧主体结构施工;
软件谷南园的中兴三区一期项目,总计16.8万平方米,建成后主要用于移动 络及移动多媒体、物联 关键技术、云计算及下一代移动核心 的研发。当前,项目正在内外装修。
龙翔片区规划初中,风雨操场及食堂主体已封顶,实验楼、教学楼、行政楼正进行三至四层主体结构施工。
A5地块征收安置房(经济适用房)项目 区中心已封顶,金融科技产业园正在内外装修,北辅道产业集群正紧锣密鼓地展开地下室结构和部分主体结构施工。
疫情期间,雨花台区广泛开展“云招商”,聚力招引十七冶集团及福马机械集团等一批二级央企总部项目,跟踪服务保障一批优质项目签约落地,一季度完成签约项目投资总额355.4亿元、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6个……
雨花台区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正扎实推进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工作,全区上下一派“春忙”景象。
一着不让“加速跑”。今年,雨花台区将深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坚持产业提档,迈出转型升级新步伐。聚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全力推动产业结构转优、层次转高,以数字思维为根本,以科技创新为龙头,着力强机制、育主体、聚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坚持创新提能,做强科技赋能新引擎。牢牢把握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重大要求,全力开动创新引擎,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全区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以软件谷为核心向全区拓展,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的全覆盖,打造一批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加速新一代数字通讯、数字孪生、区块链、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的落子布局。
雨花全力以赴推动项目落户落地,把项目作为一 工程,坚持“一把手”抓招商,着眼招大引强,完善数字招商地图和重点产业链图谱。扎实推进“放管服”,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建立健全系统化、集成化的政务服务体系,打造雨花政务服务最简版、营商环境最优版。
今年,雨花台区将坚持“更新提速”,塑造城乡融合新面貌。坚持“中东西南”协调并进,不断推动城乡空间拓展、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切实增强雨花综合承载能力。
坚守生态保护责任和底线,彰显绿色发展新优势。雨花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真正把雨花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构建山水城林美丽画卷。
构筑坚实有力的基础保障、打造群众满意的公共服务、健全精细精准的 区服务,坚持民生提质,推动幸福共享新提升。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办好民生实事,补好民生短板,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效。
奋进新征程,使命光荣;建功新时代,重任在肩。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的当下,雨花台区以“两手抓、两不误、两推进”为最重要的目标任务,凝心聚力、齐心协力,不负春光“加速跑”,奋力续写“强富美高”新篇章,为建设“全面创新、全域高新”新雨花而努力奋斗。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