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科协在移动互联 平台开设了科普传播“新窗口”—大众科普app,专为读者提供科普知识学习,这款手机软件为用户提供了优质的科普服务,用户可以通过它轻松的了解到各种资讯信息。为方便不同健康人士的需求,平台在第一时间为用户提供最新的科普资讯,为用户提供健康的科学解读,让用户及时了解科学知识,避免了健康问题的发生。
科普平台对近年来群众饮食的误区做了深入解读。比如85年前就辟过的谣,竟然现在还有人信?螃蟹和柿子不能一起吃;虾蟹和水果不能一起吃;柿子和奶制品不能一起吃……经常有老人家念叨,朋友圈也经常刷到。不知道从何时起,食物相克说法在民间盛行,可事实上:抛开剂量谈毒性,只能是危言耸听,为此央视也辟谣了“食物相克”的说法。
早在1935年,我国科学家中国营养学会创始人郑集教授,就在民间传言较广的184对所谓“相克食物”中,选择了当时最为流行的14组食物,分别开展了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结果无论人还是动物,一切正常,这也是首次通过科学实验直接驳斥“食物相克”一说。按照所谓“食物相克”的说法,柿子与奶制品、海鲜等食物混吃,易导致腹泻。大众科普app相关科普文章指出,问题并非出自柿子与其他食物混吃,而是柿子本身含有的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道蠕动造成的。一些肠道比较敏感的人在大量食用柿子后,可能会出现腹泻。
柿子与牛奶、螃蟹等同吃,会在人体内产生结石又是怎么回事呢?专家介绍,柿子里含有一定量的“鞣酸”。当相当数量的鞣酸与相当数量的红薯、牛奶等富含膳食纤维以及蛋白质的食物在胃里相遇,在胃酸作用下,部分人体内可能会产生团状的、比较难消化的“胃柿石”。但这不是结石,只是一种比较难消化的团状物。虾蟹等海鲜食品的确含有微量砷元素,但主要为无害的有机砷,摄入后基本会被原封不动排出体外。当虾蟹所含砷元素与水果中的维生素C结合后,会产生三氧化二砷,也就是砒霜。不过专家表示,成年人砒霜的经口致死量约为100~300毫克,按最低的100毫克计算,其中含有砷元素75毫克。要想达到这个量,需要一次吃下300斤虾。
大众科普app相关科普文章指出,在营养学和食品安全理论中,并没有食物相克之说,迄今也没有看到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由于食物相克导致的食物中毒案例以及相关 道。食物相克导致人死亡的说法,很可能是偶然巧合,或是食物中毒引起、或是特殊体质产生食物过敏的表现。
随着对科学的不断探索,人们的认知也在不断进步,广西科协的大众科普app平台必将为群众的科学生活提供更好地助力。(广西科协供图)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