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蛋”如何“防坏蛋”| 人民时评

随着互联 和电信产业的迅猛发展,电信 络诈骗(简称“电诈”)已成为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犯罪之一。今年以来,各地公安机关在对电诈犯罪保持严打高压态势的同时,创新方式做好预防犯罪、减少犯罪工作,收效良好。

在某地,一种定制鸡蛋外壳上,印有各种好记易懂的防电诈警示标语,公安机关免费发放给群众,尤其受到老年群体的欢迎。民警表示,老年人易受此类犯罪侵害,但传统的反电诈宣讲效果不佳,如今这种为老年群体量身定制的“精准投放”,一经发明就起到良好效果,在全国很多地方得到推广。从为老人送上小小的鸡蛋,到针对年轻人习惯让民警出演反电诈短视频,形式上的创新,将过去“追着宣讲”的普法变为群众的主动参与,让预防电诈犯罪真正见到实效。

预防和打击必须走到犯罪的前面。司法实践表明,利用通信和 络技术,电诈犯罪能够对不特定多数人群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较之传统犯罪,这一犯罪行为成本低、迷惑性强、传播速度快,手法不断翻新。当前,电诈犯罪上下游已经发展成一条紧密关联、相互协作的黑灰色“产业链”,令人防不胜防。面对层出不穷的犯罪手法,只有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思路和方法,才能有效应对。

(图源 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反电诈常常是与犯罪“你追我赶”的科技较量。从提高堵截能力让诈骗软件下不了、诈骗 站登不上,到及时推送预警信息、劝阻群众免于被骗,再到完善止付冻结工作机制守住群众“钱袋子”,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不仅如此,电诈背后还隐藏着窃取个人信息、提供技术支持、进行转账洗钱等上下游犯罪,亟待从根子上予以斩除。加快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更好赋能反电诈工作,充分整合内外部资源,形成上下联动、相互支撑的全国一体化打击犯罪格局,才能对电诈犯罪及其上下游“黑灰产”施以全链条打击和治理。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反电诈工作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一刻也不容懈怠。无论是强化打击、坚决遏制电诈犯罪,还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反电诈宣传,都需要不断创新治理思路与方法。与此同时,也需要创新治本之策,引导广大群众擦亮眼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财富观,着力营造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的良好风气,努力从源头上铲除滋生违法犯罪的土壤,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6月9日
下一篇 2021年6月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