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储粮沈阳直属库1 平房仓内,存储了2017年度的近8000吨玉米。从粮仓入口来到平如地板的玉米堆表面旁,王海给每人发一副深筒鞋套,参观者穿上鞋套后踩上粮食表面,被玉米一下子没过了小腿,走起路来东倒西歪,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
“这是我们以前每天必做的功课,叫作踩粮面。”王海解释,其目的就是用脚感受粮食温度有无异常,内部有无板结。“每次在近2000平方米的粮面上跋涉下来,整个人都快累瘫了。”王海回忆说。
如今,人工监控粮温早已落伍。在同事操作下,一台小型无人机缓缓飞过粮食表面,王海查看手持屏幕,就能看到无人机所到之处的粮食温度。此外,1 仓库还和中储粮系统的多数粮仓一样,在粮堆内部纵横交错地布置了检温电缆,数百个检温点获取的信息都能接入外部软件,整个中储粮系统随时都能看到。“对于温度这一粮食储存的关键指标,我们的监控可以说是上了‘双保险’。”王海说。
管住了温度,粮食还要防蛀虫。扒开一处做记 的玉米表面,王海抽出一截方形金属棒。这是害虫监测预警仪,平时埋在粮堆内部,工作时发光发亮,利用虫子喜好光亮的趋光性,吸引它们钻入仪器的孔洞内,精确地检测出害虫数量。
中储粮沈阳直属库装满稻谷的粮仓。(图片由中央储备粮沈阳直属库公司提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粮食储备不仅要安全,还要最大限度保证品质。
中央储备粮沈阳直属库公司总经理庄重说,中央储备粮要做保障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服务调控的“主力军”,市场调节的“稳定器”,就要通过科技创新、内控管理、严格流程等手段,确保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国家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