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点击手机屏幕,就可实现自动浇水施肥;即使身在家中,也可实时查看农作物生长情况;一部手机就能灵活控制蔬菜大棚的多个通风口,风大风小,尽如人意,也可按温度、湿度自动调节……如今的寿光大棚,科技元素无处不在,物联 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农业耕作模式,勾勒出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径。
“对于新科技,要大胆尝试。大棚刚刚建起来的时候,北京某农业公司一负责人向我推荐了补光灯和物理调温设施两项新技术。我就感觉这用在我们的西红柿棚中,应该会事半功倍。”倪良子说,经过实践证明,同样的管理,采用新技术的那一半樱桃西红柿产量提高了14%,而另一个辣椒大棚,产量一下子提升了30%多。“用不用新技术,确实不一样。用上新技术后,棚里株壮叶厚,果实更多、更大、更均匀了,色泽、口感上也有明显提升。”
和倪良子一样,稻田镇宋家稻庄一村菜农宋亦亮也是一个对高科技特别感兴趣的人。在宋亦亮的黄瓜大棚里,他安装的地温调节设备正在运行中。它的构造类似滴灌的管道,由主管道+支管道+透气孔构成。蔬菜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热量,这些热量越来越多,导致棚内气温逐步上升,即使在寒冷的冬天,菜农们每天都要打开大棚通风口,向外散热。“但这样,大棚的热气就白白浪费掉了。地温调节装置就是利用这些要放出去的热量,通过管道输送到土壤之中,进而来提升地温。”据介绍,只需要开启设备2个小时,就可提高地温1.7℃。地温升高了,不仅有利于蔬菜根系发育,更会促进作物产量的提高。
把劲儿用到科技上,推动蔬菜产业不断转型升级,才能保持寿光蔬菜产业强大的竞争优势。目前我市已有一万多个大棚应用了物联 智能管控设备,大棚内配套安装了水肥一体机、自动卷帘机、自动放风机、环境参数传感器等智能化设施。安装在大棚内的传感器、数据采集终端设备,将棚内的各类数据实时上传到大棚物联 子模块,模块对各类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提供出最具针对性的生产管理方案,可以打破时空、地域的限制,菜农能随时调取棚内的监控图像和数据,让千里之外的专家为蔬菜生长“把脉开方”,还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监控大棚内蔬菜的生长,远程控制大棚的卷帘、放风、施肥、浇水、调光、控温,有效降低劳动强度,大大提升农民劳动生产率。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