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快速导读——
恶意APP的名单在公布之后,并没有出现那种我们想像之中的“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局面。反倒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欺小白、有的傍后台、还有的混迹于复杂的APP 会,更有的会易容,最终依然高居排行榜上,扎根于用户手机中。
—–以下正文详情——
春节回老家,也顺便帮家里的长辈以及其他亲友解决了一些智能手机使用中的问题,绝大多数莫过于里面充斥了一大堆他们自己也搞不清从哪里冒出来的各种应用,以及一开机就自启动的大量进程,最终导致他们反复地询问:不是说我这手机是四核的、4G的么?怎么还是那么慢啊!
记得在春节之前就有大批媒体不惜篇幅地 道:工信部检测了40家手机应用商店,曝光了41款不良APP,都是涉及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恶意“吸费”、强行捆绑其他无关软件等问题。其中,还包括百度手机助手、360云盘以及风云直播这类比较知名与大牌的APP。甚至有些APP,只会在某个应用商店定制版时才会出现,让问题变得更加地复杂。
可是问题却是,曝光归曝光,这些恶意APP的名单在公布之后,并没有出现那种我们想像之中的“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局面。反倒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甚至某些大牌APP仍可靠着自己独特的分发渠道,依然高居各个下载与应用的排名榜上。这是由当前国内手机APP领域的严峻现实所造成的:
1,欺小白
正如我在老家所遇到的,包括原先在单位里绝大多数的同事,他们手机上的APP,七成来自于手机预装,一成是朋友推荐,一成是自己为了奖品优惠而主动下载的,最后还有一成根本就不知道怎么进入自己手机的。而也正是因为手机预装的数量过多,而且也不知道如何删除甚至根本就没法删除,最后也就对于恶意应用缺乏足够的警惕性,采取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
2,傍后台
3,混 会
对于恶意APP,不仅包括了直接具备病毒特性的,还包括了会恶意捆绑、强制安装的木马特征的,以及更大范围会搜集、记录用户隐私与信息的。尤其是最后一类,其涉及面极广,许多APP抱着“别人干我也干”,或者“不管用或不用先搜集了再说”的心态,所以,这里同既有需要公安部门介入打击的 络犯罪行为,也用通讯行业进行整顿的违法违规现象,更有涉及行业道德层面的事。所以,过于宽泛的归类使得恶意应用缺乏有针对性的管理与打击部门。从而变成运动式的一阵风式管理,从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会易容
手机APP的最大特性就是可以随时升级,尤其是恶意APP,它们可以在一开始之初把自己的真实目的隐藏得很深。之后既可以通过升级来激活恶意功能,也可以在被市场或用户发觉之后,通过升级再一次隐蔽自己。这也是许多用户突然发现自己手机上会莫名其妙多出一个APP的原因之一。
所以,这样子看来,仅仅只是曝光真是显得软弱无力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