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发群里不想让孩子看手机都难
“作业都布置在微信群、QQ群,家长稍不留神,孩子就玩起了游戏。”市民朱女士说,孩子的作业每天都发在微信群、QQ群中,为了不让孩子接触手机,她每天将作业抄在本子上,让孩子看着本子写作业。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每次她加班或者忙的时候,就将手机给孩子看作业,没想到短短几次,孩子就迷恋上了游戏,成绩直线下降。“做家长的真的很难。”朱女士说,除了作业,学校的各类通知、文体活动等,老师也都是通过班级群传达给家长。还有一部分作业需要在手机上完成,这都给了孩子接触手机的机会。
市民姜先生说,他的孩子今年9岁,为了便于联系,他给孩子买了一个电话手表,没想到孩子用电话手表登录游戏,还注册了微信、QQ等,每天沉迷于游戏,令他很是郁闷。
“防不胜防啊,一不小心孩子就玩起了游戏。”市民黄先生说,孩子看QQ群里布置的作业时玩起了游戏,后来就沉迷于游戏。打孩子吧,不忍心下手,不打吧,孩子的死皮劲儿让人难以忍受,实在不知该怎么办。
孩子沉迷游戏家长万般无奈
市民张先生说,他家孩子今年上初二,小学时孩子的学习还好,上初中以后跟变了个人一样,学习也不用功了,经常在手机上玩游戏,有时候半夜还躲在被窝里玩,白天上学无精打采,成绩直线下滑,他们怎么劝都不听,也不遵守晚上10点前交手机的约定。“一断 他就跟我们发脾气,前段时间竟然跟我动手,而且闹绝食,也不去上学。后来我们好说歹说,他才去了学校,没想到又在课堂上玩手机。他回到家也是这样,天天躲在屋里玩。教育孩子咋这么难?”
市民张女士说,她的孩子今年上了职中,小学时孩子成绩好还乖巧,但从今年疫情期间上 课开始,不知道什么时候孩子恋上了 络游戏,成绩一再下滑。开课后,每天向他们要手机,不给手机就闹,在 吧过夜成了家常便饭,逃课、偷钱、不回家睡觉……原来的乖孩子成了“ 游少年”。张女士说,他们来自农村,以打工为生,本来想供孩子上大学,不要跟自己一样,没想到现在成了这样,真是让人发愁啊。
立规矩、树风气,从纪律约束上下功夫
兰州市 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牛铮超说:中小学生沉迷手机,的确是一个突出的 会问题。古代也有玩物丧志之事,关键要看怎么看待和处理这个问题。针对手机对中小学生的危害,牛铮超说,第一,学生通过手机获取的信息和知识是碎片化,不是系统的,也不是科学的;第二,手机的场景是虚幻化的,手机提供信息都离 会现实比较远,造成虚幻化;第三是隔离化,有了手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少了,常在 上“漂游”会导致性格呈现扭曲;第四是依赖化,如果学生过多接触手机,甚至学习都通过手机,必然产生精神依赖。这些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每个孩子身上的问题都有共性,这些共性表明,问题的表象在学生,根源却在家长。尤其是一些沉迷手机非常严重的孩子,对手机要死要活,以多种手段索要手机,实际上这是家长怂恿和放纵的结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定要立规矩、树风气,要从纪律约束上下功夫。同时, 会、学校、家长要形成合力来解决这个问题。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