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重拾读书以来,我经常想着要记录一下自己的读书历程,包括读了哪些书,多少天,多少字,评价如何,感受如何……
不然总感觉大多数书就是从我的生命里路过,留不下一点痕迹。
前段时间决定做一套完整的读书记录,前后零零碎碎折腾了一周,在使用的过程中也慢慢改进,现在终于能实现一个我比较接近于我理想中的东西,很值得分享给大家——这可能是今年最实用的一篇文章了。
话不多说,我们开始。
## 我的要求和愿望
首先要说说我的要求:
1、要能记录我的读书信息,包括书籍的书名、字数、出版 、ISBN……包括我个人什么时候加入计划清单,什么时候开始读,用了多久用了几天,什么时候读完,读完评分和评价又如何……这些可以记录的信息,越全越好,越省事越好。
2、这应该是一个软件,能够多平台多端同步,毕竟我阅读的主要设备就是手机和电脑。
4、我也是一个工具控,我希望软件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符合我的审美,简约又优雅,拿得出手、不丢人。
5、工具免费最好,如果要收费也最好是终生会员,提供软件的公司最好可以永远生存下去。
曾经我试过用很多软件,多数是服务于纸质书的,好用的不多,不多的几个还挺贵,还可能担心跑路……
最终的实现
不得不说,最终的结果并不能完美地解决我的要求。
第一条功能解决了大半,但没有那么方便;第二条同步可以完美解决;第三条分享和统计基本实现了;第四条美观基本没符合,但也不至于丑到哪里;第五条费用完美解决,完全免费,甚至收费的功能我都用不上。
最终实现的软件是:Notion——这款软件几年前我就接触过,但因为免费的基本没法用,遂放弃,没想到过了两年,除了协作,基本功能都免费了,安卓app还能更好用了,我也就屁颠屁颠地回来了。
但遗憾的是,Notion如果想用起来,需要自己先做好框架,没法拿来就用——这毕竟只是一个通用的笔记软件,只是我拿它来记录读书而已,需要自己动手的部分还很多。
这段时间就是在张罗这个,如今基本成型,放几张图:
首先是整个的数据库,记录所有的信息,但平时并不会在这个界面干什么——
基于这个总体的数据库,有了以下几个经过筛选的视图分别是
在读视图——
计划视图
本周读完视图——
时间线视图——
评分视图——
分页视图——
后续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增加全年回顾等其他视图,目前我是够用了。
接下来我详细介绍下整体思路和实现方式,方便大家根据自己的需要来优化。其实很简单的,更何况Notion还支持一键复制,大家可以拿来就用。
## 拿来就用
如果大家想要拿来就用,使用这个 址:
https://rrrr.notion.site/eb724bb6dc864da9965cac09ae1d7b83?v=6e11e03831e94ee48c057add4e9b6fbc
右上角点击这个复制
(当然,这需要你现有一个Notion账户,注册很方便,邮箱即可,不再赘述)
Notion支持浏览器、PC客户端、MAC客户端、安卓、ios,基本上是随时随处。
(好像是个不小的国外公司,暂时不担心跑路,全部内容也可以免费导出为csv和md文件,简直良心)
得到这个页面之后,我们平时需要的就是计划和在读视图,点击下图的红框切换。
通常,如果有了一本有趣的书,就在计划视图里点击下图的加 ,新增一条数据。
在该行的书名界面停留鼠标,即可出现下图的“open”按钮,即可打开分页面,也可以在这里填信息,注意,只需要填“计划”之前的三行即可。
再次注意,只需要填“计划”之前的三行即可。
等你想找一本书看的时候,优先去计划列表里看看,如果一本书被翻牌子了,那么就打开它的分页面,现将开始时间填入当下的时间,不需要其他操作。
当然,分页面的最下面可以随意发挥,我通常会放一些书摘进去,你也可以写一写感想,下图示范了如何将书摘的格式设置为“引用”,可以区别于心得的部分。
当这本书读完的时候,你一定心潮涌动,赶快抓紧时间将“结束时间”、“时长”、“标签”、“评分”、“评论”写下来。
值得注意的是,评论通常都不会是一行,一个属性里换行需要shift+enter,如果你用的是手机,可以在一个地方打好字再复制进来,正好我用的微信读书就会写评论,写完复制过来。
至此,这本书就记录结束了,我们开始愉快地读下一本了。
客观地说,属性的设置顺序完美契合一本书从发现到读完的全过程,记录不觉得生硬和别扭,这些记录行动的额外耗时也就一两分钟的水平,可谓是非常实用而不拖沓。
计划列表可以清晰地记录下自己想读什么书,一点点记录的门槛也正好可以避免我们随意将书加入书架然后置之不理,处于同样的目的,我们也应该慎重限制计划的列表长度——这就需要自觉了。
在读列表可以展示所以开始了但还没读完的书,警示我们不要把一本书读一半就放到一边,我们更要限制自己在在读列表的欲望,我认为3~5本是一个比较健康的量,再多就过于滥情了……
至于其他列表,总览只是储存数据,其他视图都是各式各样的展示,大家可以慢慢摸索,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式。
学会用了以后,我们再来聊聊,这个东西的整体思路和实现方式。
属性的规划
首先我们需要简单理解一下,Notion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即为database,其实就是数据库,每一行都可以视为一条数据,包含若干属性,还可以独自作为一页打开(也就是最后一张分页视图),页内可以继续增加很多内容,但就没办法展示到数据库中了。
数据库的每一行都是一条数据,代表一本书,每一列都是书籍的一条属性,需要我们手动填进去。
接下来,我解释一下每一条属性的必要性。
(我曾经想过加入ISBN来唯一定位的某本书,尤其是对于一些多版本的名著,但随后放弃了,主要是考虑到有些繁琐)。
“状态”是一个很重要的属性,单选,可以是计划、在读、读完三种状态,用于后续很多视图的筛选。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很好理解,用于时间线视图的开始和结束,“结束时间”还用于本周视图的筛选,也很重要。
“时长”,我的考虑是可以计算一周一月一年的阅读时长,反正我多用微信读书,很方便,纸质书就很难统计了,“字数”和时长结合也可以计算速度,暂时看起来是没有用的属性,但后续可以扩展。
“标签”,尽量概括,多选,建议不超过两个,后续可以进行分类回顾。
“评分”,单选,可以自己定义,我分为十个级别。
“评论”,字面意思,为什么放到数据库属性里而非分页里的commit和其他内容里?就是为了展示在每周视图里,分页里的commit和其他内容没有办法展示出来,只能呆在分页里。
“展示”是用来更好地展示“字数”和“市场”,Notion没法带单位,就间接使用这种方法,公式为“concat(format(prop(“字数W”)), “万字+”, format(prop(“时长h”)), “小时”)”,就是一种字符串的相加。
“创建日期”,自动生成的,目前主要用于排序,反正不用管它,只要加这一列就会自动生成;后面有一列是“今日”,用公式“now()”自动生成,永远是最新时间,后面还有一列是“距今天数”,用公式“dateBetween(prop(“今日”), prop(“创建日期”), “days”)”,可以实现两个日期相减得到距今的天数,后面还有一列是“距今展示”用于在计划视图展示(我现在还没用到)
每一行数据,鼠标放到上面都可以“open”,打开就是一个分页,我会把书摘和心得放到分页里(多数是书摘),可以随便写,选择好书摘内容右键可以实现上面图里的引用效果,用于和心得区分开。
有了上述的属性,做几个视图非常轻松
总览就不提了,用“Table”视图类型,filter里可以隐藏掉不需要展示的东西,用“创建时间”升序排列。
注意视图设置里的“WrapCells”打开可以理解为自动换行+自动行高,看自己是否想全部展示评论了。
计划视图也很简单,总览是默认存在的,改个名字即可,计划视图需要“add a view”来新增一个视图,类型还是选择“Table”。
接着做一个“状态 is 计划”的过滤器,筛选出计划读的书。
属性显示参考下图,我只要了5个,对于一个计划读的书,其他的属性要么是空要么不重要。
最后来一个时间升序,目的是将最老的计划放置到前面,提示自己最老的计划要开始了。
在读视图,“add a view”来新增一个视图,类型还是选择“Table”。
属性的隐藏参考下图,我只要了6个,对于在读而言,这些够了。
同样,做一个“状态 is 在读”的过滤器,筛选出在读的书,紧接着一个时间升序。
本周视图,“add a view”来新增一个视图,类型选择“Board”,设置分组依据为“状态”然后隐藏掉其他的分组,就可以只显示这一列“读完”了。
过滤“结束时间 is within the past week”,筛选本周读完的书。
时间线视图更简单了,“add a view”来新增一个视图,类型选择“TimeLine”,时间分别选择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就成型了,可以自行设置周月年,我觉得本视图用处不大,可能可以装一下。
评分视图类似于本周,也用“Board”视图类型,只不过是用评分分类而已,可能在年终回顾的时候用的上。
至此,目前我所有的视图都介绍完了,都不是很难,大家应该也能看出来这不是极限,在上述属性的基础上还能玩出更多的花样,更别说还可以自行增加属性了。
最后
不知道有没有描述清楚,如果有疑问,欢迎来找我沟通,我喜欢每一个爱看书的朋友。
总结一下,这种实现方式,基本上可以满足我的所有需求,也不至于太丑,同时考虑了成本、时间成本、效率、效果,我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除非市面上会出现更易用、更好用、不算贵的软件——我猜很难。
时刻记着,工具是用来用的,所谓读书记录,是为了更好地读书,更好地回顾
不要陷入工具崇拜,买椟还珠。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